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倩 盧麗華 余勤慧
(江西省武寧縣人民醫院 武寧332300)
肩難產是指胎頭娩出后,胎兒前肩被頓于恥骨聯合上方,用常規助產手法不能娩出胎兒雙肩[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孕婦孕期營養加強,胎兒平均體重也相應增加,發生肩難產的幾率上升。因肩難產發生突然,常給接產者造成措手不及,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母兒嚴重并發癥,同時給患兒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并由此導致醫療糾紛,故早期預測、預防,及時診斷,正確處理肩難產十分重要[2]。現對我院6年間發生12例肩難產進行回顧性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對肩難產的認識,減少肩難產的并發癥。
1.1 一般資料 2005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產婦5 820例,陰道產3 936例,其中發生肩難產12例,發生率為0.3%,其中巨大兒9例(胎兒體重>4 000 g)占75%,初產婦9例,經產婦3例,過期妊娠3例,孕周38~42+5周,平均40+3周,孕婦年齡23~39歲,平均 30.5歲。
1.2 方法 肩難產12例,隨機抽取同期正常組40例作對照,觀察兩組孕婦及胎兒的各項指標。兩組孕婦在孕齡、年齡及產次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
2.1 兩組孕婦情況比較 見表1。兩組孕婦間的宮高、腹圍、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孕婦情況比較 X cm
2.2 兩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見表2。兩組新生兒的體重、Apgar評分、身長、頭圍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新生兒情況比較 X
2.3 分娩結局 肩難產組產婦軟產道損傷3例,占25.0%,產后出血3例,占25.0%,新生兒窒息發生5例,占41.7%,肩叢神經損傷1例,占8.3%,恢復后無功能障礙,無骨折及死產發生。
本資料研究發現,肩難產好發于巨大兒與過期兒,母親肥胖、糖尿病,有巨大兒或肩難產史者,要高度警惕肩難產的發生。本文數據顯示肩難產孕婦宮高、腹圍與正常產組有顯著差異。臨床上常根據宮高加腹圍≥140 cm,作為篩選[3],而B超測BPD(雙頂經)、FL(股骨長)差異不大,故在B超預測胎兒體重時(特別是宮高加腹圍≥140 cm者)應從多方面考慮。B超測量下列徑線可有助預測肩難產:(1)胎兒最大胸徑大于頭徑1.3 cm,(2)胸圍大于頭圍1.6 cm,(3)肩圍大于頭圍4.8 cm,此時應考慮有肩難產可能[4]。因體重小于4 000 g者也有肩難產的發生,可見肩難產的預測是較困難的,故在試產中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是非常重要的,如試產過程中胎頭下降緩慢或停滯,第二產程延長,或出現“烏龜征”均有肩難產的可能[5]。如胎兒偏大,可放寬剖宮產指征。
發生肩難產時,應避免助產者在慌亂中使用暴力牽拉胎頭,造成嚴重母嬰并發癥。緊急處理可分以下幾個步驟:(1)通知支援,如產科、麻醉科、兒科醫師,(2)會陰切開,切口充分大,(3)雙腿屈曲,使骨盆入口徑增大,(4)壓前肩,縮短雙肩徑線,(5)旋肩法,(6)牽引后臂娩后肩法。一般經過以上處理,均能使娩肩成功,但若失敗,則應采取四肢著地法、斷鎖骨法,復位后緊急剖宮產。總之,肩難產是一種發生率低、但難以預測的產科緊急情況,醫務人員必須充分掌握肩難產的高危因素、處理方法、防治等問題,盡最大努力減少肩難產的發生及其所致的產婦及新生兒多種并發癥。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1
[2]芮燕文.肩難產46例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8,8(1):56
[3]常青,王琳,史常旭.肩難產的診斷處理及風險與技術防范[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5):304
[4]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01
[5]Jevittcm.shou1der dystocia:etio1ogy,common 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J].Journa1 of Midwifery&Women’s Hea1th,2005,5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