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北方學院法政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地方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與當地其他院校合并組建成多科性院校,總的來說這種改革對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是有益的。首先,學科發展突破了傳統的封閉型模式,從縱向實現了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大大拓展了學科的發展空間。其次,院校合并實現了資源整合。合并后不同院校師資匯聚,交流信息、開拓視野,分享教學經驗,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圖書館、資料室等資源得以共享,所有這些都夯實了學科發展的基礎。最后,學校規模擴大及知名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學科的社會影響力。院校合并在為學科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挑戰,筆者嘗試探討院校合并給師范類歷史學科帶來怎樣的挑戰以及應對之策。
地方高等師范專科學校肩負著為本地區培養中、小學師資的重任,具有明顯的辦學特點。師范類歷史學科主要是為基層教育培養掌握歷史理論知識并具備教師基本素質的教育教師人才。合并之前師范類歷史學科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也有準確的學科定位。合并后的學校發展定位是成為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教學研究性大學,在這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指導思想下,院校將發展重點放在上新專業,強化科研、申報碩士點、博士點、以求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綜合性地方類院校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學校由地方走向全國,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就是學科門類齊全、碩博點多,當歷史學科納入到學校的這種總體戰略后,學科原先的師范類定位勢必會弱化,而重新定位為綜合性大學的一個普通學科。師范類歷史學科特色弱化可從兩方面窺見一斑,一方面外界對綜合性院校歷史學科的定位認識模糊。以張家口師專為例,合并之前是頗具影響力和頗有口碑的地方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張家口地區輸送了大量優秀教師,張家口師專與其他院校合并為多科性院校后,外界很多人認為原來的師范類歷史學科被取締,結果張家口地區的中學再招聘師資時,往往忽視合并后學校的師范類專業。另一方面歷史學科自身師范類定位弱化,比如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不再突出中學師資定位;課程體系設置上,教學教法課縮減;師范類實習程序簡化;學生教師基本素質訓練欠缺等。
高校面向社會辦學,一些新型的、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在合并后的綜合性大學紛紛出現,學校在資金投入、招生規模、硬件設施、教師培訓、科研經費等方面都傾向于這些學科專業。歷史作為相對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學科專業,在多學科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首先,配套硬件設施落后。比如圖書資料匱乏;歷史研究的文獻資料短缺;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學實習基地等。其次,歷史教育相關經費投入不足。如專業考察是歷史專業的必修課,由于經費的不足,這一課程形同虛設;學校為新專業老師提供了很多培訓機會,而歷史專業的教師進修、培訓機會很少;學術講座是學生了解歷史前沿動態、開拓視野的很好方式,由于缺乏經費學校幾乎沒有舉辦過歷史名家講座;歷史學科的科研經費投入很有限,大大限制了科研的縱深發展。再次,學科規劃建設收到學校政策的制約。為了給社會需求大的專業更多的招生名額,歷史專業的招生額不斷縮減;歷史學科課程門數、學時大比例壓縮,現在歷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基本上就是世界通史、中國通史,而作為歷史基礎理論方法的訓詁學、西方史學理論等課目以及很多專業選修課都不再開設,所開設的課程在學時上縮減,學校還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大實踐課學時,這樣學生很難系統而扎實的掌握歷史理論知識,奠定良好的知識結構。最后,歷史專業學生缺乏有序的實踐、就業培訓。學校對一些新專業、重點專業設置了配套的實踐、就業機制,這些專業的學生在學校期間能夠得到較好的實踐鍛煉機會,歷史專業學生則由于沒有完善的實踐條件,致使其在就業中競爭力明顯不足。多科性地方院校師范類歷史學科的發展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如何將壓力化為成功的動力,需要師范類歷史學科轉換角色,改變思路,適應綜合性大學的新環境。
近年來,國內各大高校都開展通識教育。19世紀歐美學者有感于現代大學學術分科過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創造出通識教育。它與專業教育相對應,是一種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和實用性,以大學問家、大思想家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有著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目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學科有所認識、以致能將不同知識融會貫通的完全、完整的人。通識教育關注學生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當前中國大學對專業教育(學生掌握具體的技能)重視,缺乏對學生人格及自我實現的塑造,因此很多高校開始實施通識教育。早在1945年,美國就將歷史列入本科生所修通識課程中。歷史作為一門基礎的人文學科對提升學生自我實現能力及人格修養有很大的意義。首先,歷史描繪人類天才和風尚的東西,學習歷史可以獲得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認識,學生可以了解世界多種文化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類情感和存在的共同問題。對世界多種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學生彼此寬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學生也會在研究其他國家的同時,加深對自己國家的了解。其次,了解人類思想發展的軌跡,通過與大思想家的對話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了解他們看待事物的獨特角度,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批判精神和為人類進步事業奮斗的決心。再次,通過歷史,正確認識宇宙、社會及我們自身的關系,樹立為人類社會貢獻自身力量的社會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最后,學會用歷史思維解決、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總之,歷史有著塑造人格、錘煉道德的取之不盡的資源。歷史學科要把握大學實施通識教育的大好機遇,發揮學科優勢,成為引領高校通識教育的中堅力量。
學科交叉通常源于單一學科無法、或是無意對某些重要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例如社會科學學科如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不重視研究科技進步對社會的影響,因此許多對此感興趣的社會科學家參與科學與技術研究項目。交叉學科也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這些方向只有綜合數個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實現,例如量子信息處理綜合了量子物理及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引入計算機科學的生物信息學等。學科交叉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許多科學家相信不少人類面對的棘手問題,包括全球變暖、艾滋病等,只有通過發展多學科的交叉合作才能夠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學科交叉也被視作對當前學科過度專業化所產生的惰性的一種糾正。長期以來,我國不同學科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學科方法之間沒能互相借鑒,致使學科的研究方法單一,視野狹小,嚴重制約了學科的發展空間,而西方學術界則較早地實現了不同學科間的交叉,以歷史學為例,二戰后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興起,西方歷史研究方法引入計算機科學,創立了計量史學,開創了史學研究的新局面。此外歷史研究還吸收了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哲學的概念、研究方法,大大拓寬了歷史學的研究范疇,迎來了歷史學的繁榮發展。中國高校歷史學科應充分借鑒西方史學發展的經驗,推進學科交叉開拓史學研究的新領域,多科性地方院校歷史學科要與其他學科展開交流,一方面要彰顯歷史學科及研究方法的優勢參與到哲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研究項目中,拓展歷史學科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歷史學科要利用多學科的優勢,積極吸收并內化其他學科包括哲學、文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思想和理念,豐富歷史學科的研究方法,拓寬歷史研究的視野。
多科性地方院校師范類歷史學科要彰顯兩大特色,一是學科特色,一是師范類特色。學科特色主要是歷史學科的比較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歷史涉及到知識的各個領域,這樣就可以找到與其他知識的連接點,從而可以參與不同的地方事務,包括歷史街區的開發、旅游文化業的發展、地方志的編撰等,為促進地方發展獻計獻策。另一方面歷史包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要對其進行充分挖掘,凝煉成能夠指導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體系,以推動地區和諧發展。師范類特色的凸顯有利于歷史學科人才培養的明確定位即為地方輸送合格的教師,這樣歷史學科的建設會始終圍繞一個中心點展開,學科資源將得到集中而合理的整合,同時也會更加貼近服務地方的目標設定。師范類特色體現的關鍵因素是加強學生教師基本素質的訓練,學生教師基本素質的提升要圍繞知識儲備、教學能力培養、人格塑造進行。為此歷史學科要在課程體系上既注重專業課程的系統性又要加大教育課程的比例以使學生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同時開展提升學生教師技能的實踐活動并制定系統的實習制度和建立固定的教學實習基地,讓學生能夠較好的鍛煉教學能力,此外歷史學科要利用自身思想教育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具有淵博知識、出色能力、健全人格的合格教師。歷史專業學生素質好壞反映了歷史學科教育的優劣,只有歷史專業學生被社會所認可,歷史學科才能擴大其社會影響力。總之,師范類歷史學科發揮其固有特色,立足地方建設實現了歷史學科的社會價值,隨著歷史學科社會認可度的提高對學科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多科性地方院校師范類歷史學科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審時度勢,積極探索。
[1]董明.影響地方高校歷史學研究發展的因素探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0(3).
[2]劉瀟湘.于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學理論,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