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偉 郭 永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高職《食品理化檢驗》課程項目化教學特色研究
王振偉 郭 永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4)
《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是高職食品類專業具有較強實踐性的一門核心專業技能課程,非常適合采用項目化教學。基于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思路,該課程教學應以食品檢驗工的職業技能鑒定要求為依據,結合食品企業崗位和業務范圍,以工作過程為主導,設計學習型工作任務,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學生切實掌握食品理化檢驗的方法和技能及其職業能力。
高職;食品理化檢驗;項目化;教學改革;工作過程
《食品理化檢驗》是高職食品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必修課,課程與職業崗位中的食品檢驗工相對接,旨在使學生掌握食品理化檢驗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操作方法,能夠熟練運用國家質量標準操作各種分析儀器,對食品中主要成分、有害物質及食品添加劑等進行分析與鑒定,具有很強的技術性、應用性、實踐性,實踐操作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更好地體現食品理化檢驗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使課程的理論與實訓內容相輔相成,而且與實際生產緊密相連,使操作技能得到強化,職業能力得到提高,我院通過總結近幾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基于項目化教學思想,以工作過程為主導,對教學內容、組織形式、考核方式等內容進行了改革探索與實踐。
項目化教學是指傳統教學內容與企業項目相融合,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完成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學習,因此具有實踐性、自主性、發展性、綜合性及開放性等特點。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既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技能及一般的項目開發流程,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在進行項目課程構建的探索。
《食品理化檢驗》主要注重對食品專業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程的理論內容較多,所涉及的檢測項目廣而復雜,一般都是在理論知識講授完之后,再進行驗證試驗,或者最后安排2周的綜合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使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脫節,不足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實驗使學生獲得專業的職業技能。針對食品檢驗較強的專業性和高技能性,筆者認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練、做”一體化的項目化教學非常適合《食品理化檢驗》課程的教學。
課程改革的理念 按照行動導向的學習理念,根據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項目化課程改革思想開發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精簡、融合、重構、增設”等途徑促進課程結構體系整體優化,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即是工作,通過工作完成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集體觀念,培養團隊精神,以達到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整體提升。
課程改革的思路 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強調以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為核心,以工作內容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基于這個思想,食品加工與檢測專業首先要針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進行大量調研,建立起以企業工作過程為主導的課程體系。課程設計要依據工作任務選擇和安排學習項目,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組織教學過程,實施工作場景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1.校企聯合確定課程標準,設計培養目標。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考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標準,通過企業技術人員對崗位行動領域工作過程、職業行動能力分析,確定課程標準。從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評價方法等各方面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本課程培養目標設計包括知識、技能和素質三個方面,強調技能、知識及素質并重。
2.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確定學習項目。要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確定典型項目,組織課程內容,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課程內容安排應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進行,同時,又要充分考慮高職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在各教學環節中融入行業標準、規范及質量體系的內容。課程學習共分為10個項目,每個學習項目都以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
3.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組織教學過程,實施“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利用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設置具備真實工作場景的教學氛圍。以工作過程導向設計課程教學方案,采取引導—自主學習等形式,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體驗性學習,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學生在一種完整的綜合的行動中思考,進行開放式、自主式學習,完成學習項目。每個項目的學習都安排以基礎技術為載體的活動,以學習型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由專職和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完成項目,課程實現“教學練做”一體化。
4.突出技能考核,構建“知識、技能、素質”一體化考核體系。以項目任務為基礎,構建新的課程考核體系,依據“技能加態度,強調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改革新特點,課程考核按照項目分別考核,課程考核成績則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計。
本課程經過大量專業調查,針對我國食品檢驗機構和食品企業實際學習項目需要及職業道德要求,依據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國家職業標準食品檢驗工》考核內容,選取所需要的知識,以培養學生掌握食品理化檢驗專業技能、形成并提高食品理化檢驗工作能力作為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強調技能與生產相匹配、知識與技能相匹配,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實用性和專業針對性,以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能力、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對食品行業整個職業能力的分析,結合食品企業崗位和業務范圍,結合食品專家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務,依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以及食品檢驗工由初級到高級的成長規律,設計具體的學習項目和學習型工作任務。《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教學內容根據食品理化檢驗的具體工作領域和工作任務的不同,劃分學習項目,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理化檢驗學習項目表
教學組織設計 本課程為達到使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的“以工作過程為主導”課程觀課程開發的目的,依據專業標準對食品檢驗技能的培養目標,融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于具體學習項目中,由簡單到復雜,依據食品檢驗工由初級到高級的職業發展規律,創造職業氛圍,遵照食品檢驗國家規范組織教學,最終實現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的培養目標。鑒于本課程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加強實訓是本課程的教學重點,特設置了綜合實訓。具體要求和組織如下:(1)要求實地確定理化檢驗學習項目,結合生產工藝或市場監督,學生分組制定方案,設計分析操作過程,處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2)實事求是地報告理化檢驗數據,實驗結果準確可靠。(3)學生完成一項系統、完整的食品理化檢驗項目。(4)任務完成在職業氛圍環境和規范下,在實訓室訓練工作過程。(5)綜合實訓學習項目:每5人一組,按照國家食品行業理化檢驗標準要求組織實訓,加強實踐教學,做到單元技能反復演練,綜合技能集中強化。
教學方法手段 (1)實施引導式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習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2)每個項目采用邊講邊練、分組教學的方式進行。(3)采用“循環操作訓練實踐教學法”對單元操作技術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嫻熟水平。(4)課堂設在實訓室,利用多媒體實現講授、學習、練習、實訓一體化。(5)實施網絡教學,針對一般性問題,通過網絡課程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的學習平臺,建立留言簿及解疑平臺。
本課程屬于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主要依靠平時的積累和訓練,依據“技能加態度,強調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改革新特點,考核與評價應從課程考核、職業技能認證兩個方面進行。課程整體成績計算如表2所示。

表2 課程整體成績表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應按照項目分別考核,課程考核成績則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計,不再安排期末集中考試。其中,每個項目成績分別由知識、技能和態度三部分成績組成,考核可依據學生提交的成果、作業、平常表現及小組互評結果進行,可采用筆試、實驗操作和問答等多種方式。由于課程實施過程中經常分組操作,應充分考慮個人在合作中的貢獻。
職業技能認證 本課程與 《食品感官檢驗》、《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教學共同完成后,學生可申請直接參加國家食品檢驗工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考核,考核成績將作為課程整體成績的一部分記入檔案。
總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模式淡化了高深理論的說教,可以為學生營造較為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完成各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操作技能,鍛煉綜合職業能力。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綜合素質可得到全面提升。
[1]甄久軍.基于項目化教學的《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改革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6-28.
[2]張偉,劉靖,等.對高職院校食品檢驗技術課程實施項目教學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118-119.
[3]張春霞,易艷梅,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4):98-99.
[4]杜淑霞,莫慧平,徐麗,等.高職《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職業時空,2009,5(12):52-53.
[5]蘇秋芳,吳云輝.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0(8):105-106.
[6]蘇盛通,戚林,許潘健.項目教學法在微生物檢驗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8):53-54.
[7]高進軍.高職項目化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5):53-54.
第三屆國際職教大會開幕 中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
第三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6月14日在上海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劉延東在致辭中指出,職業教育作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對促進就業、繁榮經濟、消除貧困、保障公平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堅持就業導向,促進產教結合,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
劉延東倡議,世界各國應本著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創造未來繁榮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改革職業教育理念,突出服務實體經濟,著力培養人才的創新技能,增強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作用。要努力提高包括青年、婦女及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在內的勞動者的就業擇業創業能力,增強職業教育對社會和諧發展的促進作用。要著眼終身學習需要,創新教育內容和方式,增強職業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提升作用。要完善政策體系,營造政府、學校、企業、社區和家庭廣泛參與的社會環境,加強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的銜接融合,增強職業教育對整個教育事業協調發展的支撐作用。
大會期間,劉延東會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一行,并出席了科技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在華建立“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的協定簽字儀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上海市負責同志參加開幕式。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全球性大會,前兩屆分別于1987年和1999年在德國柏林和韓國首爾召開。本屆大會以“為工作和生活培養技能”為主題,來自117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和72個國際組織的8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G712
A
1672-5727(2012)07-0040-02
王振偉(1980—),男,河南沈丘人,碩士,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與食品生物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