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書玲
河南南陽方城縣第一高級中學 河南南陽 473000
很多教師在平時很注重課堂的講授與管理,但復習時會覺得該給學生自由了,就會放任其自我學習,這樣的復習方法,容易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和管理。如果教師放松了管理,過度強調學生的自由復習,往往會造成學生把握不住要點,重點,甚至走向復習的誤區,進而導致復習效果不佳。管理的不到位,學生就會從心理上松懈,態度不太端正,致使復習效率低下。所以正確的復習方法顯得很必要,復習課還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計劃、有順序的復習,教師安排適宜的目標計劃,讓學生獨立或合作去完成,當然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依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去查漏補缺。
在教學初期,當總復習時覺得應該把以前沒講的題講完,或者重點,要點再講一遍,其實上復習課的目的和任務,主要在于讓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復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并逐步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系統。只有把這一基礎打牢固,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僅僅靠做題是難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在復習中有的教師把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鉆研,把復習課當成了練習課。這樣復習的結果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較為陌生的題目便束手無策。所以,在上復習課時,一定要把復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記住:學生練習需要,教師講解也不可或缺。教師講題也要精心篩選,不可個個羅列,一一講述。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學生要有多種表達能力,特別是圖解的表達,已經成為高中生物的很重要表達方式。在現行的高中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圖像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和升華,其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的。從近幾年生物會考的試題來看,圖像和圖表分析題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實際上在上復習課的過程中,師生往往忽視對圖像的復習,片面認為只要把課本中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記住,也就萬事大吉了。這樣復習的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績不夠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復習時,應強調學生讀文對圖、看圖釋文、文圖活用、讀圖解題,使圖文充分結合。教師講解時,應該重視圖的作用,以圖引文,以圖釋文,而決不能忽視圖的作用。特別要注重圖文信息的轉換,讓學生把這種能力加強,當成一種習慣。例如,遺傳學中的遺傳圖解以及分裂模式圖,都要圖文轉換甚至還要能用表格形式。總之,多種信息的轉換時必須具備能力,要強化學生練習。
對高中生物學科,很多學生乃至部分教師往往認為生物學的內容大多屬于記憶性的,復習時只要下功夫死記硬背就行了,結果在考試中,一旦遇到稍微靈活一點、陌生一點的題目,便感到無從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學生沒有記住知識本身,而是對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缺乏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于那種“猜題押題”,劃分“重點題目”的復習方法,也就更偏離了正確的復習方向。因此,復習時,一方面要求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記憶,更應該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記憶是任何學科學習不可缺少的,但決不能以背代教,輕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多向學生傳授一些復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平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會總結才能提高效率,提升成績。
對于高中生物,高考題不會偏難怪,也有小題和簡單題。如選擇題就占36分。難題、大題和易題、小題在復習考試中各有其作用。一般來說,易題和小題偏重于打基礎,主要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而難題、大題是建立在易題、小題的基礎上,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究其原因:一方面,小題目在考查知識,擴大考查的覆蓋面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改變死記硬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試卷的客觀性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總復習時,應當立足于以小題、易題打基礎,以大題、難題促提高,從而提高整體復習水平。因此,在復習時不能只為提高成績就專揀大題,難題提高學生,還要有小題,容易題來充實學生,提高學生信心。
在復習中,題海戰術使我們都很慣用的策略,設計適量的練習題,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所復習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但在設計練習題時,有的教師往往只注重練習題的量,搞“題海戰術”,而忽視了練習題的質,這是不妥當的。一道好題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辨析、運用能力;啟發他們舉一反三,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相反,一道不科學、不嚴密的題目,會把學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復習中選擇練習題時,一定要重視題目的質,堅持精選、精練、精評,使每一次練習都能有所收獲。而不能浪費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影響復習效果。要讓學生從做題過程總結一些規律,常識,這也是應該培養學生形成的一種能力。
總之,上復習課,不僅是我們提高學生成績的一個過程,更是我們培養學生總結能力的手段,希望我們教師都能竭盡所能結合自己的情況和特點,揚長避短,讓我們師生共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