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昕,師小靜
(河南大學 外語部,河南 開封 475001)
《如此運動生涯》中的敘事時間藝術
趙 昕,師小靜
(河南大學 外語部,河南 開封 475001)
《如此運動生涯》是戴維·斯托里的代表作,曾獲麥克米蘭獎。作者在繼承了傳統的寫作方法的同時,又善于運用意識流等現代小說技巧來表現人物強烈的情緒、變態心理及其潛意識。敘事時間是敘事學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據熱奈特的敘事學理論從敘事時間的兩個主要方面,即時序和時距對小說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期探討其中的時間藝術。
《如此運動生涯》;時序;時距
戴維·斯托里是20世紀60年代涌現的一位才華橫溢、創作甚豐的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兼詩人。小說方面,其成名作《如此運動生涯》一經出版便于1960年獲麥克米蘭獎。作為一名來自下層社會的作家,在小說《如此運動生涯》中斯托里采用現實主義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橄欖球運動的英雄氣概和暴烈情景,并圍繞主人公亞瑟·馬欽的經歷,以及他和俱樂部老板、隊友、父母的關系,特別是和女房東漢蒙德太太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側面地反映了二戰后英國中下層社會的生活狀況。作為一個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斯托里在繼承了傳統的寫作方法的同時,又善于運用意識流等現代小說技巧來表現人物強烈的情緒、變態心理及其潛意識。作者頻繁地按照亞瑟的意識流追溯他成為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間的界限。而探討這種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必然要求分析與之相適應的敘事時間。
文學的藝術常被稱作是時間的藝術,正如萬事萬物都要在時間中存在一樣,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要涉及敘事時間。伊利莎白·鮑溫說過:“時間是小說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我認為時間同故事人物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小說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對時間因素加以戲劇性地利用的。”①敘事時間的雙重性也指出敘事時間可以分為故事時間(被講述的事件的時間,所指時間)和敘事時間(敘述事件的時間,能指時間)。敘事時間對故事時間的任意穿越、切割甚至模糊化使得讀者必須通過主觀體驗在大腦中復原故事時間。熱奈特在經典論著《敘事話語》中提出了三個方法論研究:時序、時距、頻率。因頻率問題在小說中的體現不具代表性,本文將注重從時序和時距兩個方面研究《如此運動生涯》的時間藝術。
“研究敘事的時間順序,就是對照事件或時間段在敘述話語中的排列順序和這些事件或時間段在故事中的接續順序,因為敘事的時序已由敘事本身明確指出,或者可從某個間接標志中推論出來。”②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敘事學中的一個重要術語—“時間倒錯”。時間倒錯泛指在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之間出現的一切不一致不協調的現象,比如《如此運動生涯》上卷五章敘述了亞瑟從圣誕節前一天午后到第二天凌晨的經歷(包括其意識流活動)。其中第一、三、五章敘述亞瑟當天的活動和心理,二和四章則根據他的意識流追溯他成為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經過。按照小說的敘事順序,這五章可以分別被標記為 A,B,C,D,E.如果將故事順序按 1,2,3,4,5來排序的話,這種時間倒錯就可以可以表示為:A3-B1-C4-D2-E5.
研究時間倒錯要求存在某種理想狀態,即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完全重合的理想狀態,并以此作為參照作為對比。考察這種理想狀態還需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叫“第一敘事”,即相對于任何插入其中或者嫁接其上的敘事相比構成了時間倒錯的敘事時間層次,而任何插入其中、嫁接其上的敘事則構成一個時間上的第二敘事。通過對比,熱奈特將這種時間倒錯類型區分為預敘和倒敘。小說《如此運動生涯》中的時間倒錯基本上都屬于倒敘研究的范圍。根據倒敘的跨度點在第一敘事時間場所內外把倒敘分為內外兩類。
外倒敘的整個敘事幅度在第一敘事的幅度之外,正因為如此,外倒敘不可能真正干擾第一敘事,充其量只是對第一敘事以前的空白填補。在《如此運動生涯》中上卷中敘事故事時間幅度只有短短一天,穿插其間的意識流是回憶片段,都屬于倒敘。而這種跨度有數天到數年不等,但是都是在第一敘事的幅度之外,沒有延續到第一敘事的起點,基本上都屬于外倒敘。這種外倒敘通常用來回顧人物的歷史或經歷,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發生在第一敘事中的事件。比如小說中對約翰遜的印象回顧:“當我還是個小孩子時,我就知道有個約翰遜……我念中學的最后一年,參加了橄欖球聯賽球隊,那時,約翰遜已進入市橄欖球聯賽俱樂部委員會……事實上,我直到二十歲才真正認識他……”③正是因為在亞瑟先前的印象中,約翰遜是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當亞瑟想進入橄欖球俱樂部當職業運動員無門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約翰遜,當然也正是在約翰遜的提攜安排下,亞瑟順利地簽約并成功地爭取到高薪。亞瑟本是球技天賦上佳的球員,但是在當時黑暗的英國社會中,也需要通過人脈才能展現自己,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第二和四章主要是追溯自己成為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前后過程和對比。當亞瑟還是一名業余球員時,他非常渴望能成為一名選手。因為當時的亞瑟酷愛橄欖球運動,這和橄欖球運動員的大無畏精神以及他個人的英雄主義氣質緊密相關。當他起初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時,他感到非常滿足和驕傲,認為在運動場上自己的強勁和矯健得到了展現,場邊觀眾的叫喊喝彩讓他神采飛揚,場外自己的高薪報酬又能給漢蒙德太太改善生活。可是他后來逐漸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把自己當成了商品賣給了俱樂部老板,他自己也不過是供人牟利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是供人取樂的猴子。
內倒敘則不同,它的整個故事幅度在第一敘事的幅度之內。小說的下卷基本是按故事的發生順序展開敘事的,下卷第一章有一段內倒敘:“打從新年起,我便養成了在堆料場吃午飯的習慣……剛進公司工作,年紀又稍大的那些人,出神地望著棕色的河水,仿佛這是他們看見的唯一熟悉的事物。”④這段追敘的時間發生在小說第一敘事的起點,也就是新年前夜之后,所以屬于“內追敘”。亞瑟在比賽之余的工作就是在工廠里做工,這些描述體現了不只是亞瑟同樣是廣大底層工人的生活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社會的蕭條,底層人民生活的單調,也反映了英國部分青年的追求和幻滅情緒。但是有時,內倒敘并不是簡單地對以前事件的拾遺補漏,而是對己經敘述過的事件重新加以描繪時,“內倒敘”便踐行了它的另一項功能,重復。這種重復通常意味著對過去事件的意義加以改變或補充,或在新的方面加以解釋,或改變過去對它的印象,所以這并不是一種機械的重復,而是既有重復又有改變。作為事件本身,前后似乎是一致的,但意義卻改變了,描寫過的事件用現在的眼光看又具有了新的意義。比如在小說《如此運動生涯》對于漢蒙德太太丈夫的死在倒敘部分就有了幾處這樣的重復。在漢蒙德太太心目中,丈夫老實本分,而丈夫在工作中的逝世讓她心存愧疚,“我覺得我對不起他,我沒設法使他感到生活過得愜意……”;⑤因為這種愧疚一直存在,導致漢蒙德太太委身于亞瑟并不是處于真正的愛,而是出于感恩和無奈,并且被一種負疚感和犯罪感壓得抬不起頭。但是在老板維福爾的追述中,漢蒙德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過錯……她沒有得到賠償費,因為事實不利于她……承擔責任對我們不會有什么好處……”⑥這時一個資本家的丑惡嘴臉就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了。
所謂時距的比較其實指敘事時間和故事時間之間的長短比較。因為誰也無法確切地量度敘事時距,所以說對照敘事時距和它講述的故事時距是件棘手的事。“因此衡量時距變化時,不應該再與敘事和故事間無法檢驗,因而無法達到的等時距作比較。但敘事的等時性和鐘擺一樣,可以不通過其時距與它講述的故事時距的比較得出相對的定義,而可用某種絕對和自主的方式確定為速度的恒定。”⑦時距只是一個粗略的統計,而研究時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計算這種時間長短關系,它可以幫助我們確認作品的節奏。每個事件占據的篇幅足以說明作者希望喚起讀者注意的程度。熱奈特將時距用下面的公式很好地概括了出來,其中TH指故事時間,TR指敘事的偽時間或約定時間。
停頓:TR=n,TH=0.故:TR∞>TH
場景:TR=TH
概要:TR
省略:TR=0,TH=n。 故:TR<∞TH.(∞>為無限大標記,<∞為無限小標記)⑧
按照熱奈特的公式,所謂停頓,故事時間為零,敘事充分展開。那么一般來說,凡是沒有故事時間流逝的敘事都會造成停頓,所以但是停頓并不會產生停滯效果,相反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小說中,亞瑟的潛意識心理描寫就是一個例子:“我待他一如既往,她卻開始戲弄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一直把自己看作獻殷勤的下流胚……可我錯了。她并不是那樣的女人。我心里明白她不是那個樣子,因為我知道……”⑨這些長達三頁的文字展示了亞瑟的矛盾憤怒心理。亞瑟和漢蒙德太太之間可以說誰也不理解對方,甚至彼此都覺得十分委屈,于是常常爭吵,甚至向對方竭斯底里地發作,雙方都十分痛苦。
而場景中的敘事時距近似于等時敘述,比如對話和場面描寫,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大致相等。場景具有時間的連續性和畫面的逼真性,它主要用于細膩準確地表現人物在一個特定時間里的動作,構成一種戲劇化場面。如小說中橄欖球血腥味的比賽過程即是場景敘述。“開球時,我跑過去搶得傳球……他叉開腿,緊張地蹲伏著,小心地防備我……我調整步伐,開始用腳掌外側著地,沿直線朝他跑去……我沖向他并猛推左拳……當那個后衛插進來時,我往他頭上猛力一推,使他松開了胳膊。我又向前撲去,狠狠地揍了一個人,而我自己也側身倒在門線之上。”⑩在這一場景中,人物的動作歷歷在目,敘述者不加任何干預,事件如同在讀者眼前逼真地發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細膩的描寫讓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從事的橄欖球運動的血腥和暴力。
與場景不同,概要“就是不寫言行的細節,用幾段或幾頁敘述好幾天、好幾個月或幾年的生活。”11換句話說,也就是在敘事中把一段較長的故事時間壓縮為較短的篇幅。概要可以對故事的某些不太重要部分做一個簡單的敘述,并能迅速地勾勒出故事的輪廓。“以后幾個星期,我忙得不亦樂乎,沒工夫去想這次旅游所帶來的影響。漢蒙德太太比以前安靜多了。我很少在家,難得和她交談。我多付了房租,于是她不再有怨言了。我已不再幫她干洗碗碟之類的活兒,不過,還不時幫她買媒。”12概要顯然是兩個場景之間最通常的過渡,是兩者相互映襯的底色,可以說小說敘事基本上是由概要和場景的交替才完成的。
時距中研究的另一個極端就是省略。省略中敘事時間為零,也就是說故事時間在敘事中完全缺失。嚴格意義上的省略是幾乎無法從敘述中直接感知出來的,讀者只能從上下文中推斷哪些事件或者時間缺失了。但是有時省略會是非常簡練的概述,比如,十年過去了,這種叫做不完全等于零的文本省略,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將與故事主旨無關或者至少是作者覺得不重要的部分和事件略去。比如,小說中,“一個星期以后,她死了。”13這種明確的省略略去了漢蒙德太太生前最后一個星期的描述。
綜上所述,討論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之間關系的時間研究是一種綜合研究,本文通過探討斯托里在《如此運動生涯》的時間藝術,展示了作者自如地調整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的能力,揭示了其敘事時間在結構布局上無限的擴展性和巨大的凝聚力,并使小說體現了更深刻的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效果。
注 釋:
①(英)伊利莎白·鮑溫.小說家的技巧.20世紀小說理論經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602.
〔1〕戴維·斯托里.如此運動生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
〔2〕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伊利莎白·鮑溫.小說家的技巧.20世紀小說理論經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I106.4
A
1673-2596(2012)03-0162-03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大學英語選修課程體系建設”(GPA115016)
(責任編輯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