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袆男

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掌舵人虞儒雷憑借其卓越的管理和高超的農業科技,大規模地種植鮮食型石斛投放市場,“讓植物盡其所能”
“轉型”對當下的眾多民營企業來說,著實是個沉重的話題。他們之中,有的放棄了穩妥的實業而翻騰資本市場,有的打著“轉型”的幌子卻各行舊路,還有的以創新為匙,開啟獨特的“轉型”旅程。第三種企業所占比例總是少數,但假以時日必定成為浙江發展的未來砥柱,年輕的杭州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或許就是其中一家。
更令人矚目的是,虞儒雷在接手并壯大“牧歌”的過程中,是從冷冰冰的工業跨到了充滿生機的農業,從溫州轉戰到了杭州。拋開轉型本身,只是了解其中的經商歷程,也能讓人對民企轉型看得更透徹一點。
2001年,從同濟大學工科專業畢業,無論是出于“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還是溫州人天生的經商因子,虞儒雷沒有選擇安穩地找一份工作,而是直接辦公司。
創業的題材很快被他選定。經過一番考察,虞儒雷發現電力輸配電配件、金具生產本身屬于一個比較偏門的行業,當時的總體規模并不大。而整個行業因為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經營理念是家庭作坊式的,產品技術品質沒有保證不說,生產商還總是給客戶“臉色”看,承諾跳票、誠信缺失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科班出身的虞儒雷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市場空白,只要產品技術稍加改良,用料實在,并從“以客戶為本”出發,肯定能迅速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很幸運,從父母那里獲得了“金援”之后,虞儒雷和愛人共同創辦的銅管連接設備公司快速運轉起來。得益于正確的經營策略,公司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第一年就做了好幾百萬元的業務量,此后的兩三年里公司規模不斷攀升。
為進一步擴大業務,虞儒雷開始在網絡上尋找訂單。很快他發現美國通用電氣正在中國尋找供應商,經過一番接觸,雙方展開了試探性的合作。國外的大型公司對供應商在管理理念、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都有一定的要求,虞儒雷的公司當時還無法成為通用電氣的正式供應商。
“好比說,一個訂單的量是100萬美金,我們的供應能力只有10萬美金,如果要擴大規模,就必須有成套的制造管理體系,不然品質就沒有保證”,回想起當初的磨合,虞儒雷還是比較感慨。
被虞儒雷的經營理念和合作誠意打動的通用電氣,從2005年開始,派了相關的管理人員到虞儒雷的公司,幫助他們一點一滴的提升產品品質。2007年,公司正式成為通用電氣的供應商,一年可以獲得幾千萬美金的訂單。有了通用電氣供應商這塊“敲門磚”,虞儒雷的公司又先后和德國西門子、韓國現代、日本東芝等建立了合作。
總之,中國當代都市電影對都市背景下人們的身份認同危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表現,由此,這些影片成為轉型期中國社會的表征。
“雖然每家公司的要求都不一樣,但經過大同小異的磨合,我們的產品都可以滿足對方的要求。”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虞儒雷的銅管連接設備公司從零壯大到了一年有四五億元的收入,經營狀況非常穩定,但如果公司規模想再上一個臺階的話,就會很吃力。這不僅是行業屬于“利基市場”和固有模式所限,也是業務受到匯率和外部需求波動影響的結果。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受原材料價格和匯率波動的影響,幾乎是每天用買一輛奔馳的錢往海里扔。”這是虞儒雷和一些溫商朋友的直觀感受。
“匯率方面太難預測了,相對來說,銅管連接設備業務的利潤還是比較穩的,但轉型已經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了”,轉型之初的虞儒雷還是有點無奈。
2009年,年紀尚輕的岳母因病去世,受這次打擊的震動和啟發,虞儒雷很想做一些與健康相關的產業。而受到轉型升級趨勢的推動,樂清作為“鐵皮石斛之鄉”,當地政府非常注重引導當地比較有規模的制造企業投身生態產業和現代農業,當時就組織了包括虞儒雷在內的多位企業家,赴雁蕩山腳下的鐵皮石斛種植地區考察。
一圈考察下來,虞儒雷比較失望。雁蕩山地區的石斛種植模式和質量都比較低端,農民們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只是搭了一些類似西瓜棚的設施,石斛直接種在地上,農藥和病蟲害都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虞儒雷直接指出,“這種模式種出來的鐵皮石斛,既沒有品質保證,更沒有安全性,即使進行大規模投資,也是沒有意義的”。
后來,樂清政府又專門派人帶虞儒雷等到杭州考察了牧歌石斛項目——典型的現代化設施農業。高科技的智能化栽培大棚,棚內的濕度、光照、通風、溫度都由中央電腦根據需要進行調控,采用無土栽培的模式,種植出來的石斛無論是品質和安全性都有絕對保證,而不同于雁蕩山地區的地栽模式,基本是靠天吃飯。這一次虞儒雷心動了,但新隱憂也出現了。
如果真決定要投資牧歌鐵皮石斛項目,虞儒雷就要把一半的事業重心從溫州轉移到杭州。另外,開發鮮食型的鐵皮石斛的市場前景并不明朗。于是,虞儒雷又用了半年時間做鐵皮石斛的市場調查和制定發展規劃。他發現,現在江浙地區的很多石斛是從云南轉運過來的。云南地區氣候特別適宜石斛生長,所以,石斛的產量較大,但品質卻很一般。這是因為植物生長都需要一個逆境,氣候環境太好,植物就只會盲目生長,而對于石斛生長來說,浙江每年持續一個多月的低溫是至關重要的。
“云南產的石斛作為制藥原料還過得去,但如果做鮮食型的石斛,就太差了”,虞儒雷說。
對市場的摸底還表明,江浙一帶的鐵皮石斛市場依然處于一個亟待開發的狀況。以杭州為例,雖然已經有了立鉆、壽仙谷等品牌性的鐵皮石斛,但大部分是加工型的產品,純正的高品質鮮食型鐵皮石斛幾乎是一個市場空白。而且,經過2006年“登峰牌鐵皮石斛摻假事件”后,一批不誠信的鐵皮石斛生產商已經被清洗出市場。溫州人天生的商業嗅覺告訴虞儒雷,這是一個不錯的打入鐵皮石斛市場的機會。最終,他決定投資牧歌石斛項目,以高品質的鮮食型鐵皮石斛打造出一個高端市場。用虞儒雷自己的話說,就是“用工業的理念來做農業,既然選擇跨行業發展,最好做一點實驗性的事情,還能創造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高品質往往意味著高投入。虞儒雷介入牧歌項目以后,直接將牧歌的生產理念提升至“用精細化的手段、高投入的設施來生產農業產品”。對此,虞儒雷很有信心,“沒有人愿意用這么高的投入來做農業產品,我們的投入可以與科研院校相匹敵”。而過去,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大多追求“短平快”的發展路線,用盡量少的投資,在最短的時間里攫取最大的利益,而中間的生產環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也可以看作我國農業發展較落后的重要根源。
虞儒雷前期在牧歌公司投入了2000萬元的資金,用于鐵皮石斛的生產和研發。隨著市場銷售情況逐漸走熱,他將近年的銷售收入滾動投入牧歌公司的規模擴展上,預計總投資將達到5000萬元左右。另一方面,增資后的牧歌公司從2011年開始大規模種植鐵皮石斛,按石斛一般需要2.5至3年的成長期,新一批石斛將在2013年底進入銷售市場,到時年產量也將增至15噸,而過去的牧歌項目才年產石斛2噸左右,連一個杭州的市場需求都無法滿足。
現在,牧歌公司的德清莫干山種植基地已經小有規模了。基地設施采用荷蘭PRIVE智能計算機控制系統、智能連棟溫室、雨水收集灌溉系統和生物質燃料供熱系統,完全模擬野生種植環境培育鐵皮石斛。公司導入先進的工業流程體系,結合GAP良好農業標準化體系,實現種植的規模化、精細化和標準化。牧歌鐵皮石斛的有效成分石斛多糖經權威檢測達到30%以上,遠遠高于《國家藥典》規定的25%的標準,且保證無農藥殘留、重金屬不超標。
在談到市場開拓時,虞儒雷認為,雖然鐵皮石斛的深加工產品已經被消費者接受,但除非是專家,一般消費者很難對各個廠家的鐵皮石斛深加工配方的好壞作出準確判斷,而鮮食型的鐵皮石斛真正實現了“所見即所得”。
接下來,虞儒雷打算全面鋪開牧歌石斛的市場營銷工作,舉行試吃會、種植基地參觀等活動,拉近消費者和牧歌石斛的距離。同時,研發方面,將繼續與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一些定向型功效的鐵皮石斛保健品;種植模式方面,鑒于規模和投資的瓶頸,他考慮采取比較成熟的農業合作社模式,由牧歌公司提供科學的管理技術和種植技術,吸引德清基地周邊的農民從事鐵皮石斛的種植,而牧歌公司則專心打造石斛的銷售平臺。虞儒雷的“仙草帝國”構想初具雛形。
回想起跨行業發展的過程,虞儒雷還是覺得有點揪心,“工業和農業的最大區別在于,工業只要有人有設備,產品生產出來就可以賺錢;而農業正好相反,前期投資之后,要幾年以后才會有收益,中間的等待過程是一種心理煎熬。即使如此,我還是愿意從事實業,它比投資金融和房地產穩當多了。”
這就是虞儒雷,一個鐘情實業,特別樸實,又有點靦腆的溫州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