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戴林

1994年,戴林(右)與87歲的姥爺鄧廣銘在北大朗潤園公寓旁。
記得我大學還沒畢業的某次去北京大學和姥爺鄧廣銘過國慶節,當時在北京師范大學讀物理研究生的表姐不斷對我說,你知道嗎,咱們姥爺是名人呢!名人?我沒有太多概念,只是每次到北大姥爺家他都在伏案寫東西或者看著我根本看不懂的那些線裝的歷史書籍。后來,隨著表姐和小姨分別去美國留學和講學,我常常住在姥爺家,和他朝夕相處,體會的是他潤物細無聲的愛護、平等的交流和時常的詼諧與幽默……他是北大“民主、科學、自由、勇敢”精神的最忠實的踐行者,對我后來的學習、工作、對外交流甚至政治選擇,影響巨大。
我的姥爺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山東臨邑人,1936年國立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他早年從山東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即醉心于考取北京大學繼續學習,第一次未果,便進入輔仁大學的英語系學習。學習期間,周作人到校作了六周的學術講座。姥爺為之作的詳細記錄,1932年被印行出版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他對北京大學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第二次報考北大,被錄取。大四期間,他選修胡適的“傳記文學習作”而完成了《陳龍川傳》;畢業留校后,他與傅斯年、孟森、錢穆、顧頡剛等成為同事,并得到了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的提攜,在史學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對宋代幾位著名歷史人物的研究積淀,后相繼出版了《辛稼軒年譜》、《辛稼軒詞編年箋注》、《岳飛傳》、《韓世忠年譜》、《王安石》、《中國史綱要》之宋遼金部分等傳世之作,從而奠定了他中國宋史研究第一人的地位。姥爺35歲在重慶被復旦大學聘為副教授,38歲提升為教授。他是民盟成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這些是我從與姥爺每日在未名湖畔散步時他給我講的陳年舊事中以及他去世后我才總結梳理出來的他的名人軌跡。
姥爺的成名是他從年輕學習到后來的工作中用心刻苦而來的。這一點在他的“略論辛稼軒及其詞”一文中可以窺見。姥爺對辛稼軒的一生給出的是這樣的評價:一個忠義奮發、始終一節的愛國志士;一個有良心、有干才的地方官。在對稼軒詞的評論的這段話是我感受他北大精神的最有力的佐證:“辛稼軒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他的滿懷忠憤,他的奮斗精神之始終昂揚,他對南宋的腐朽頹廢的封建統治者們的諷刺和指責,他對勞動人民的生活與疾苦的關懷,他的敢于代表人民大眾提出其要求和控訴,以及他的博學多聞,作品題材之廣闊與體裁之多種多樣,更通過他的圓熟精練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來。這種種條件合攏在一起,就使得稼軒詞充滿了生動深厚的現實內容,具有洪亮的聲響和充沛的感染力量。”最后,姥爺引了一段宋人的筆記來告訴我們,稼軒這些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如“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等才氣磅礴的作品,“卻大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工夫才得完成,并不是靈感一到即率爾操筆,一揮而就的”。他的這些觀點和他比肩的著作也時時影響和激勵著我在工作中認真與刻苦。
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化工部管理干部學院經濟系。那個年代,中國在鄧小平的引領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新歷程。我們學校承擔了化工部與世界銀行合作的部分培訓工作,我強烈地意識到必須使自己的英文水平達到可以和世行請來的專家進行自如交流的水平才能在這個大浪潮中取得收獲,于是我考取了當時由林業大學和英國BELL信托共同主辦的、為期8個月的世行項目出國人員的英語培訓。因林業大學與北大相隔不遠,我時常會去姥爺家溜達一下并告訴他我的進展。有一天,他忽然拿出一封國外來信讓我給他口頭翻譯一下,我當然不是很流暢。他沒有表示任何的不滿意,只是緩緩地說,再多背背單詞,多看些英文的文章。我當時根本不知道他曾在教會學校輔仁大學英語系學習過,我還以為他一個搞中國古代史的教授肯定不會英文呢!后來想起這個,我就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這個不批評的教育方式在中國的正規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很少見,卻是和西方的教育方式有點接近,對我的影響很大,后來我承擔了接待外國教授的工作。
1995年,我已經調入國家計委(后更名為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并有機會赴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能源規劃與政策研究生班學習。姥爺在此期間給我寫過兩封信,被我仁慈地留給他的第二次婚姻去澳大利亞的前妻作為紀念了。接下來我的飛躍很讓我姥爺開心:回國后,我短短三個月先后兩次去維也納參加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辦的國際會議,并在會上作“中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概況和展望”的主題發言。這一年,我32歲。我興致勃勃跟姥爺聊這些時,他很滿意地說,你做的工作很有意義,能源和環保是咱們國家的大事。其實我心里想著他曾給我講的他38歲雖然被復旦大學聘為教授,但當胡適請他回北大任教時告訴他只能聘為副教授,他坦然接受。可見他對北大的拳拳之心從未改變。他不知道,35歲副教授和38歲教授已是兩個十分重要的人生節點銘記在我心里了。
姥爺的長壽得益于他對人和事物的民主態度和他科學的作習規律。他有三個優秀的女兒,其中兩個畢業于北京大學。而其二女兒也就是我的媽媽,卻選擇了北京農機學院學習農業機械。姥爺每每和我談及此事總是說“你媽媽看了很多蘇聯電影,于是向往開著拖拉機馳騁在廣闊的田野上”。而對媽媽選擇了當時“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我爸爸,他也是欣然接受并時常稱贊我爸爸“具有當發明家的聰明”。他的這種豁達讓我非常欽佩并感動。
姥爺的家在朗潤園10公寓,被稱為“北大的中南海”。大概是因為這個園子有未名湖延伸過來的一片水系,被郁郁蔥蔥的小山環繞著,湖邊有一排高高的楊樹,再往里去便有松竹、小橋和湖心亭,確實有園中之園的靜謐,非常適合居住在園中各位國寶級的大家們寫作之余閑庭漫步。姥爺的生活很規律,每天7點多起來,洗漱時會聽著收音機里播放的京劇,他還會給他和我各做個牛奶荷包蛋,這是我未曾想到的。早飯后是他的看書報時間,午睡之后三點半左右我就陪著他從朗潤園步行到歷史系的辦公樓取報紙。我疑惑地問他何不把報紙訂在10公寓,他笑說,正是每天堅持步行這八九里路,就是他的運動了,還可以隨時看看北大的風景或者途中碰到老朋友如季羨林、金克木、張中行等可以停下小聊一會兒。所以,姥爺身體一直很硬朗。某天在未名湖畔碰到了騎著自行車的副校長郝斌,正急匆匆趕往周一良先生家祝壽,說以后還要給周先生過米壽呢!姥爺望著郝斌遠去的身影轉回身來對我說,“過米壽沒什么意思,我要過就過茶壽!”我微笑地看著他。他問我,知道茶壽么?我答,知道,那可就是108歲了!他仰頭哈哈大笑。這就是我那個對自己總是自信滿滿的姥爺。直到他90歲那年的夏天生病住院,他和我們大家都覺得他不日便會重返朗潤園。
人說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這話放在我與姥爺晚年的忘年交真是十分貼切。他走后我努力做到無愧于他這位大家的后代:1998年出版了我的第一部技術專著《中國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發展與評價》(中英文),同年我順利地評上副研究員,這一年,我35歲。1999年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學術譯著《生物質轉換技術生命周期評價》,2001年出版了第二部技術專著《中國電機系統能源效率與市場潛力分析》(中英文),2003年我評上了研究員,這一年,我40歲!2005年出版了第三部技術專著《中國石油天然氣發展的機遇與挑戰》。2008年,我加入了九三學社,成為這個以知識分子為主體、提倡“民主、科學、愛國”的團體中的一員。清明時節,帶著鮮花和我的著作去萬安公墓看望姥爺,我靜靜地坐在他的墓旁,告訴他我的努力和進步。忽然一陣風吹過,仿佛是姥爺在揮手跟我致意。我突然感覺到,其實姥爺從未離開,他一直在我身旁……
親愛的姥爺,“想你時你在天邊,想你時你在眼前;想你時你在腦海,想你時你在心田。寧愿相信我們前世有約,寧愿用這一生等你發現,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這首歌叫《傳奇》,我把它送給你,是我對你刻骨銘心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