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泥,這種在很多人眼里毫無價值的東西,近年來卻被很多漁民和沿海政府所青睞。在民間,海參養殖蔚然成風,而海泥是海參幼苗天然的好餌料和生殖環境,于是很多漁民全家齊上陣采挖海泥,賣給海參養殖戶,海泥便在當地形成了一種新興產業;在政府,在國家禁止燒制黏土磚后,很多沿海政府發現了海泥制磚的巨大潛力,便把海泥制磚、制香皂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大力扶持鼓勵。
中國海洋大學的一位專家認為,海底泥是魚蝦繁殖的溫床,并且是經過長久歷史所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濫挖海泥是近年來魚蝦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海泥環境被破壞的例子并不鮮見。享有環渤海“金項鏈”美稱的山東省萊州灣畔,地里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魚、蝦、蟹理想的棲息地和繁殖地,過去以盛產“四大海鮮”而聞名全國。但有段時間由于人們用高壓水泵沖海泥來采挖海腸,破壞了海底生態,導致海水渾濁,魚蝦生存困難,使得魚蝦數量銳減。此外,海泥里面有豐富的微生物,若這樣繼續挖下去,生態環境必遭破壞,進而海岸線也一定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按道理,制止濫挖海泥的行為,應該由海洋、國土、公安、邊防等部門聯合執法,但是采挖海泥是一種新興產業,尚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規制。
相關專家表示,地方政府鼓勵采挖海泥,實際上是曲解了國家所提倡的發展經濟的政策。對于那些海底鉆探出來的污泥,政府確實應該鼓勵民眾有效利用。但對于海邊的天然海泥,在國家沒出臺相關規定之前,當地政府應該先行出臺一些地方法規,實行保護性開采,既要保護當地的海洋生態環境,又要適當照顧當地的經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