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定祥
(上杭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 上杭 364200)
近年來,隨著大學擴招和“普高熱”的興起,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大都升入普通高中就讀,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平時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習慣不夠良好,文化基礎薄弱的特點。中等職業學校生源起點低,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給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作為我們縣一級學校困難顯得尤其突出。學生除了要招得來、聽得進、還要留得住。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樂而愿學,樂而好學,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每位教師都值得探索的課題。
好的導入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生熱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題的內容中來。
1.1 引用成語、諺語和俗語
“一樹結果,酸甜各異”,“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等用一些同學們較熟悉的成語、諺語和民間俗語來引入課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情趣、樂在其中。
1.2 引用膾炙人口的古詩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說明物質的循環利用,“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說明植物的向光性生長。這樣的古詩詞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成果。
1.3 充分利用有趣的生物學現象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反映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這一生命現象。葡萄種植在松樹旁邊,果實很難成熟,蘋果和櫻桃樹種植在一起卻能結出更香甜的果實,這些說明植物也具有“喜怒哀樂”、“相生相克”的現象。合理利用這些有趣的生物學現象,會提高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
中職學生沒有了升學的壓力,上課玩手機、睡覺現象普遍。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一種輕松安全的感覺,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積極思考、大膽置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了解知識,掌握課程內容。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
2.1 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職生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學生接受能力有差異,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對待,不能歧視、侮辱、偏好某些學生。學生對學科的喜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該科教師的喜惡,教師是否被學生所接受,取決于老師對他們的態度、方法、評價是否公平公正。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充分注意到這些方面,調整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牢固樹立“有教無類”的思想,熱愛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運用學生的差異,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并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在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2 語言藝術的靈活應用。語言藝術的靈活應用是建立和諧的課堂的重要方式。有些教師上課時經常出現學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場面,得益于老師語言的風趣與幽默。如引用魯迅先生“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一句名言來說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以及糖類轉變為蛋白質的事實。幽默的語言,巧妙的引用,不僅可以讓學生開懷一笑,釋放壓力,提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在不經意間學到了知識,同時促進了對知識的理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在課堂上合理的選擇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多媒體進入了課堂,已經成為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育直觀性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
3.1 多媒體教學,可以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形成優勢互補。使學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本的知識,加上教師做的課件具有鮮活形象的動畫特點,能夠讓學生對課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3.2 利用互聯網資源,充分調動興趣,積極思維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
園林專業教學中一些過程僅憑教師口述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利用電腦動畫技術能夠直觀清晰地觀察到整個過程和操作步驟,既形象又直觀,學生學得輕松,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中職學生本來文化基礎低,理解能力比較弱,面對園林學專業術語枯燥乏味的陳述,他們難以理解和掌握?!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園林專業的學生如果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那么就會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教師在課堂上即使使出百般武藝、渾身解數、唇焦口燥解釋一個問題,不如在實踐園地里讓學生自己親自操作一遍。為此,我校專門開辟了一片植物園地作為供給學生教學實踐的場所。植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所需要的土壤、營養、肥料、水分等自然因素,以及植物的修剪、扦插、嫁接、壓條等基本實踐操作內容在這里得以實踐。學生不但提高了動手能力培養了技能,而且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逐漸產生感性認識,不斷理解基本理論的內涵,能夠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更加透徹地理解這些理論知識,不但不會對這些理論知識感到乏味,反而因為是在動手操作中融會貫通,自己能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興趣會越來越高。
采用以上多種教學方式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師生共同創設一個輕松愉快、教學相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處于積極、自覺、亢奮的狀態下,輕松自主地獲得知識和增強能力。從而保證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的好。
[1]楊金泉.中職生厭學行為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0(5).
[2]林承紅.當代教育之窗[J].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