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華,張士斌,吳 悅,王長青
(1.聊城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3.北京工業大學,北京 100022;4.河北體育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41)
我國是體操強國,體操男隊更是世界體操強隊。從黃玉斌1980年第5屆世界杯奪得第一塊男子體操世界冠軍(吊環)至今,僅體操男隊就有150余人次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杯體操三大賽中拿到過世界冠軍,所取得的驕人成績令世人矚目。在男子體操6個項目中,我國在雙杠、鞍馬和吊環項目上是強項,單杠、自由體操和跳馬項目上則相對較弱。競技體操要持續發展,就須固強繕弱。本文從近幾年世界大賽著眼,結合國內比賽實際,著重分析自由體操項目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以期為自由體操項目訓練提供有益參考。
2.1 研究對象 以第41屆、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我國2010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參加資格賽運動員,尤其定前八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期刊網查閱近年來有關自由體操項目的科研論文,并閱覽相關文章、評述、成套動作編排等。
2.2.2 觀察法 對第41屆、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運動員動作錄像進行觀察,對2010年全國錦標賽運動員成套動作進行現場觀察記錄。
2.2.3 統計分析法 對獲取的定量資料進行處理,對定性資料進行邏輯分析。
從1980年至今,我國在體操各項目中獲得的世界冠軍分別為雙杠17次、鞍馬17次、吊環10次、單杠8次、自由體操9次、跳馬9次。從表1、表2及所獲得冠軍的頻數上,結合近年來比賽實際可以看出,我國的最優勢項目是支撐項目雙杠和鞍馬,30年間金牌人次最多,而且獲得冠軍的時間間隔最短,這說明這兩個項目是我們的傳統優勢項目,訓練水平高且人才輩出。其次是懸垂項目吊環和單杠,吊環從1984年第23屆奧運會李寧拿了冠軍后,一直到1999年第34屆世錦賽董震,再到2006年第39屆世錦賽上的陳一兵,雖然時間分別間隔了15年和7年,但現有陳一兵、嚴明勇和廖俊林等,均都是吊環項目的高手,也表明了現階段此項目訓練良好,后續有人;單杠則是獲得冠軍時間間隔最長的一個項目,自1991年26屆世錦賽上李春陽獲金到2008年北京29屆奧運會上鄒凱奪冠有17年之久,現有張成龍后來居上。最后是下肢項目自由體操和跳馬,跳馬項目所獲取的金牌都是在(含)2004年以前取得的,而隨著李小鵬和陸斌的淡出,跳馬項目便再無人奪魁并鮮有人進入決賽。自由體操項目在20世紀一直是我國體操的強勢項目。從1980~1999年20年間,在自由體操項目上先后有8人次在世界三大賽中獲得冠軍,最早有李月久,而后有李寧、童非、婁云、李小雙等,到了21世紀的10年間,我國運動員在各個項目上都多次獲得冠軍,而自由體操的冠軍人次頻率上是最少的,只有鄒凱在2008年奧運會上拿到過冠軍。

表1 近10年體操各項目獲得世界冠軍人次一覽表
雖然金牌并不能完全代表某項目的訓練水平,在各時期因選材、訓練、競賽環境、臨場發揮等因素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各項目金牌的獲得。而且強或弱也是相對而言,從單項的角度講鞍馬是我國傳統優勢項目,自由體操是弱勢項目,而放到團體中或放到比賽的大環境里來審視,項目的強弱就會發生轉化,譬如在42屆體體操世錦賽上,我國在團體決賽中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和單杠的成績分別為:44.333分、43.099 分、46.800 分、47.999 分、46.733 分和46.033 分,自由體操的成績比較低,但在團體前八名的自由體操項目中卻排在了第一名,成了強項;鞍馬成績最低,在前八名中排在了第6位,成了弱項;跳馬亦是如此。這就是項目強弱的相對性。但縱觀我國體操歷史和現狀并通過以上分析,相對于每個項目而言,我國體操的項目優勢依次為雙杠、鞍馬、吊環、單杠、自由體操和跳馬。自由體操項目在男子體操中屬于一個較弱的項目。
高D分是比賽取勝的基礎,是一套動作物質價值的體現。2009~2012年評分規則保留了自由體操項目的加分并將其簡化為:D組的空翻動作和任意的空翻連接都可得到0.1的加分,D組及其以上空翻動作連接可以得到0.2的加分。因此由含有D組空翻動作的連接組成的“串”動作,就成為了提高D分價值的有效途徑。對大賽中自由體操動作的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在表3中,難度和連接總分構成成套動作實際價值,在世界高水平的比賽中,運動員的動作組別分(2.5分)一般是不會缺的。可以看出,在參加決賽的運動員的成套動作中有3次以上串空翻動作的有6人,占了比賽人數的75%,而且串動作的難度和連接分占了實際價值分的60%甚至更多。其中保加利亞的佩涅夫做了4串,串分比例占到75.6%。同樣在41屆世界錦標賽自由體操決賽中,奧運會冠軍鄒凱成套動作的串難度分達到的2.8分,串連接加分0.4分,串總分占了實際價值的74.4%,其D分達到6.8分。因此,在成套動作的編排上增加串空翻連接動作的頻率和難度,以有效地提高D分,是現階段自由體操訓練和發展的一個方向。

表3 第42世界錦標賽自由體操決賽運動員串動作統計表
串連接動作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此。自由體操項目是男子體操唯一有時間限制的項目,它不斷發展,變化良多,但只有成套動作的時間沒有變,如何解決在有限的時間有效地增加成套動作的價值,是現代自由體操項目訓練所要解決和面對的問題。如前所述,增加成套動作價值主要是通過高難度、連接及其加分實現的。在現有規則下增加連接及連接動作的難度,是增加成套動作的最有效方法。若想通過多做單個的高難動作來提高成套動作價值,則必然會使成套動作的時間顯得緊張。因為在作任何高難空翻動作時,一些有預備性動作的重復是必須的,如助跑、踺子(后手翻)、前手翻等,也就自然要占用時間和消耗體能。在自由體操成套動作時間不變或不取消時間限制的情況下,串空翻連接動作則可以有效地節省時間,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完成更多的難度動作,從而避免成套動作時間過長而超時扣分。
通過對參加我國2010年體操錦標賽自由體操資格賽和單項決賽共97人次的統計,在成套動作中沒有空翻連接動作的運動員占了7%、1次的占了38%、有2次的占了43%、有3次動作連接的占了10%、4次并都是有效加分只有2人次,占2%。自由體操單項決賽與第42屆世界錦標賽相比,參加決賽的成套動作只有3人做了3次以上的串連接,占37.5%,也說明了在此項目上的差距。從D分上看,在成套中沒動作連接串運動員的最高分值只有5.7分,而串連接動作最多的其分值也最高,達到了6.7分(鄒凱)。在時間上,此次比賽超時的運動員共有16人(其中國家隊4人),占總數的18%,超時從0.25~8.44秒不等,總超時達43.18秒,總扣分數達到了3.6分。大多數運動員在倒立、空翻轉體動作中都存在著時間不夠、轉體度數不充分的錯誤現象。以上所羅列數據表明,我國運動員在成套動作的編排及完成上均存在著不足,應引起重視和改進。
從第42屆世界錦標賽自由體操前八名運動員所做動作可以看出(表4),在80個有效動作中,C組以上的動作有66個,占了所有難度動作的82.5%,而高難度動作F組及A、B組動作只占了17.5%。在難度動作中,C組動作及D組動作又占66.25%,說明優秀體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是C、D、E動作為主體構成的,最低有效難度動作組別高、連接動作難度大、加分多是他們成套動作的特點。從最低有效難度來看,第41屆世界錦標賽自由體操決賽運動員的編排要比第42屆好,成套動作中最低有效難度為C組的運動員有5個,占了62.5%,如鄒凱的動作難度為1F1E2D4C;而42屆中最低有效難度為C組的運動員只有一個(內村航平)。
出現頻率較高的動作有后直900度、前直720度、前團(直)360、540度,日本倒立,幾乎成了“規定動作”,人人都做。動作組別類型集中在Ⅱ類向前的技巧動作和Ⅲ類向后的技巧動作上,共有51個,占了整個C組以上動作的77.3%;其它動作有15個,占了22.7%。在非技巧動作組別中,運動員大都做了日本倒立動作、其次就是俄式轉體,都是C組難度,只有一人做了馬納2秒接慢起倒立2秒,是個D組動作。要提高成套動作的D分,對非技巧動作的難度提升也應是一個方面,就像鞍馬的“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一樣,最初運動員都是在湊動作類型,在成套動作中做一個難度不是很大(如B組)的動作,滿足類型要求即可,隨著對規則理解的加深和訓練水平的提高,運動員加入了“李寧”(D組)等交叉類動作,有效地提高了D分分值。自由體操和其他項目亦應如此。
難度不封頂的評分體系頒布后,各項目的D分分值都在不斷提升。從2007年第40屆體操世錦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09年第41屆體操世錦賽,參加自由體操決賽運動員的平均D分為6.51分、6.53分、6.56分,一直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2010年第42屆體操世錦賽,由于鄒凱等優秀選手沒有參加,其平均分降到了6.40分。體操業內有句話說“高D分是取勝的基礎,高E分是取勝的法寶”。就是說,提高成套動作的D分是必須的,我們不能幻想用一套很低的D分動作去奪取冠軍;完美地完成成套動作去獲取高的E分,也才有可能使高的D分物有所值。這也是規則一向所倡導和鼓勵的,即“力所能及”的精神。

表5 2007~2010年世界大賽自由體操決賽得分表
從表5也可以看出,在近幾年的大賽中,一些有實力奪取冠軍的運動員,他們的D分都排在了前1、2名,但由于在比賽中的出現失誤或因完成情況錯誤扣分太多而與金牌失之交臂。如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巴西名將海波里托和我國選手鄒凱的D分同為6.7分,但由于在做最后一個動作時出現坐地失敗而排到第6名,按照當時規則,失敗要扣0.8分,再加上技術錯誤扣分,則至少要扣到1.0分,加上這1.0分,其E分就會達到9.4分而領先鄒凱獲取冠軍。同樣,在第41屆體操世錦賽上,前八名選手水平相當,D分大都在6.6分,而鄒凱的D分最高為6.8分,但由于在完成中E分被扣了1.125分而輸給了D分只有6.6分的羅馬尼亞老將馬里安·德拉古萊斯庫,后者的扣分為0.9分,最后鄒凱以0.025分之差屈居第二。因此,高的D分固然是取勝的基礎,但如果沒有高的E分做保證,也不會取得好的成績。在D分相近,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努力將高難動作完成的準確、規范和穩定,做到D分與E分的雙高,才是奪勝取冠的根本。
4.1 一個項目的強弱具有相對性,從歷史和單項的角度看,我國自由體操項目是一個弱項,與國外優秀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相比,我國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存在串連接動作少,存有超時、出界、完成動作質量欠缺等不足,應引起教練員、運動員的重視。
4.2 D、C難度是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的主要難度動作,而串連接動作是構成成套動作的主體;串動作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難度動作、節省體能,有效提高成套動作的D分值;在成套動作中增加串連接頻率,提高串動作、非技巧動作和最低有效動作難度的同時增加開場與結束超高難度動作并高質量地完成,努力做到D、E分雙高,是自由體操項目在現有規則周期內的發展趨勢。
[1]Men's Technical Committee Code of Points(2006 Edition)[S].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2009.
[2]周福弟.第42屆體操世錦賽男子各單項決賽前8名成套動作[EB/OL].http://www.cga.net.cn/dome_news/333435.html,2010 -10 -28.
[3]史海現,李柳,孟憲林.倫敦奧運周期男子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發展趨勢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2):162-166.
[4]聶應軍.新規則下男子自由體操發展趨勢研[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J].2009,28(4):57-59.
[5]鄧志文.第4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體操比賽成績分析[J]. 安徽體育科技,2010,31(2):43-45.
[6]馬少輝,卞伯高.第11屆全運會男子自由體操單項決賽情況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