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族拉弦樂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民族拉弦樂器發展很快,不論在造型、音域、音響,還是在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大有變化。我國拉弦樂器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其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
在中、小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拉弦樂器組的樂器有:二胡、高胡、板胡、中胡、大胡、低胡等。在樂隊編配中,對拉弦樂器組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從整個拉弦樂器組來看,從低胡的El至高胡的a3,超出五個音組。再加上板胡,可擴充至六個音組,有較寬的音域。
拉弦樂器組的各類樂器的演奏,都具有接近人聲、富有歌唱性的特征。其發音延持力長,不像吹管樂器那樣受到呼吸的限制。
二胡是拉弦樂器組中流行最廣、表現力豐富、旋律感較強的一種樂器。二胡類的拉弦樂器有著許多共用的技術含量較高的演奏技巧。就拉弦樂器組整體而言,其高音明亮、中音柔和、低音醇厚,而且音響平衡,共鳴較佳。
拉弦樂器組各類樂器音量由輕至重的排列為:(輕)二胡—中胡—高胡—板胡—革胡—低胡(重)。拉弦樂器組各類樂器的高低音域排列為:(高)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胡(低)。拉弦樂器組各樂器之間的音響比例大致為:高胡1=中胡1=二胡2=大胡1或:板胡1=高胡2=二胡4=中胡2。
除上述因素之外,民族樂隊音響的濃淡、厚薄都與和聲有關。因此在為拉弦樂器組編配時同樣要注意和弦音排列的“上密下寬中不空”的基本原則。并且要確定好不同樂隊編制的和聲聲部的數量。
拉弦樂器可以是民族樂隊中旋律、和聲、低音等織體的載體,也可以獨立組成弦樂合奏,在中、小型民族樂隊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該樂器組在音量、音域、音色轉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致使表現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民族樂隊中還有表現力非常豐富的彈撥樂器組與之相抗衡,因此在編配時,不能照搬(西洋)管弦樂隊合奏織體寫法中把弦樂組作為樂隊基礎的原則,應根據民族樂隊的實際情況加以考慮。
二胡是拉弦樂器組中音色最典型、最富有表現力的主要樂器。雖不是高音樂器,但在音區、音域合適的情況下,二胡是拉弦樂器組或樂隊主旋律的載體,并經常以獨奏、領奏的形式出現。但由于二胡既不是高音也不是中音樂器,音量不足,音色較暗。加上現有樂隊高音樂器高胡的數量較少,因此演奏一些強力的高音區旋律時,往往感到不太滿足。此時,常與高胡八度結合。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簡稱,其形、構造、演奏弓法與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等,均與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鳴箱)比二胡略小,常用兩腿夾著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猶如女高音。它的這一特點加上低音區圓潤的特色,使它在樂隊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國的民族管弦樂隊中一般都給高胡配備相當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著特別豐富的表現力,適于演奏抒情、活潑和華麗的旋律。因此,它在樂隊中經常以華彩的方式給樂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裝飾。
中胡是在二胡基礎上改制的一種樂器,是中音二胡的簡稱。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適宜中胡演奏。它仍屬于靈敏性較弱的樂器。它最善于演奏一些舒展、遼闊的歌唱性旋律,和聲長音與不很復雜的音型,較少演奏快速的華彩性旋律。音色較二胡暗淡,但較豐滿、厚實,略帶鼻音。更適合演奏一些含蓄、傷感及神秘情調的旋律,常與二胡和大胡八度結合。
大胡與低胡不僅屬于拉弦樂器組的低音樂器,而且也是整個樂隊的低音。目前,由于我國民族管弦樂隊中的這兩種低音樂器的改革尚未定型,多數樂隊仍借用西洋管弦樂隊中的大提琴與低音提琴來替代,其音色特點及作用可參考西洋管弦樂隊編配的有關內容。
胡琴類拉弦樂器在全國各地的民族民間器樂合奏和伴奏樂隊中都作為主奏樂器,其演奏的幾個主要弦式,對整個民族樂隊以及為之伴奏的唱腔風格的色彩差別、表現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由于胡琴的弦式與中國民族音樂的調式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新型的民族樂隊也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