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爾新

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浙江發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戰略部署,是促進浙江經濟轉型發展,再創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江干區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高度重視“浙商回歸”工作,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強化回歸項目招商,努力把江干區打造成“浙商總部中心”。
中心區地位和交通優勢的支撐。江干區處在杭州主城區的中心位置,更是杭州“城市東擴”發展戰略的核心建設區塊。坐擁錢江新城行政辦公中心、市民活動中心、金融中心、商業中心以及民營總部中心五大中心,依托城東新城樞紐功能,江干區打造浙商總部中心具有其他城區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江干區交通優勢突出,境內高速公路、高鐵、地鐵、運河等多種交通方式集聚,與蕭山國際機場隔江相望,車程只需20分鐘。轄區有兩大交通樞紐支撐,九堡客運中心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汽車客運中心,已經投入使用,規劃日發送旅客4.8萬人次;東站樞紐建成后將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中心,輻射全浙江,服務長三角。
產業基礎和發展資源的支撐。江干區已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服務業、工業“兩輪驅動”的都市經濟新格局。2011年江干區實現生產總值344.1億元,近5年保持了年均18.3%的增長勢頭;實現財政總收入85.0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1.6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7.02%和31.15%,總量分別位列全省第16和第12位,先后有8家企業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56家企業創建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西子聯合、濱江房產、巨星工具等一大批浙商企業在江干區起步、發展、壯大,區內已經成為浙商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江干區對在外浙商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據測算,今后五年,僅區本級可供出讓土地總量就將達4000余畝,預計還將新增樓宇商業面積600余萬平方米左右,屆時全區樓宇總體量將達到杭州全市總量的約1/3。與高校合作共建的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是浙江省僅有的兩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中國杭州(九喬)國際商貿城更是杭州市明確打造的產業轉型升級大平臺。這些資源都為浙商回歸提供了有效的載體。
項目帶動和發展環境的支撐。江干區范圍內大項目集聚,除基礎建設項目外,規劃開發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就達16個(錢江新城三大綜合體、城東新城八大綜合體、地鐵三大綜合體、紅普路總部綜合體、九喬國際商貿城綜合體),僅2011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已經達到344.1億元。發展環境方面,政策領域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覆蓋產業、企業、人才、創業等各領域、各環節的經濟政策體系。江干區處在下沙經濟開發區產業大平臺和下沙高教園區人才集聚地的第一輻射圈內,攜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豐富的人才寶庫支撐浙商企業創新。依托杭州市民中心,結合區辦事中心建設,盡全力為企業提供方便辦事、政社互動、資訊交流三大功能和一站式服務,公共服務效能區域領先。
廣泛動員,組建機構。認真組織召開江干區推進“浙商回歸”工作專題會議,針對性地提出了要把江干打造成為“浙商總部中心”的戰略設想。區內已率先成立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正副組長,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研究、審核浙商總部集聚區和浙商總部中心建設中的有關規劃、政策等重大事項。實行區級統籌、部門協調、街鎮聯動的工作機制。
注重規劃,完善政策。啟動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戰略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將立足“浙商回歸”,從具體區位、發展現狀、資源分布等要素出發,對未來5-10年浙商經濟的發展路徑進行明確,目標是要力爭形成“一區、四心、多點”的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格局。同時遵循區“十二五”規劃以及正在編制的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戰略規劃,形成“浙商回歸”專項扶持政策的框架文件。
整合資源,強化招商。針對浙商回歸、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對轄區內的出讓地塊(包括商業、住宅)、10%留用地、產業園區、商業樓宇等各類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初步形成了浙商回歸項目的載體資源庫,為浙商企業總部回歸、業務拓展、辦事處設立等提供豐富的投資選擇。全面對接海內外優秀浙商,發揮僑聯、工商聯等平臺作用,組織專門招商隊伍與全國各地的浙商商會、杭商商會進行了廣泛對接。全面梳理并建立浙商企業名錄,已成功簽約國芳百貨等一批“浙商回歸”項目。順利承辦浙商創新創業推進大會,來自國內外500余名浙商企業家代表參加此次會議。合力促成兩大權威中介機構落戶。經過前期對接溝通,浙商研究會、杭商研究會有望落戶錢江新城,將使江干進一步成為浙商聚會的根據地、浙商資訊的集中地和浙商謀略的發源地。
編制一個專項規劃。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和重落地、重操作的原則,按照國家級產業集聚區的標準,加快推進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戰略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將對打造浙商總部中心的目標、基礎、載體、途徑等作出全面分析,進一步明確工作路徑和重點,科學指導各項工作開展。
制定一個年度計劃。重點是加大出門招商工作力度,計劃由區四套班子領導帶隊,廣泛走訪、對接意向“回歸”浙商,旨在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渠道,擴大招商資源庫。堅持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考核化、考核績效化,把“浙商回歸”工作的具體任務細分到各單位負責人,確保工作推進有責任、有落實、有節點、有成效。
構建一個政策體系。整合區內現有政策,結合省、市“浙商回歸”政策,盡快出臺《江干區支持浙商總部經濟集聚區發展的若干意見》,一攬子解決或降低制約“浙商回歸”的不利因素,以最大的力度吸引“浙商回歸”,尤其是總部項目回歸。
打造一個地標項目。江干區將謀劃以遠近結合的形式,打造浙商總部中心大廈。采取政府部分返租或政企合作的形式,率先掛牌浙商總部中心,集聚招引浙商總部項目。未來計劃在核心區范圍內選址打造以“浙商總部大廈”為名稱的地標式建筑,該項目將優先考慮與具有較強實力的優秀浙商或浙商商會合作開發。
匯編一個資源目錄。針對浙商投資的需求熱點,將盡快編制“浙商回歸”項目資源庫,按照出讓地塊、留用地、樓宇等不同類型,按照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等不同產業或業態,為來訪浙商提供最全面的項目載體選擇。
建立一個服務中心。計劃在錢江新城核心區范圍內,選址設立一個專業化、綜合性的江干區“浙商回歸”投資服務中心。將浙商投資信息平臺融入服務中心建設,將浙商需要的資訊匯集于服務中心,努力把服務中心打造為全球浙商投資江干、投資杭州、回歸浙江的“首發站”。
開展一個系列活動。在浙商創業創新推進會后,江干區還積極爭取到承辦2012年度的杭商大會。除積極參加省、市統一組織的招商活動外,計劃到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參與承辦或自行舉辦以“支持浙商創業創新,打造浙商總部中心”為主題的“浙商回歸”專題招商推介系列活動,全面塑造江干區的浙商總部中心新形象。
落地一批浙商總部。加快推進土地出讓,精心包裝樓宇經濟,深入對接意向浙商,爭取實現國芳百貨、中潤、銀泰城東新城商業綜合體等一批項目率先鎖定、簽約、落地。從資源、政策、服務等多方面入手,全力以赴為上述項目落地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