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俠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大慶 163318
自1947年5月1日我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至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國經歷了60多年從嘗試到正式確立、從政策到制度、法律的不平凡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自中共第二次代表大會確立了以“民族自決”的方式來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的主張,至2001年國家頒布了修改后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研究熱潮不斷涌現。隨著民族區域自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的少數民族區域自治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隨著時代的變遷、少數民族自治區也的發展,關于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律也處在不斷的修訂和完善之中,民族區域自治中的法制問題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之一。中南民族大學的龔志祥分析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龔志祥認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需要完善的有以下幾個方面:自治地方形式單一,包容性(兼容性)較差,不適應民族地區情況的變化,尤其是城市化發展的形勢;現行法律、制度對城市少數民族聚居區地位、少數民族權利的規定,存在許多漏洞,這種狀況的存在,彰顯了法制的滯后;自治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人員組成,沒有充分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自治地方干部配備不夠合理,不利于少數民族干部隊伍茁壯成長;自治機關自治權“虛置”、“軟弱”,自治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難以體現、保障。針對以上問題,他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修改憲法第三十條和自治法第二條,增加設立地級和縣級“自治市”,以適應城市化發展;將憲法第一百一十三條和自治法第十六條第三款分別修改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以充分體現自治民族真正當家作主、擁有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加大干部異地學習交流力度,尤其是民族干部到中央、上級國家機關及政府部門和沿海發達地區掛職鍛煉的力度,以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理論政策水平和管理服務能力。中共恩施州委黨校的張永群在《民族區域自治法律制度研究》一文中總結恩施自治州法制建設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以如下建議:充分認識法制對地區發展的重大保障作用,充分利用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權;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為調整民族地區現實的社會生活服務,增強民族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加強民族法制的宣傳和教育,增強人們的民族法制意識;加強執法和建立嚴密有效的法律監督及保障機制;加強對民族法制的理論研究,特別是要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下民族法制理論研究,爭取用較成熟的理論指導民族立法實踐。
云南大學的湯法遠在《民族區域自治建設的重大問題分析》一文中論述了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問題。他分析了我國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取得的成就: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自治州和自治縣的人大和政府中,實行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員擔任了人大常委會主任、州長、縣長,在自治機關的其他組成人員中,也配備了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同時他也論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數量上,少數民族干部的數量與該民族在自治區域內所占比重不相符合;在質量上,一是知識結構不合理,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數偏少,且理工等自然科學專業人員較少;二是性別比例失衡,婦女干部嚴重不足;三是職業結構不平衡,黨務行政管理人員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專業技術人員;四是少數民族干部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不能適應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和地方性民族事務的要求,一些干部自治觀念淡薄,不能主動爭取、維護和行使自治權。針對以上問題他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培訓,加大力度在各大專院校開辦各種類型的民族干部專修班,組織民族干部離職培訓,提高民族干部的知識水平和學歷水平;第二,健全和完善民族干部定期輪訓制度,提高民族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第三,強化組織民族干部到外地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考察的工作,開闊民族干部的視野,更新陳舊觀念。余鵬在《試析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湖北省民族地區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調查》中首先介紹了湖北省民族地區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的主要成績和做法,著重指出了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干部整體素質不高,少數民族地區環境和條件相對較差,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上缺乏認識。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特別是加強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建設。
以地方民族區域自治為范例,來闡述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現狀,也是研究者常用的手法之一。內蒙古大學的李玉偉以研究中國共產黨探索關于解決近代內蒙古民族問題的理論和實踐為視角,力圖清晰地梳理和研究中國共產黨確立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及其制度安排、中共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內蒙古實現統一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曲折歷程等重要問題。他首先闡述了中國的民族和民族問題的歷史傳統與背景,進一步引出了內蒙古在近代的民族問題與國內統治者的民族政策,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民族自治的探索,使內蒙古走向民族統一的道路。中央民族大學的李金海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為例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其分析了經濟結構的主體——勞動者及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結構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指出,提高勞動者素質技能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根本環節。
縱觀我國60多年來我國關于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和實踐,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實行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區域自治,主為了讓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能夠當家作主,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目前憲法和自治法使得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但是現有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多是從大的方針制度上對少數民族自治做出規定和解釋,而在其細節上很少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相應的執行和監督機構也不夠完善,今后,應該多從實際操作中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其次,經濟因素在處理民族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中東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差異比較大,這必然會引起民族矛盾的加深。如何使得少數民族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得到有效的發展,是加強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管理重要的因素。筆者認為適當的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政策進行調整,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有利于民族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另外,各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也存在差異,應當因地制宜。第三,少數民族自治制度中明確規定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有權利制定出有利于當地發展的條理條規。
[1] 龔志祥,田孟清.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思考與建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9(1):33-39.
[2] 張永群.民族區域自治法律制度研究[J].清江論壇,2010,(3):61-72.
[3] 湯法遠.民族區域自治建設的重大問題分析[J].廣西民族研究,2010,(1):6-9.
[4] 余鵬.試析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和選拔—湖北省民族地區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調查[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1):47-52.
[5] 李玉偉.內蒙古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與實踐[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04.
[6] 李金海.加強教育是玉樹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商業文化,2010,(10):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