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梅潔 劉慧芳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利用外資規模增長迅速,外商直接投資(FDI)作為外資的主要進入方式,進入山西的規模也呈逐年增長趨勢。總體來看,山西省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在2000~2005年期間保持平穩,2006年較上一年增長71.53%,在2007年達到峰值13.4億美元,2008、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山西省FDI規模明顯下降,與2006年基本持平。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山西經濟雖然在全國尚處于中等水平,但也已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包括煤炭、電力、冶金、機械、化工、電子、建材、紡織等行業在內、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2000年以來,山西第一產業比例小幅下降,第二、三產業產值逐漸上升。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省產業的影響最終體現為不同產業實際利用FDI對其年產值的貢獻。2000~2009年除第一產業外商直接投資較少外,第二、三產業都吸引了一定規模的外商直接投資,尤其是第二產業。作為資源大省的山西是全國主要的能源工業基地,煤炭、電力等產業在全國都具有競爭優勢,2000-2009年間年均投資額在70%以上。而第一產業每年合同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除個別年份占其總量的比重接近1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3%以下甚至不及1%,可見第一產業對FDI的吸引不足。此外,第三產業逐步成為FDI投資的主要領域。
本文選取山西省2000~2009年的三次產業增加值和各產業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為原始數據進行貢獻度分析。根據計量分析的需要,將原始數據做如下處理:(1)FDI原始統計數據單位為萬美元,按當年匯率換算為億元人民幣;(2)為消除異方差,對原始數據做對等處理,即取自然對數后再進行回歸估計。經過處理后的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09年處理后數據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經濟主體的決策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對行動產生影響,加之制度或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與經濟有關的預期效應等因素的影響,經濟變量的變化往往存在時滯現象。因此,本文選取分布滯后模型來分析。
設定有限分布滯后模型為:yt=a+b0xt+b1xt-1+b2xt-2+b3xt-3+ut
運用經驗加權法,選擇下列三組權數分別表示遞減滯后、A型滯后、不變滯后:
(1)1,1/2,1/4,1/8
(2)1/4,1/2,2/3,1/4
(3)1/4,1/4,1/4,1/4
分別估計上述模型,并從中選擇最佳的方程,得到新的線性組合變量分別為:
分別估計如下經驗加權模型:yt=a + bzkt+ ut(k=1,2,3)
3.3.1 FDI對第一產業影響的回歸分析
運用Eviews3.1軟件生成線性組合變量z1t、z2t、z3t,進而可得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
模型一:Y=5.617113+0.117827 z1t
(63.16396)(1.819763)
R2=0.398427 F=3.311538
模型二:Y=5.635231+0.221107 z2t
(91.51195)(3.151325)
R2=0.665123 F=9.930849
模型三:Y=5.641488+0.318527 z3t
(96.04445)(3.329082)
R2=0.689109 F=11.08279
綜合比較上述回歸分析結果的各統計量,認為模型三是最佳方程,即FDI對山西第一產業影響的方程為:
Y=5.641488+0.318527 z3t,此時權數為(1/4,1/4,1/4,1/4),
即Y=5.641488+0.318527(1/4xt+1/4xt-1+1/4xt-2+1/4xt-3)
Y=5.641488+0.07963 xt+0.07963xt-1+0.07963xt-2+0.07963 xt-3
從FDI對第一產業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09年,在第t年、t+1年、t+2年、t+3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一產業增加值均增加0.07963個單位,貢獻極低。另外,R2=0.689109 的擬合度很低,說明FDI對山西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影響不顯著。t檢驗中96.04445遠遠大于3.329082,說明其他因素對山西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遠大于外商直接投資對其的貢獻。
3.3.2 FDI對第二產業影響的回歸分析
同上可得出最佳模型Y= 4.892578+0.480802 z2t,此時權數為(1/4,1/2,2/3,1/4),
即Y= 4.892578+0.480802 (1/4xt+1/2xt-1+2/3xt-2+1/4xt-3)
Y=4.892578+0.1202005xt+0.240401xt-1+0.320535xt-2+0.120201xt-3
從FDI對第二產業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09年,在第t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增加0.1202005個單位;在t-1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增加0.240401個單位;在t-2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增加0.320535個單位;在t-3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增加0.120201個單位。由此可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影響是波動的。此外,R2=0.946974 的擬合度非常高,說明FDI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影響顯著。從t檢驗來看,15.24651大于9.449550,說明其他因素對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影響大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但外商直接投資對其的影響相對也比較大。
3.3.3 FDI對第三產業影響的回歸分析
同上可得出最佳模型:Y=4.943009+ 0.415279 z2t,此時權數為(1/4,1/2,2/3,1/4),
即Y=4.943009+ 0.415279*(1/4xt+1/2xt-1+2/3xt-2+1/4xt-3)
Y=4.943009+0.103820xt+0.207640xt-1+0.276853xt-2+0.103820xt-3
從FDI 對第三產業影響的回歸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從2000年到2009年,在第t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0.103820個單位;在t-1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0.207640個單位;在t-2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0.276853個單位;在t-3年,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個單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0.103820個單位。由此可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影響是波動的。此外,R2=0.924439 的擬合度較高,說明FDI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影響較為顯著。從t檢驗來看,14.76094大于7.821227,說明其他因素對山西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影響大于外商直接投資對其的影響,但外商直接投資對其的影響相對也較大。
三次產業的統計量對比可以看出,t檢驗第二產業(9.449550)>第三產業(7.821227)>第一產業(3.329082),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三次產業增加值的貢獻亦是如此;對比擬合度看出,第二產業(0.946974)>第三產業(0.924439)>第一產業(0.689109),說明外商直接投資能更好地解釋山西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情況;對比F值看出,第二產業(89.29399)>第三產業(61.17160)>第一產業(11.08279),說明從回歸模型的角度考慮,第二產業的回歸模型顯著性最好。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最小,對第二產業增加值的貢獻最大,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介于二者之間。總體看來,隨滯后期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資對第一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穩定不變;對第二、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從第t 期到第t-2期遞增,在第t-2期的貢獻最大,在第t-2期之后貢獻開始減少。
以上實證分析結果與山西外商直接投資現狀相符。外商更多看中山西的資源優勢,故第二產業是其主要投資對象,同時外資也是第二產業比較重要的資金來源;因第三產業符合外商追求短期利益的訴求,也是外資進入山西的主要選擇,但山西第三產業內以輸出煤炭為主的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增長最快,而咨詢、金融等則發展落后,這種產業內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外資對第三產業的投資額不穩定,其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也就較第二產業小;而第一產業由于投資大、回收期長,且山西受自然條件及發展的限制,在農業方面的比較優勢不明顯,對外資的吸引力較之其他產業也就最小。
雖然近年來山西FDI規模逐年增長,但在中部乃至全國仍位居后列。山西若要改變這種形勢,需從根本入手,做好基礎工作,即加大投資環境的完善力度。硬環境方面,山西應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建設,加大科研開發的資金投入,并通過“人才引進會”等方式對外宣傳,以吸引高端科研和管理人才入晉;軟環境方面,政策是吸引外商投資的最基本內容,山西應完善吸引外商投資的法規條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增強市場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以吸引外資進入。
山西省產業結構單一化、初級化、重型化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山西應積極引導FDI投入到第一、三產業。山西可通過調整第一產業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研究開發、產品設計和產品營銷,走商品型農業之路,以吸引外資進入第一產業;而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經濟進步的必然趨勢。目前山西在第三產業的FDI投資較多分布在以煤炭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在未來可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加強服務業中的技術咨詢、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業對外資的吸引。
山西還可通過鼓勵多樣化的外資投資方式、引進高新技術改進傳統產業等渠道充分利用外資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經濟。但是,在利用外資時要注意FDI對經濟增長的滯后效應,根據不同階段的投資促進措施充分發揮FDI對山西經濟增長的長期效應。
總之,山西應根據其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主動對FDI進行選擇并加以引導,全面規劃FDI的規模以保證質量,從而使外資的使用符合山西的整體發展規劃。
[1]山西省統計局.山西統計年鑒2001-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