《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研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大課題。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2年中央文化部調查團南下開展的施耐庵身世調查,1982年江蘇省社科院邀請全國16位水滸研究專家開展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調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兩次調查都肯定了興化施耐庵的存在,在施耐庵研究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是中央文化部關于施耐庵身世調查60周年,也是《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報告》發表30周年。4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水滸學會、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興化市委、市政府主辦,興化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市明清小說研究會、市歷史學會承辦的施耐庵文史考察紀念座談會在江蘇省興化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興化,就施耐庵與《水滸傳》研究進行了交流。
曾身歷調查的專家學者飽含深情地回顧了當年的點點滴滴,對兩次調查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盧興基、王春瑜,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陳遼,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靈年,南京大學教授王立興、吳翠芬,貴州大學教授曲沐,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林驊,湖北大學教授佘大平、張虹,揚州大學教授黃俶成等暢所欲言。大家認為,兩次調查獲取了大量詳實的資料,如出土文物、家譜和民間傳說等,綜合起來,確認施耐庵是元末明初興化人,是《水滸傳》的作者。座談會期間,專家學者們還前往白駒施耐庵紀念館考察了“施氏長門譜”,赴新垛鎮施家橋拜謁了施耐庵陵墓,在興化施耐庵紀念館考察了“施廷佐墓志銘”。通過實地的參觀考察,進一步加深了專家學者們對施耐庵籍貫的認識。
(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