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 王 娜
文化產業園作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柱,已經成為文化企業茁壯成長的孵化器、骨干文化企業壯大發展的助推器、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加速器,已經成為文化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源地。近些年,在政府為主導和市場為主體的強力推進下,南昌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為龍頭,以省級文化產業基地為骨干,以本土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園區格局。目前,南昌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9個。截止2011,南昌已建園區49個,園區面積已經超過了749.52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逾150.90億元。在文化產業園區的帶動作用下,文化產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了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成為促進南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些年,在建設“文化大市、文化強市”的目標指引下,南昌以優惠的產業政策,在全球范圍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吸引文化產業各種要素向產業園區集聚,多功能、立體化的文化產業園區逐漸形成,規模效應逐步呈現。全市投資過億元的大型文化產業園區已有10多個,華夏藝術谷文化產業園、江西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南昌國際動漫產業園等園區總投資都超過10億元,建筑面積都在25萬平方米以上。如華夏藝術谷文化產業園投資達65億元,面積達64.54萬平方米,成為了江西省目前最大的文化產業園;南昌國際動漫產業園總投資約20億元,建筑面積達90萬平方米。大部分產業園區在突出主業的基礎上,實行了產業配套,強化了園區的規模效應,如八大山人文化產業園聚集了八大山人紀念館、八大山人真跡館、八大山人研究院、程允賢雕塑館、彭友善美術館、江西名人雕塑園等文化項目。同時,各大園區文化產值也有了大幅增加,2011年,文港華夏筆都文化產業園實現產值達12.85億元,年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同方泰豪動漫產業園實現收入1.24億元。
經過多年發展,南昌文化產業園區已形成了多元化發展模式,從投資主體來分:一是政府主導型園區。通過政策調控、園區規劃、關系協調、直接投資等措施,南昌相繼規劃和建造了八大山人文化產業園、南昌文聯書畫院瓷畫創作基地、南昌世界都市候鳥公園等一系列文化產業園區;二是開發商投資型園區。在南昌,開發商投資開發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已成為一種趨勢。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791藝術街區、茵夢湖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魔幻樂園、南昌寶葫蘆農莊等都是民營資本投資為主建設的。從業態發展來看,有以江西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華夏藝術谷文化產業園等為代表的綜合型園區和以金太陽教育出版印刷產業園、南昌瓷板畫試驗基地為代表的單一型園區。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南昌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其中以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影響最大,目前已有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江南藝術館等80余商戶已入駐樟樹林,商戶簽約入駐率已達85%。
當前,南昌文化產業園區正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提升階段發展,日益注重發揮集聚效應。各大產業園區功能漸趨完善,門類更加齊全,產業要素更加集聚。如華夏藝術谷文化產業園集會展、演藝、培訓、交流、創作、交易、娛樂、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涉及文藝事業、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699創意產業園逐步發展成了集針織工業文化展示館、文化體驗、創意設計、教育孵化于一體的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園;南昌康莊國際文化旅游新城,是融旅游休閑、文化傳播、創意孵化、高尚居住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休閑文化產業基地。與此同時,文化產業園區的管理不斷完善,已從一般房屋租賃到提供完備的物業服務,并逐步發展到幫助企業孵化、開展各類咨詢、提供金融服務等注重創新運營模式的管理。
文化產業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大量社會資本涌進了文化產業領域,日益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中,南昌按照“業主投資,市場運作”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經營體制,積極撬動社會資本。在南昌23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中,有11個項目是由民營企業投資的,另外有5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是社會資本參股的。如,791藝術街區由浙江天奧集團投資興建,南昌動漫產業基地由泰豪集團有限公司出資興建,茵夢湖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魔幻樂園的開發商為江西康莊投資置業有限公司。這些園區從資金注入到開發市場,從文化挖掘到市場運營,主要都是由民營企業一手操辦,政府主要是發揮牽線搭橋的引導作用。民營資本已成為南昌文化產業園發展與振興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南昌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成立了文化產業規劃辦公室,起草了《南昌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征求意見稿),規劃中明確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重點提出了“一軸兩帶三圈”的園區發展思路,對縣區、新區、開發區的文化產業園區進行了整體統籌規劃。如,南昌縣重點加強國家級示范產業基地和動漫園產業建設;西湖區著力打造以萬壽宮商城、繩金塔為核心的旅游文化產業園;進賢縣以華夏筆都文港為主,建設文化產品生產貿易園區。在此基礎上,2011年,南昌組建了文化產權交易所,完善了文化信息發布平臺、電子交易平臺、文化企業孵化平臺建設。同時,制定下發了《南昌市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文化產業項目申報和管理辦法》,加大了對重點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近期,正成立了市文化產業協會,進一步加大對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園區的規范管理。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催生了南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熱潮。但在建設熱潮的背后,也暴露出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的一些問題,制約了園區的良性發展。
與北京的798藝術區、深圳歡樂谷主題公園等相對成熟的文化產業園區相比,南昌文化產業園區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一是起步較晚,新興園區占多數。現有園區基本上都是在2008年實行“文化大市、文化強市”后興建起來的,從南昌現有的49個文化產業園區(含基地和中心)來看,新興文化產業園區占到了85%以上,江西新華安699創意產業園、791藝術街區都是近兩年新建的園區;二是部分產業園區規劃論證不充分,定位不準確,選址不合理,導致缺乏市場支撐,運營能力不足,有的甚至還存在著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和行業內的惡性競爭等情況;三是不少文化產業園區只停留在建設、宣傳階段等形態建設上,遲遲沒有進入運營、集約等業態建設階段,存在“空殼化”現象,限制了產業規模的擴大,內生增長力不足。
目前,南昌的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無論在各大園區之間還是在園區內部文化企業之間,割據狀態明顯,產業上下游關聯性不強,小、弱、散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以動漫產業為例,成熟的動漫產業基地只有一兩個,并且星散在各處,彼此之間在優勢互補、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不多。有的園區,雖然設置了動漫產業區、動漫教育培訓區、綜合配套服務區、動漫文化體驗生態區、動漫衍生品加工區,但這些功能區并沒有實現無縫對接。以動漫設計為主打專業、大量輸送動漫人才的先鋒軟件學院,學生畢業后大都跑往周邊的長沙、杭州、廣州、無錫、南京等地就業,沒能就近服務于南昌本地的動漫產業園區。在一些自發性形成的文化產業園區內,企業涉及的門類廣泛,難以產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集聚效應不明顯,孵化功能不完善,難以形成產業鏈,限制了園區的發展壯大。
凡是發展得比較好的文化產業園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如常熟沙家浜影視產業園的“沙家浜”、長沙天心區文化產業園的“藍貓”、蘇州桃花塢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蘇繡”。有些地方,整個文化產業園區都被打造成文化創意品牌,像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深圳大芬油畫村、798藝術工廠和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當前,南昌部分園區由于缺乏政策支持,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入駐文化企業多以生產低端產品或為外商貼牌生產為主,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號,實際經濟效益不高。瓷板畫是富有南昌特色的文化產品,但市場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同時,南昌的文化產業園區以提供文化旅游、休閑娛樂服務為主,而不是以生產文化產品為主,因此難以形成品牌,知名度有限,附加值不高。
在集聚同類企業、挖掘區域優勢、服務園區企業、提升產業層次等問題上,產業服務平臺往往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當前,南昌文化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信息共享平臺不完善。突出表現是南昌文化產業園區的一些文化產業數據、指標沒有入庫規范、權威的統計機構,導致文化創意產品的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無法順暢完成商務交流。一方面是巨大的潛在文化需求不能實現,另一方面是大量無效的文化產品供給。福州路的山水匯和昌北的環球公園,雖然是以本地消費群體為主,但它們的經營出現今天這種狀況,不同程度上都受服務平臺建設不完善影響,致使業主輕視目標市場實際需求,最終讓這些主觀盲動型的園區供給遭遇滑鐵盧。
文化產業業態決定了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隨著現代高新科技的廣泛運用,引發了傳統文化形態的更新和新興文化業態的崛起,由新媒體技術催生的文化產業門類,成為當今文化產業中最快的增長點。目前,南昌產業園區文化企業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大部分文化產業園區還是從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文化旅游等傳統產業,數字出版、數字影視、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業態還相對不足,采用數字技術,高科技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產業也不多,這也使得園區文化產業溢價效應不強。
按照省市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要求,要不斷提高文化產業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布局合理、主業突出、集聚效應明顯,具有較強吸納能力和帶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園區。
要按照規劃要求,重點發展數字傳媒、動漫游戲、工藝美術、創意設計、演藝娛樂、廣告會展、出版印刷和文化旅游等八大門類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要按照省文化發展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南昌作為全省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把南昌打造成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發展高地。要著力打造以中心城區為主的文化信息服務、藝術品、工藝美術品文化產業聚集區;以青山湖區為主的新媒體、創意設計產業聚集區;以南昌縣小蘭為主的動漫游戲產業聚集區;以新建望城為主的出版產業聚集區;以進賢文港為主的文化產品生產貿易聚集區;以安義為主的古色文化休閑聚集區。
要堅持“雙輪驅動”,一手抓企業集團發展,一手抓園區建設。大力培育市場前景好、帶動性強的文化企業成為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整個園區聚集發展。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發展文化產業集群,促進產業融合,增強孵化功能,發揮聚集效應,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同時,各集聚區要錯位發展,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消除文化的“產業壁壘”,減少園區競爭內耗。比如,南昌市匯通演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南昌互聯網運用創新基地,可以考慮整合產業資源,促進相關產業的企業進駐基地,圍繞互聯網,可以吸引影視、動漫、游戲、MTV音樂等各種企業為其提供節目內容,促進資源整合。
在完善各大產業園區的軟、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園區項目服務、市場服務、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產權服務、中介服務、會展服務平臺,尤其是要建設一批提供研發設計、信息咨詢、生產制作、合作交流、推介融資等文化園區高端增值服務平臺,促進園區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增強園區的增值盈利能力,促進園區文化資源合理配置,聚集產業要素,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使之成為文化產業的孵化器,成為引領、輻射、帶動南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平臺。
落實國家關于非公有資本、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有關規定,根據文化產業不同類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園區。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研究確定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的具體范圍,加大稅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產業園區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園區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文化產業園區內有條件的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并購和重組,迅速做大做強園區整體實力。
要牢固樹立“創意為王、科技為核”的理念,充分發揮科技和文化相互促進的作用,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增強南昌文化產業園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創新能力。要采用數字、網絡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升級。要優先引進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等新興媒體入駐文化產業園區。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發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寬帶光纖接入網絡等網絡基礎設施的作用,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三網融合。鼓勵發展手機出版、手機電視、網絡廣播電視、網絡游戲、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公共視聽載體等新興傳播載體,打造高端創意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