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 田玉奇
地鐵建設,既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又是推動城市化發展的有力杠桿;既是構筑大都市的現實需要,又是推動生活質量之城建設的強勁動力。它將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人口擁擠、空氣質量下降等諸多瓶頸問題,促進勞動就業,節約時間和降低生產生活成本,產生倍增的經濟效益,帶動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促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步伐,優化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可以預見,杭州地鐵建成后,將會大大縮短杭州各城區的相對距離,促進城市內部各種元素的高效流通,推動杭州經濟的高速發展。
杭州市是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經濟的發展推動著人口持續攀升以及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道路交通不堪重負,并嚴重制約了杭州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而地鐵的出現無疑緩解了杭州地面交通的壓力,它不僅將改變人們原有的出行習慣,也極有可能改變人們之前的消費習慣。地鐵一旦開通,對整個杭州的意義十分突出,對于商業,尤其是沿線零售業的帶動,作用也將不言而喻。
杭州地鐵1號線全長58公里,位于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之上,是軌道線網中的骨干線。整條線路沿途經過了湖濱—武林廣場地區—旅游商業文化服務中心和主要的商貿區,連接了一主三副,服務于臨平、下沙、江南城、江干區、西湖區、下城區和上城區等城區向城市中心的客流,經過“一主一副”,兩個火車站及汽車南站,并經過九堡客運中心,便于城際客流和城市內部客流之間的集散。
地鐵是一項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工程,從其規劃、政府審批到動工投入運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由于地鐵建設所帶來的企業搬移、商鋪拆遷、景觀破壞、道路封閉、施工噪音、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不可避免地會給沿線零售業的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產生各種矛盾,同時也給杭州市的經濟運行、居民生活、城區交通等帶來很多不便。
2.2.1 地鐵建設對沿線零售業發展的總體現實影響分析
(1)打亂了沿線零售業日常銷售經營模式。零售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主要受周邊交通因素及人流量等因素影響,而地鐵建設不可避免的會改變沿線交通及人流量,因此地鐵建設對零售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影響不言而喻。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8.67%的被調查者在地鐵正式施工前并未接到任何通知,大部分都是通過新聞媒體、專人告知的方式得到一些關于地鐵施工的零碎消息。
(2)降低了沿線零售業銷售額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有58%商鋪業主認為地鐵建設使得其銷售額下降,占了受調查商鋪的大多數。其中有7%的業主認為影響較大,銷售額下降在30%~50%之間,還有1%的業主認為銷售額變化幅度可能超過了50%。由此可以認為,地鐵建設使得沿線零售業的銷售額明顯下降。
2.2.2 地鐵1號線各可比性站點的相關分析
(1)定安站、龍翔橋站、鳳起路站、武林廣場站、西湖文化廣場站。目前,杭州主要有四個商圈:湖濱商圈,包括杭州解百、元華商場、利星購物中心等綜合百貨商場;武林商圈,包括杭州大廈、杭州百貨大樓、銀泰百貨等綜合百貨商場;吳山商圈,包括清河坊歷史文化特色街區、耀江廣廈、涌金廣場等特色街、專營店等;湖濱旅游商貿特色街區,包括國際名品街、龍翔服飾城等特色街、小百貨、專業市場等。地鐵的建設無疑會對現有商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選取樣本中在建地鐵站點(定安站、龍翔橋站、鳳起路站、武林廣場站、西湖文化廣場站)的商業區零售業進行單獨分析十分必要。
(2)城站站、火車東站站。對于火車東站所在的江干區天成路和火車城戰所在上城區建國路,75%以上的商鋪將客源鎖定在以商鋪為中心、半徑500米的范圍內,只有少數幾家大型超市和專業店將客源擴大至全市。由此可見,隨著零售業商鋪的規模的擴大和專業性的增強,其輻射能力和對消費者的吸引能力也隨之擴大。
第一,教師的涌流狀態。口譯教師的涌流體驗是研究的重點。如果教師在口譯的經歷當中曾經體驗過涌流并意識到這一種狀態,那么教師則更有可能促成學生的涌流體驗。上文曾提到,Rebecca J.Lioyd在博士論文當中就研究過這個問題。她認為涌流理論本身就是關注個體自身的,而她認為涌流體驗存在著由己及人的可能。也就是教師本身的涌流體驗可以傳遞給學生。所以,當口譯教師在體驗過涌流并有意識地跟學生分享,那么教師將更有可能將涌流體驗傳遞給學生。
地鐵建設不可避免地對附近商鋪的銷售額造成影響,而專業市場和專賣店是個例外,專業市場和專賣店在兩地的銷售額變化最小,甚至沒有變化;而像小型超市、食雜店、便利店諸如此類的店鋪則有較大的影響,有40%的店鋪營業額下降了10%,甚至在上城區建國路,有10%的店鋪營業額下降了10%~30%。由此可見,專業性比較強的店鋪具有比較穩定的消費人群,此類人群具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目的,地鐵站的建設不易改變此類人群的消費意識。
2.3.1 各類商品涌向地鐵沿線商鋪
由統計結果看來,對于大多數人所關心的地鐵建成之后產生的影響,零售商們紛紛表示他們最關心的當然是銷售額,希望在地鐵通車之后隨著環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帶來大量的客流,提高銷售額,彌補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的損失。食品、飲料等的零售業受到了商家們的青睞,64.56%的商家認為地鐵周邊最適宜開設食品飲料等的零售業,另外日用百貨、餐飲、圖書報刊類的零售店也得到了很大的認可。
2.3.2 地鐵經濟帶動沿線零售業快速發展
城市地鐵建成后,隨著地鐵經濟發揮越來越大的引力作用,沿線將形成新的經濟帶和商圈。在地鐵站及沿線的一定范圍內(一般路段為100米,重點路段為500米),發展周邊地區零售業,從而吸引大量的人流,大量的人流又將帶動沿線零售業的發展。這樣相互影響、相互發展、相互推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還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其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表1 杭州地鐵1號線站點附近零售業前景預測
根據地鐵建成后附近零售業前景預測(表1)結果顯示,目前地鐵建設站點沿線零售業業態分布狀況相對較優,而零售業主對于未來該地鐵站點地區宜發展的業態、業種也反映了多數大眾的心理。例如作為下沙人氣最旺、商業最為繁華的地段的下沙高教園西站,其以物美大賣場為中心,這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居住圈,是下沙金融、商貿、行政三大中心匯集地。現階段高教西區的客流主要包括附近居住區居民、高校師生、外來務工人員、企業高管和外商。而在不同的業態業種的激烈競爭中,專賣店、食雜店、超市及便利店等的業態已經占有明顯的優勢。
3.1.1 提升傳統商業核心區域的積聚擴散功能
傳統商業核心區域由于商業功能相對完備,商品物美質優,因此人流密集,商業競爭力強。地鐵的建設雖給顧客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影響,但若是地鐵傳統商業核心區域段能進一步發揮其現代商業中心的集聚作用,就一定能夠保持中心商務區的競爭優勢,繼續高速發展并帶動周邊非傳統商業區域騰飛。
3.1.2 突出樞紐站點附近商鋪的商品特色
杭州地鐵1號線各站點的設置多以樞紐站點為主,即許多站點在同為地鐵出入口的同時也是公交或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點。這既保證了地鐵建設中施工地區的交通不致癱瘓,也為地鐵建成后人們在出入口換乘其他方式的交通工具提供了便利。抓住樞紐站點附近具有較好的交通通達性的特點,附近的零售業發展應根據和結合周邊社區居民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消費傾向、娛樂活動等,尋找并更加突出自身商品的特色,吸引更多客流,為其自身發展創造條件。
3.2.1 從公共利益出發,強化政府職能
從公共利益出發,既是服務型政府的根本標志,也是政府公務人員的行為準則。從公共利益出發,強調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眾的”。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應在多元利益關系表達和博弈的基礎上,尋求社會多元利益關系的均衡點。在地鐵建設這件事上,政府應該以人為本,事先向商鋪發出施工通知。其次還可考慮對于受到地鐵施工影響較大的商鋪給予臨時補貼。
3.2.2 加強施工單位管制及其自身法規規范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施工單位的各項管制,包括地鐵建設質量檢查,建設工程排污、排廢量監測,工地施工人員對外安全問題監管等。通過一系列檢查使得施工對沿線零售業以及附近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同時,施工單位自身要嚴格按照施工章程以及國家的法規規定進行施工建設,不僅要保證地鐵建設的質量,更要盡量減小其施工對沿線產業和居民造成的經營和健康影響。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爭取為沿線零售業的發展創造一個相對積極地發展環境。
通過研究發現,杭州市地鐵1號線建設對沿線零售業的影響,主要有打亂沿線零售業日常銷售經營模式;降低沿線零售業銷售額數;閉塞交通,惡化沿線零售業經營環境質量;施工引致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四個方面。同時,對于預測出的地鐵建成后沿線零售業的無限發展前景及其可能會面臨巨大同行競爭壓力等狀況,相關部門應該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加以正確引導,以期在地鐵建設和建成以后,對沿線零售業發展有所借鑒作用,促進杭州市地鐵經濟更快更合理地發展。
[1]周建綱.現代商圈的集聚擴散功能[J].上海經濟研究,2002(6).
[2]方向陽,陳忠暖.地鐵商業開發規劃探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4(4).
[3]李文倩.軌道交通建設對北京市商業空間布局的影響[J].都市快捷交通,2008(6).
[4]方向陽,陳忠暖.城市地鐵站口零售商業集聚類型劃分的探討——以廣州為例[J].經濟地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