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太多了!”在臺灣為期10天的“下鄉”培訓,讓25歲的江蘇鎮江句容市白兔鎮高廟村黨支部書記張博獲益良多。臺東關山的“米國學?!弊屵@位大學生“村官”印象最為深刻,他第一次發現,原來最普通的大米也可以做出創意。
7月8日到18日,36名來自江蘇的“80后”大學生“村官”走進寶島臺灣,深入到宜蘭、嘉義、彰化、臺南、花蓮等縣市的田間地頭,親身體驗了臺灣的現代化農業。
臺東縣關山鎮農會創辦的“米國學?!弊審埐┐箝_眼界。在這所特殊的學校里,不僅出售當地出產的優質大米,更將傳統的碾米廠與糧倉“活化”,推出了“米文化”體驗課程,從而發展出觀光農業的新路子。不僅如此,當地農民還開發了米南瓜蛋糕、婚禮伴手禮“喜米”等多種衍生產品。
張博說,原來農業可以和休閑觀光結合得如此之好,如何讓傳統農業獲得新生,應該借鑒臺灣的做法,賦予農業特別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讓普通的大米不再普通。
張博所在的高廟村這兩年剛轉向高檔苗木種植,種植了千畝櫻花園。他告訴記者,回去后準備不再單純地種苗賣樹,而要將觀光體驗、文化氛圍、附屬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形成額外的附加值,讓農民能夠更多地獲益,更快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