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德 周 榮
(鄭州測繪學校 河南 鄭州 450015)
教學質量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是學校的生命線和永恒的主題。評價是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與衡量。教學質量評價就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價值的評定。
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是職業院校根據預定的教學質量標準,為確保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以及最終結果達到預期的目標,對教學全過程以及影響教學過程的各種因素、教學管理環節所實施的檢查、評價、反饋、指導、調控、改進等管理活動。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指根據所制定的培養目標和標準,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育質量進行檢查、評價和診斷的系統。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中等職業院校為保證教學質量,以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理順院校各級相關組織結構,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形成能夠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和學校內涵提升的教學質量文化,從而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工作系統。
中等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雖然已經開展多年,但各校情況參差不齊,現行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正常實施,必須消除各種觀念方面的誤區,糾正某些不正確的做法。這些誤區和做法有以下幾種:
(1)從評價的指導思想看,對“質量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
部分管理人員在指導思想上缺乏全面、全員、全過程管理和系統管理的理念。由于對質量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教學質量只是與教師和學生有關,只是與教學有關,而缺乏全員參與和系統的質量管理理念。
(2)從評價的主體看,評價的主體多元化體現不夠
有些學校的評價者主要為學校的管理人員,師生僅作為評價客體受控于他評,失去了在評價過程中的話語權,忽視了評價主體的多元的價值和自我評價的價值,缺乏被評價者的自我評價,缺乏用人單位和社會的評價,缺乏畢業生的追蹤評價。
(3)從評價的形式看,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一些學校的教學評價往往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用以對被評價者進行學期或學年的總結、評先、表彰。只重視事后的檢查把關,忽視平時的管理和預防為主的引導。評價結果使用的一次性現象突出,忽視了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缺乏動態的追蹤評估。
(4)從評價內容上看,重視對教師的評價,忽視對學生的評價
有些學校的教學評價只是對教師的評價和督導,認為抓好了老師,教學質量就沒問題了。這種“只評教師,不評學生”的做法實際上是傳統的、狹隘的評價觀念所致。在有的“既評老師,也評學生”的學校中,有些評價指標也是以教師的教學內容來設計的,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師生互動滲透以及學生的學業收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層次性、多樣性。
(5)從評價的方法上看,過分追求客觀化和數量化,忽視課堂教學中復雜的“質”性評價
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只按準確化、定量化標準制定的各種評價表打分,忽略了人的興趣、情感、個性等“質”的因素,有的甚至把不能量化的因素也簡單地進行了量化。這樣做只會產生既不客觀也不真實的評價結果。
(6)從評價的標準看,不論對象,普遍實行“一刀切”
在教師評價方面,以經驗評定為主,忽略了教師專業的發展特點和評價技術的適用性。不管是新任教師、老教師、專任教師或者兼職教師,都以同樣的標準對待,以統一的標準評價從事不同工作的教師,以同樣的標準衡量不同階段的教師。
(7)從評價結果的使用與反饋看,存在“有失偏頗”之處
評價重在反饋。而現實是,在學生評教工作方面,有些學校的工作人員向教師反饋的評教信息 “過于粗糙,有失偏頗”,對學生評教的結果僅僅以分數或等級的形式反饋給任課教師,學生的意見(包括對教師的肯定性意見)、要求和建議都被“忽略”了。從所反饋的這些簡單、孤立的數據中,教師很難讀到具體、明白的東西,于是有的教師把得分的高低與師生關系聯系在一起。又如,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有的學校把教師在教學檢查中的一堂課的評價結果當成對這個教師的質量全部,忽視了教學的全過程,忽視了課堂教學整體設計的評價,忽視了教師的其他工作,導致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都只重視這“一堂課”。
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對整個教育過程起著調節、控制和導向作用。中職教學質量的評價直接目的是對中職教育教學活動和效果形成價值判斷,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完善教育管理體制,提中職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依據現代職業教育評價的基本理論,建立一套能比較全面地反映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國家層面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進一步認識中職實踐性特征,形成中職教學特色的需要。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分析影響中職教學質量的因素及其相互關系,需要對中職實踐性教學過程、環節等特征的認識和把握。
(2)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規范中職實踐性教學行為,提高中職教學質量的需要。中職教學存在諸多要素,這些要素的組合運動構成中職實踐性教學行為,教學行為的連續即為教學過程,教學行為的結果就表現為教學質量。通過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可以較為準確地界定諸多教學要素的內涵,掌握各要素對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影響程度,確定教學要素的最佳狀態和組合方式,進而規范中職實踐性教學行為,保證教學過程的有序、中效,提中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3)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深化中職教學改革,促進中職教學穩定健康發展的需要。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中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因此中職具有廣闊的生存空間。研究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中職教學質量,歸根到底,就是判斷、檢驗中職教學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高,就是中職教學質量高,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會受社會歡迎,中職教學就可以穩定健康地發展。
中等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內容包括決策與咨詢體系、教學質量目標體系、教學質量評價組織體系、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學質量制度體系、教學質量評價方法體系、教學信息收集反饋處理體系。從評價的類別上又包括教研室教學質量評價、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學生學習狀況及學風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專業建設質量評價、課程建設質量評價。具體的評價方法包括教學常規檢查、教學督導、聽課、評議、教學信息反饋等。最終目的,是在這些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體系包括:教師評學評價方法體系、學生評教評價指標體系;學校評教評價方法體系;專家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質量反饋機制等。
[1]阮先會.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孫偉宏.中職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J].職教通訊,2008,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