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煉 周 敏
1.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慶 400065;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重慶 400016
門診低保婦女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和保健手段,加之生活習慣不良、衛生水平較差,婦科病的發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某些慢性炎癥存在甚至會引起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門診低保婦女婦科病的發病情況和相關危險因素,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7~2011年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街道社區已婚婦女進行普查,其中,已婚低保婦女2378名,年齡21~61歲,平均(50.12±6.48)歲;已婚普通婦女3194名,年齡20~60歲,平均(50.88±6.35)歲。
1.2.1 一般情況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患者的職業、生育史、月經史、避孕方式。
1.2.2 B超檢查 采用韻黑白超聲診斷儀HS-2000或邁瑞DP9600,探頭頻率為3.5 MHz,對盆腔進行多切面掃查,重點觀察子宮和附件,判斷子宮肌瘤、附件包塊、盆腔積液、環移位等情況。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將一般情況量化為年齡:≤35 歲=1、>35 歲=2;職業:無業=1、在業=2;流產史:有=1、無=0;生育史:有=1、無=0;避孕方式:上環=1、藥物=2,采用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低保婦女中患子宮肌瘤67例,占2.82%;附件包塊41例,占1.72%;盆腔積液34例,占1.43%;環移位33例,占1.39%。普通婦女中患子宮肌瘤48例,占1.50%;附件包塊27例,占0.85%;盆腔積液21例,占0.66%;環移位13例、占0.41%。低保婦女不同婦科病的發病率均明顯高于普通婦女(P<0.05)。見表1。
2.2.1 單因素分析 通過單因素分析發現,職業與子宮肌瘤的發生無相關關系(P>0.05),年齡、流產史、生育史、避孕方式與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相關(P<0.05)。見表2。

表1 低保婦女與普通婦女婦科疾病普查結果比較[n(%)]

表2 低保婦女子宮肌瘤患病的單因素分析(例)
2.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子宮肌瘤的發生為應變量,對年齡、流產史、生育史、避孕方式4個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以上4個因素均與子宮肌瘤的發生相關(P<0.05),其中,年齡和避孕方式與低保婦女子宮肌瘤患病呈負相關,流產史和生育史與其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低保婦女子宮肌瘤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 通過單因素分析發現,職業、生育史與附件包塊的發生無相關關系(P>0.05),年齡、流產史、避孕方式與附件包塊的發生相關(P<0.05)。見表4。
2.3.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附件包塊的發生為應變量,對年齡、流產史、避孕方式3個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以上3個因素均與附件包塊的發生具有相關關系(P<0.05),其中,年齡和避孕方式與其呈負相關,流產史與其呈正相關。見表5。
2.4.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生育史與盆腔積液的發生無相關關系(P>0.05),年齡、流產史、職業、避孕方式與盆腔積液的發生相關(P<0.05)。見表6。

表4 影響低保婦女附件包塊的單因素分析(例)

表5 低保婦女附件包塊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表6 影響低保婦女盆腔積液的單因素分析(例)
2.4.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盆腔積液的發生為應變量,對年齡、流產史、職業、避孕方式4個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以上4個因素均與盆腔積液的發生具有相關關系(P<0.05),其中,年齡和避孕方式與其呈負相關,流產史和職業與其呈正相關。見表7。

表7 低保婦女盆腔積液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婦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疾病的總稱,包括發生于外陰、陰道、子宮及附件的各類疾病[2]。常見的婦科病有宮頸炎、盆腔炎、子宮肌瘤等,患者多無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常表現為腰腹部疼痛、月經不調、白帶增多以及不孕[3]。近年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以及健康體檢的開展,我國婦科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婦科病的發病率由2000年的48.83%下降到2010年的12.94%[4]。但是,對于門診低保婦女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和保健手段,加之生活習慣不良、衛生水平較差,婦科病的發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某些慢性炎癥存在甚至會引起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
通過上述普查結果可見,低保婦女中子宮肌瘤、附件包塊、盆腔積液、環移位發病率均明顯高于普通婦女(P<0.05)。提示低保婦女婦科病發病率較高,超過了同期接受普查的普通婦女。為了進一步探討上述婦科疾病發生的相關因素,筆者利用χ2檢驗篩查出與低保婦女婦科病發病相關的因素 (年齡、流產史、生育史、避孕方式以及職業),并將其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6]。由結果中可以看出,年齡、避孕方式與子宮肌瘤、附件包塊、盆腔炎癥的發生呈負相關,其中,年齡≤35歲、藥物避孕是疾病的保護因素。這就提示我們應在臨床中采取合適的避孕方式并普及對年齡>35歲已婚婦女的體檢,以減少婦科病的發生。流產史與子宮肌瘤、附件包塊、盆腔炎癥的發生呈正相關,生育史與子宮肌瘤的發生呈正相關,職業與盆腔積液的發生呈正相關(均P<0.05),即有流產史、生育史是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臨床中對此類患者應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低保婦女婦科病的發生率明顯偏高,其中,流產史、生育史和職業是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需要在臨床工作中加以重視和防治。
[1]Guo Q,Lu LN,Yu LP.Guangzhou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urvey of women vim gynecologic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1,9(7):1108-1111.
[2]黃艷紅,張榮蓮,陳起燕.福建省城鄉低保婦女常見婦科病檢查情況分析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5):3845-3847.
[3]何萍,劉兆蘭,馬駿.上海市長寧區幫困婦女生殖健康服務需要與利用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 (3):150-153.
[4]華素麗.我院歷年婦科疾病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8):139.
[5]何愛娥,姚素娟.127893例已婚婦女常見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9):2658-2659.
[6]Zhao YP,Mao JS.Study on status and effect factors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of married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J].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09,24(33):4694-4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