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燕
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兒園 江蘇張家港 215633
我們都知道,好的習慣可以讓每個寶寶受益終身,對于小班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傾聽就是仔細地聽別人說話,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言語活動;傾聽也是幼兒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善于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地聽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而且會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他人的印象。蘇格拉底說“人有兩耳雙目,只有一舌,因此應多聽多看少說。”莫里斯說:“要做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明確提出:“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傾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內容。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取知識的前提,它對語言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聽得認真的孩子就學得快,學到的多,所以可以說在大部分情況下,聽的多少和學到多少是成正比的。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常常過多重視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忽視了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幼兒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來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教學中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班幼兒是通過大人引導來獲得經驗的,他們還沒有很好的情緒控制力,不能長時間地關注某件事。所以,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運用好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對所聽內容感興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思維也處于活躍狀態。把興趣作為傾聽的切入點,捕捉孩子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傾聽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小班孩子們注意力時間極其短暫,同樣一節課,運用不同的教具,不一樣的形式來上,效果截然不同。
在上小班科學活動《它是誰的寶寶》時,我把一些常見的小動物的圖片以及它們的叫聲制作成課件。在上課時,我先讓孩子們先聽一聽動物的叫聲,再請他們猜一猜是什么動物,最后顯示圖片,讓他們看看猜的對不對。孩子們在上課時都非常認真,整節課下來,孩子的參與性高,上課的效果好。
在教學中經常看到,當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或者某一節課運用flash課件上課時,幼兒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個個全神貫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老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內容、角色、情節吸引了幼兒,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把教學內容做成動態的,孩子們喜歡看的動畫片,把孩子們的注意力給吸引了。所以要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教師可以在精心設計教法上下功夫,使教學做到簡明扼要、甜美童趣。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命不從”。
身教重于言教,這是每一位做老師的都非常明白的道理,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老師們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卻非常不容易。你要培養幼兒養成認真傾聽有習慣,理所當然自己首先要有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游戲是幼兒特別喜歡的一種形式,在游戲時他們的注意力是十分集中的。我們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小游戲,逐步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在上音樂活動《兩只老虎》時,我運用“小手拍”的游戲導入,請孩子們聽著我的要求,用小手把身體的某個部位藏起來。我發現這個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只有認真聽要求,才能做得又快又對。
我們還可以玩類似的傳話游戲。請幾個小朋友排成一排,老師輕輕地對第一個小朋友說一句話,讓他們一個一個“傳話”下去,傳話結束后教師請最后一位小朋友說一說,他聽到了什么。這個游戲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邊低語,對促進寶寶傾聽習慣的發展非常有效。
這些小游戲不僅可以在學校里進行,在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既促進感情,又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總之,讓幼兒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的聽取所要的信息,而且還會增強幼兒對事認真、踏實,同時樹立尊重他人的品德。因此,良好的傾聽習慣從小抓起,在幼兒期培養,絕非小事。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后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這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當然形成一個好習慣和壞習慣的養成一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吳凡,《習慣與命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8.
[2] 杰克.霍吉,《習慣的力量》【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5.
[3] 趙振杰,《習慣教育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1.
[4]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