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
山東省濱州技術學院 山東濱州 256600
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樹立“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新觀念。職業院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培養綜合素質,禮儀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教學中占有著越來重的地位。
就是就業教育,而禮儀則被譽為現代青年步入社會的“通行證”,走向成功的立交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對禮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禮儀已經成為企業興衰、事業成敗、人生命運順逆和社會和諧與否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企業形象,增強職場競爭力,禮儀教育作為塑造個人形象的靈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職業院校為培養綜合性的職業人才,進行學生禮儀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年國務院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全社會要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入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禮儀和道德,從來就是統一辯證的存在,他們互為表里、相得益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求我們加強學生禮儀素質培養。
是所有從業人員在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之間、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通過商務禮儀的學習,能夠加強商業職業道德建設,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和商業信用意識。
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更廣闊的地域間的依賴和合作,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多元化的文化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綜合素質的要求更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學生禮儀的培養刻不容緩。
類一種特殊的行為,它與自我實現需要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學生社交需要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禮儀形象有利于人們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群體的認可和評價。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禮儀承擔著重要的中介作用。
院校要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增強其適應社會和職場變化的能力,必須要通過禮儀素質培養學習掌握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所必須的禮儀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在課程體系的構件上應體現以下幾點原則:
1. 以技能培養為導向
的素質培養不能簡單的停留在禮儀概念的內化上,要讓學生真正的做到符合禮儀標準要求。在構建課程體系中,將禮儀作為一種技能來培養,要求掌握理念并自如的運用。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具備得體的儀表、儀容儀態,能自如的運用問候、握手、介紹、接待、拜訪等社交禮儀,并能運用商務禮儀維持良好的商務關系。
2.密切聯系崗位要求
所學專業,加強并細化職業禮儀要求,讓學生學習的禮儀知識與技能更加密切的貼合自己的職業要求。本著實用、適用、夠用的原則選取可能內容,實現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融合。
培養課程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個人基本禮儀、日常交際禮儀、求職就業禮儀、常用商務禮儀。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適當增加禮儀概述模塊,介紹禮儀的概念、原則以及學習禮儀的重要性。然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講授。
與傳統的技能知識不同,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高參與度的課堂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模擬訓練、案例教學、講練結合的方式,結合多媒體多媒介的教學輔助工具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參與度的課堂上,學生們首先通過榜樣的力量將禮儀知識內化,建立起價值觀的認同,然后會要求自己模仿并修正自己的行為,參與到練習和體驗中,教師進行適時的鼓勵給予學生信心并修正行為和認知的偏差。在這整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模擬社會交往的情形,如同真實的體驗可以讓他們互助學習,及時相互參照,糾正行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學習的禮儀規范和知識技能,同學們掌握了交往的技巧,積累了社交經驗,提高了自信心,形成了健康的交際心理,開闊了心胸,一定程度上在班級內營造了良好的交際環境。
課堂內學習掌握了禮儀知識技能,最終的目標還是要把這知識和技能帶出課堂外,在社會環境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如的自覺運用禮儀規范自己的行為才是禮儀課堂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教師要廣泛的組織第二課堂,鼓勵學生走出去,實踐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參觀、郊游、社會實踐、社會服務、禮儀志愿者、聯歡等活動檢驗自己的學習。并鼓勵和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走上實習崗位,進一步熟練地掌握崗位禮儀的技巧,縮短崗位適應期,。在實訓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聽取和討論學生的實習報告和總結。進行輔導鞏固升華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