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媛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7)
論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內關懷機制應遵循的原則
陳紅媛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27)
高職院校黨組織是黨組織在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闡述黨內關懷機制的內涵和高職院校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的意義,論述了高職院校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應遵循:實際出發、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相結合、統籌兼顧以及改革創新和長效性等五條原則。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內關懷;原則
所謂“黨內關懷”,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尊重人、關心人、關懷人的思想引入黨內生活,尊重每位黨員應有的權益和需要,通過各級黨組織關心、關懷黨員、黨組織內黨員間相互關心、關懷等措施,對全體黨員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關心關懷服務。黨內關懷機制就是通過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完善,使黨內關懷思想落到實處,使每位黨員充分感受黨組織的溫暖,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永葆黨的先進性的體制和具體運行方式。
高職院校黨組織是黨組織在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高職院校各級黨組織的團結統一、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營造黨內和諧,提高凝聚力與戰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進而增強高職院校黨委及其各級組織的執政能力,實現高水平高職院校的奮斗目標,意義深遠。
高職教育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等方面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教育,是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宗旨的高等教育。現在的高職院校都有一定規模,在校高職生人數和教職工數量都不少,高職院校的黨員人數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數目,如何讓高職院校的黨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堅定信念,永葆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黨內關懷和黨內關懷機制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內關懷機制應遵循如下原則。
第一. 實際出發原則
所謂實際出發的原則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時,應從高職院?;鶎狱h組織、黨員個體實際需要和健康成長以及自己的辦學理念、傳統、專業、財力、硬件、軟件和所處的時代相吻合出發的原則。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報告和十七屆四中全會都提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 要“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做好黨員服務各種工作?!?/p>
高職院校是一個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一個思想比較活躍的地方。根據國外行為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人不僅有生存的需要,還有精神、安全、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克思對人的本質闡述:人不是單個所固有的抽象物,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的加劇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黨員的利益需求也在向多樣化發展。黨員作為個體,他和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需求,有人共同的本質,需要尊重、關懷、關心,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高職院校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時,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承認黨員需求的存在。在滿足黨員需求時,應分對象、個體、考慮學院的發展實際、社會發展的實際。高職院校的黨員都編入了基層黨支部、黨總支。職工黨員的需求和學生黨員的需求是有區別的。關懷職工黨員,我們應關心工作、生活、家庭、職稱的晉升等;學生黨員應更多的關懷學業、生活和未來工作能力的培養。使黨內關懷機制具有科學性、現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類幫扶,真正把不同群體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第二. 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必須遵循堅持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又要堅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全體黨員不論職務的高低、資歷的深淺、功勞的大小,在黨內的地位一律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以及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權力來源于黨員,黨員權力運行必須接受黨員主體的監督的原則。
高職院校建立黨內關懷機制,應牢固樹立三個服務的工作理念:學院黨委和黨總支為基層黨組織服務;黨的基層組織、黨支部為黨員服務;黨的組織和黨員為學院師生員工服務。堅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不斷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使黨內關懷工作始終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廣大黨員的新期盼。
建立黨內關懷機制,目的在于為高職院校黨員正常行使權利和義務、在群眾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創造條件,讓每一位黨員意識到自己也是整個集體中的一員。杜絕一些基層組織的黨員,只有在他們交黨費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黨員身份的現象。保證黨員享有的各項權利受到尊重和保護;既給黨員送去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又著眼增強黨員服務群眾的能力;認真落實《黨章》關于黨員的權利,尊重黨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發展高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使黨員真正把黨組織的關懷轉換成一種鞭策、一種促進、一種責任,從而更加積極地、自覺地投身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發展高職教育的偉大實踐中去;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
第三. 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相結合原則
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相結合原則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時,應充分認識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的地位和作用,把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根據不同時代不同的情況,滿足黨員個體對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推動黨員在黨內關懷的推動下創造更大的成績的原則。
高職院校的黨員也是人,具有普通人的共性,都需要物質和精神的激勵和關懷。物質關懷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不僅關心師生員工黨員的基本生活和工作學習發展狀況,滿足其必要的物質利益;而且盡可能地為師生員工黨員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條件,使他們無后顧之憂。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是無神論和唯物主義者,師生員工黨員既要講奉獻犧牲精神,又要講物質利益;既要講努力工作學習,又要講基本生活工作學習條件。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偉人鄧小平曾經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高職院校對黨員的物質關懷,應做到: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對師生員工黨員加強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師生員工黨員的生活待遇,幫助職工和學生解決自己個人和家庭的實際困難,積極努力地改善他們的工作和學習生活條件,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要建立健全各高職院校之間以及學院內部黨的基層組織互相幫助合作機制,關心基層師生員工黨員,解決基層組織經費保障和活動場所等問題。學院組織人事部門應對每位黨員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庫,每逢重要的節日、紀念日、黨員及其家屬有重大事故時,學院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對黨員走訪慰問,切實讓每位黨員感受到學院黨組織的關懷,體會到黨組織大家庭的溫暖,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
精神關懷就是注意黨員的精神狀態,不斷采取措施激勵、鼓舞黨員時刻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使黨員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態勢。精神關懷實際就是精神激勵,也是一種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生產力,它能改變人的精神狀態,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時期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激勵的作用,將其視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戰勝敵人的飛機大炮,靠的就是理想和紀律;在和平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個又一個奇跡,激勵黨內同志的保持昂揚精神斗志,團結起來完成黨的任務,用闖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一條好路,走出一條新路,干出一番新的事業。”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職院校黨組織應不斷提高和改進黨內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的吸引力和促進力,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加努力工作,并取得更大進步。同時,做到將對基層黨組織整體的關懷和對黨員個體的關懷結合起來,將激勵、關懷、幫扶三者工作相結合,讓黨的陽光和溫暖,覆蓋到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個人,調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個人兩方面的積極性,增強高職院校黨組織的親和力,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和凝聚力。
第四.統籌兼顧原則
統籌兼顧原則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各方面都要兼顧的原則。
高職院校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一、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務黨員長效機制,激發黨員增強光榮感和責任感、保持先進性內在動力。關懷黨員全面周到,幫助其可持續發展,不僅幫助黨個體提高政治素質、理論水平、培養抗腐防腐能力,同時幫助改善物質生活條件、促進其身心的協調、事業的發展進步;落實學院基層黨員教育培訓規劃,建立基層黨員輪訓制度,拓寬黨員受教育渠道;把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和其他群體黨員都納入關懷的范疇,把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融入關懷的各個環節,防止顧此失彼、相互脫節。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對于基層黨組織的關懷,應引導黨組織要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嚴格黨內組織生活,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的參與權、表達權、決策權、監督權,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引導黨組織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創新組織活動的內容方式,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高職院校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教書育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做好學院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研工作的發展,發揮黨組織在本單位履行職責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注重黨員質量、優化黨員結構,改進發展黨員工作,加強積極分子的入黨教育,重視在學院教師等高級知識群體、在高職優秀大學生中發展黨員,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三、建立黨內關懷聯動合力機制:建立學院基層黨組織之間、基層黨組織與周邊單位、社區黨組織的聯系機制以及上級黨組織與基層黨組織的聯系機制;建立聯系群眾機制,幫助困難職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始終把幫助生活困難群眾放在第一位,強化黨員宗旨意識,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員工;建立學院管理、教學、服務各部門、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四、建立黨內關懷經費保障機制,黨內關懷經費可上級撥一點,學院和部門出一點,黨費出一點,職工和黨員捐一點。
第五、改革創新原則
改革創新原則就是高職院校黨組織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機制應根據黨建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發展的眼光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要著眼解決問題,使廣大師生員工黨員長期真正感受到黨組織關愛的的原則。
改革創新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切實解決黨的自身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要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內關懷工作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時代課題,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黨員隊伍的發展變化,傳統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和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凝聚全院師員工的智慧和力量,促進高職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認真研究當前高職院校黨建過程,例如黨內民主發展和黨員主體意識增強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拓展工作領域、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堅持把解決黨員實際問題作為黨內關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總結高職院校黨內關懷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長效化運作機制,使廣大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1]吳業春、鄧晶、吳海珍:健全高校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思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2月,P73-76.
[2]彭大成、賈嵐:黨內關懷機制的內涵、機制及優化[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9月,P51-54。
[3]王曉都、陳小紅、曾朝夕:建立健全高校黨內激勵與幫扶機制初探[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08年12月。
[4]周禮春:對開展高校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7月,P31-32。
[5]馮英豪:高?;鶎狱h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8月中,P20-21。
[6] 鄒艷芬: 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幾點思考, 來源中直黨建網,
注: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高校黨建課題2009年度立項課題《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內關懷機制研究》(編號:XJK09DJB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陳紅媛,女,漢族,湖南雙峰人,碩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