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凌曉
出口退稅(Export Rebates)即出口貨物退(免)稅,是指對報關出口的產品退還在國內實際已經繳納的相關稅款,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時不含稅價,以低價增強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出口產品實行退(免)稅是一個國家鼓勵支持本國外貿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當今各國通行的做法。
我國出口退稅政策始于1985年,由于經濟發展等原因,當時的退稅政策并未對國家財政產生過大的影響。此后,我國的出口退(免)稅政策歷經數次調整。就紡織業而言,有幾次影響較大的稅率調整:第一次,為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政府第一次將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下調為13%,同時將稅款由中央財政負擔改為由中央地方財政共同負擔;第二次,為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政府再次將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下調至11%;第三次,即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在短短6個月中,中央三次調整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國家三次大幅度調整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是為了優化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第四次,2009年,國家再次調整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最終,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6%。
從紡織服裝行業來看,國家多次調整出口退稅率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紡織服裝產業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的紡織企業面臨來自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與此同時,2005年,隨著全球紡織貿易配額的取消,我國的紡織服裝貿易面臨著更大的沖擊。為了增強我國紡織服裝對外貿易的競爭力,國家開始注重引導相關企業走以質量取勝、淡化數量的發展道路,開始了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表現在稅收政策方面即為2006年、2007年多次調整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第二,解國內眾多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的壓力。近年來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持續放緩,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以及全球市場消費數量下降,我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受到嚴重阻礙,2008年上半年,全國紡織服裝行業出現負增長。國內大部分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為了緩解國內企業的壓力,國家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企業的生存,調整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是其中最為有力的手段之一。
第三,解政府財政壓力。實行出口退稅政策的初期,由于國內環境等因素,這一政策并未給國家財政帶來過大的壓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出口越多意味著中央財政給以的補貼越多。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出口退稅部分占中央財政的比例越來越大。為了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壓力,新的政策規定,出口退(免)稅額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具體措施為地方政府負擔外貿出口企業大于退(免)額基數的25%。這樣一來,中央財政的壓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也有利于政府將這一部分財富用于國內其他項目的投資,加速國內經濟的發展。
紡織業是浙江省支柱產業之一,杭州女裝、紹興紡織在全國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極高的知名度。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成為全國紡織工業重省,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形成了以紹興、臺州等一系列極具規模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浙江省在紡織、服裝領域樹立了行業霸主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多種優勢。
表1 浙江省紡織貿易出口額
由表1可知,紡織貿易出口額所占浙江省出口貿易額比重穩定在13.3%左右,是浙江省支柱性經濟產業之一。作為勞動型密集產業,在緩解浙江省就業壓力、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浙江省的紡織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如機械、化纖、服裝加工、運輸等的全面發展。
第一,方政府大力支持,規模效應、產業集群效應顯著。作為浙江省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浙江省政府以及下轄各級地方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給予紡織產業極大的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浙江省紡織服裝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產業集群效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國紡織服裝行業中,浙江省的紡織服裝最具規模效應,也是產業鏈條最為完整的典范。
第二,才集中、技術創新體系完善。位于杭州高教園區的浙江理工大學的服裝設計學院每年為浙江省培養了大批服裝設計人才。在技術創新方面,一方面,杭州的高校科研能力為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另一方面,浙江省政府通過多項措施積極促進全省創新能力的提高,這也為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提供了相應的發展機遇。相對于其他省份的紡織服裝行業而言,人才和技術創新體系可以說是浙江省紡織服裝行業的突出優勢和特點。
第三,球紡織配額制取消,貿易市場全球化。2005年,國際上取消了紡織業的配額制度,對于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而言,原歐盟和美洲市場得以無限擴大,貿易市場真正實現了全球化。目前,光浙江省紹興縣有超過1800家自營出口的紡織貿易企業,其中有近200家企業甚至在國外設立了展銷窗口。
(1)有利影響。口退稅率上調對紡織貿易最為顯著的影響為提升紡織貿易企業的利潤空間。據權威調查顯示,出口退稅率與企業利潤成明顯正相關,國家出口退稅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都將給紡織企業帶來數以十億的利潤空間。
(2)不利影響。第一,各國提高出口退稅率的主要目的是使本國的商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以保證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本質上來說,出口退稅率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制度。我國紡織貿易在勞動力、材料等方面的成本與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區相比,優勢并不明顯。國家的高額出口退稅率成為支撐大多數紡織貿易企業在國際上具備價格競爭力的關鍵。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無序競爭、失去競爭公平性,引發新的國際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沖突。第二,高額出口退稅率成為導致部分企業生產能力低下的保護傘,不利于企業的優勝劣汰。現今,部分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出于高額出口退稅率的刺激,盲目擴大規模,實行以數量取勝的粗放型增長道路。這一方面不利于浙江省紡織行業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也將給浙江省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不利于浙江省的整體發展。
(1)有利影響。第一,迫使企業注重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出口退稅率下調表面上看來對出口企業極為不利,浙江省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大多將面臨失去價格競爭優勢。但這也刺激企業改變以往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注重企業生產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的開發,走上以質量取勝的競爭模式。同時,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使部分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的小型企業被市場機制淘汰,有利于浙江省紡織行業的結構優化調整,節約資源,促進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二,擴大優勢企業的國際市場,增加企業利潤空間。部分中小企業因失去出口退稅政策的支撐而被淘汰,它們原有的市場份額將由優勢企業所占領,相應的也擴大了優勢企業的利潤空間。
(2)不利影響。第一,由于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導致浙江省紡織服裝企業失去價格優勢。同時,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由于更具有勞動力和原材料的優勢。原屬于浙江省紡織服裝企業的訂單可能轉移到優勢更為明顯的其他國家。訂單的流失不僅會影響浙江省紡織服裝企業的國際市場,而且,作為浙江省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訂單的流失將直接導致浙江省出口貿易額的顯著下降,最終影響全省經濟的增長速度。第二,品牌流失,企業生產方式向代為加工的方向轉變。失去價格競爭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保證企業生存,可能選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的代工工廠,這樣將嚴重阻礙浙江省紡織服裝自由品牌的開發,導致浙江省的服裝紡織企業進一步失去國際競爭力,最終的結果是整個浙江省的紡織服裝企業淪為國際品牌的初級代工廠。
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應該建立在自身核心技術和品牌等獨一無二的方面。因此,浙江省的紡織服裝行業要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能力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避免僅僅依賴于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面將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闡述浙江省紡織服裝行業應對現行出口退稅政策的相關建議。
第一,發揮政府信息溝通、傳播的能力,充當企業與市場的信息傳播渠道。相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政府在搜集市場信息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浙江省政府以及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為紡織服裝行業及時傳播國際市場上的相關信息,幫助企業加強應對國際市場變化、抵御行業風險的能力。
第二,加大投入,促進相關人才的培養以及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政府可以將原有直接補貼給出口企業的稅額投入高校,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建立技術和科技創新研究所,加快技術和產品創新的能力。
第三,引導行業內部一定規模的優勝劣汰,優化行業內部結構。在整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市場競爭帶來的生死博弈時,政府應該有計劃的引導行業的良性競爭。積極促成一批核心、龍頭企業的形成,同時保證一定數量的具備相應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的存在。在核心企業、中小型企業的有序發展下,促使浙江省優勢產業集群的最終形成。
第一,注重自有品牌的建立、維護,提高產品檔次。現今國際服裝市場上,國際知名品牌主要以設計為主、注重品牌的建立和維護,而生產則是由世界各地的服裝加工廠生產。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相關成本和經營風險,而且能夠極大提高其新產品的開發能力。浙江省的紡織服裝雖然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缺乏知名的服裝品牌,根本無法與國際品牌相競爭。因此,浙江省的紡織服裝企業應該注重對自由品牌的開發以及后期的品牌維護,提高企業產品的品牌檔次。
第二,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根據波特的競爭模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應該注重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開發。只有企業具有不被他人模仿的核心技術,才可以保證占據市場的一定份額。
第三,多元化出口市場,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浙江省紡織服裝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美洲、日本等市場。一旦面臨金融危機或者歐洲、美洲政府相應貿易政策的調整,浙江省紡織服裝行業就會受到嚴重的沖擊。我們應該在保留原有出口市場的前提下,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比如西亞市場、非洲市場以及南美洲市場。
總之,國家出臺出口退稅政策是為了增強國內紡織服裝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企業應該在建立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利用國家政策,參與國際市場上的競爭。
[1]劉書蘭.出口退稅新機制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月刊,2004(9).
[2]陳平,黃健梅.我國出口退稅效應分析:理論與實證[J].管理世界,2003(12).
[3]董傳陵.出口退稅率調整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以浙江省紡織品出口為例[J].經濟論壇,2008(5).
[4]張芝萍.出口退稅調整對紡織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07(3).
[5]鄭桂懷,史德信,汪壽陽.出口退稅政策對中國出口增長的影響分析[J].管理評論,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