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飛 LIANG Fei
(1.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75;2.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冷鏈物流是為保證食品安全和品質、減少食品損耗,將易腐、生鮮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使各個物流環節處于完全低溫環境并實施全程溫控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冷鏈物流具有兩個特殊性:一是對象的特殊性,冷鏈物流的對象是容易腐爛變質的生鮮食品;二是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冷鏈物流的儲運和作業環境必須限制在適宜的低溫壞境下,必須嚴格遵循 “3T”原則,即產品最終質量取決于冷鏈的儲藏與流通的時間、溫度和產品耐藏性。冷鏈物流把易腐、生鮮食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經濟和技術等各種問題集中起來考慮,協調相互間的關系,以確保易腐食品在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項低溫系統工程。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市場前景光明,但總體上來看,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仍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國內的其它產品的物流相比也處于相對滯后的水平。
冷鏈物流系統的硬件設施情況決定了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近年來我國的冷鏈運輸設備、各種規模的冷庫、冷凍冷藏裝置等都有了快速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比較落后,在汽車冷藏車輛方面,目前中國保溫車輛約有3萬輛,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鐵路冷藏車輛方面,在全國總運行車輛338萬輛中,冷藏車只有6 970輛,占2%,而且大多是陳舊的機械式速凍車皮。冷庫方面,我國商用冷庫及冷藏庫面積約為1 000多萬平方米、冷凍冷藏能力達1 500多萬噸 (中國冷鏈年鑒)。截止2009年6月,中國的冷藏能力大約能滿足食品總產量的20%至25%,這與能滿足食品總產量的70%至80%的發達國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設施的建設及購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和規模。
近年來,我國在冷藏專業技術、信息技術、組織技術 (戰略聯盟)等冷鏈物流所涉及的技術方面進行了探索和運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運用了倉儲管理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信息系統可以及時了解生鮮食品的生產、加工、儲藏信息,掌握供應鏈中冷凍冷藏產品的數量及位置,進行及時地提貨和補貨,從而提高冷鏈物流的作業效率與管理水平。
然而,我國冷鏈物流中的信息化只處于起步階段,信息設備的配備不夠齊全,沒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網絡,往往造成冷鏈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雖然開始建設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但該信息平臺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應多邊共贏的企業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礙了冷鏈物流的發展。
通常,社會物流成本與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物流效率的標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25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7.8%,這一指標與2005年的18.5%相比,雖呈緩慢下降趨勢,但早在2002年美國這一比例就僅為9%,為我國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國物流費用仍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而在我國物流業總體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在物流業仍處于未成規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國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區冷鏈物流發展也很不平衡,冷鏈體系建設較快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區。冷鏈物流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是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這些區域已經出現了冷鏈物流聯盟,冷鏈物流園區的數量和規模呈逐漸增加和擴大的趨勢。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冷鏈物流的市場化程度,在我國尚沒有一家專業的全國性的第三方低溫物流公司,現有冷鏈物流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實力較弱,經營規模較小,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冷鏈物流仍以自營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發展比較滯后。因此,大多數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產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極大地妨礙了冷鏈市場的成本效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冷鏈物流中的關鍵技術之一為制冷技術,國外的制冷技術發展比較早,也比較迅速。
20世紀30年代,歐洲和美國的食品冷鏈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易腐食品物流過程的冷藏率已達100%,冷藏食品的銷售量 (以價值量)占食品銷售總量的50%,并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國外的冷鏈物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發達國家把產后貯藏加工保鮮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如美國農業總投入30%用于生產,70%用于產后加工保鮮;意大利、荷蘭農產品保鮮產業化率為60%,而日本則大于70%。歐、美、日等國食品冷藏運輸率均達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過程中有98%通過冷鏈,果蔬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國的蔬菜水果低溫物流更為典型,產品從田間收獲后到消費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溫環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
國外發達國家對冷鏈物流行業制定了相關規定和技術標準,對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對有些食品還專門制定了行業標準,對保鮮物流系統中的各階段做出具體的溫控規定,并對各種運輸工具也有專門的規定,包括容器和托盤等。與此同時,還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運作管理,使得冷鏈物流處于國家和公眾的監督之下。實踐表明,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定,專門機構的監督管理,對保證冷鏈物流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外冷凍設備比較先進,各種制冷機和速凍設備齊全。冷藏運輸主要有公路冷藏運輸、鐵路冷藏運輸和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等,其中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是冷藏運輸的發展方向。冷藏集裝箱運輸是一種可實現 “門到門”的現代化運輸方法,即處于流通中間環節的冷庫預冷間的 “門”到處于流通末段環節零售商冷庫的 “門”。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達到10億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裝箱能力超過60%。
國外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冷鏈物流技術的研究與運用,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主要應用的技術有氣調技術、微生物控制技術、預冷技術和冷庫自動化技術等,與此同時,還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的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以促進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和精益化管理。
國外對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國建立了多層次的物流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個層次。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設置物流管理專業,并為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同時還全面開展物流在職教育。所有行業的物流從業人員都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專業工程師資格后,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目前還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物流國九條》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臺,政府對冷鏈物流的發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冷鏈物流不再僅僅是企業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經列入政府工程,這必將預示著我國的冷鏈物流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筆者認為我國冷鏈物流將會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系列促進冷鏈物流發展法規、政策的出臺,冷鏈物流這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將向構建完整、高效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方向發展。在國家政策、法規、制度等方面的彈性激勵與剛性約束下,必將出現政府宏觀指導、統籌規劃,企業熱情參與,從而有效降低供應鏈物流的總成本,實現 “從生產到消費”的供應鏈一體化的現代冷鏈物流新模式。
在未來的冷鏈物流領域里,國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冷庫設施建設、冷庫技術水平提高和冷藏車輛多元化發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化冷藏庫和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適合農戶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庫將快速發展,果品蔬菜恒溫氣調庫迅速發展,低溫庫比例將進一步增加。鐵路冷藏車將定位于深冷、高品質貨物的中長途運輸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貨物的長距離運輸,將會使用機冷車、氣調保鮮車和適應大批量運輸的冷藏集裝箱等裝備。在公路冷藏車將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種是小噸位、針對短途和小批量運輸的,主要滿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種是大容量、大噸位的,主要滿足長途運輸的需要。
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可以使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僅能夠提供冷藏運輸、冷藏倉儲、冷藏加工等,還能為冷鏈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備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冷鏈物流的全程監控,具備整合冷鏈物流供應鏈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形成規模效應,形成獨立完整的現代冷鏈物流鏈,提升冷鏈物流核心企業的系統運籌能力和競爭力,實現第三方物流的規模化和網絡化,以滿足冷鏈物流市場發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還可以通過縱向整合供、銷商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或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從而實現整合效應,推動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冷鏈物流已經在我國物流市場中快速發展,盡管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隨著政府政策的宏觀調控,物流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現代化冷鏈物流技術和裝備的廣泛應用,我國冷鏈物流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1] 葉海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分析及優化研究[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7(3):38.
[2] 周月超.冷藏食品物流發展的內在動因與機制探析[J].物流技術,2006(12):97-98.
[3] 方昕.中國食品冷鏈的現狀與思考[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4(11):56.
[4] 丁聲俊.積極發展我國生鮮品 “冷鏈”物流[J].中國糧食經濟,2007(9):37-39.
[5] 鮑長生.冷鏈物流運營管理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2007.
[6] 閻君.食品冷鏈物流市場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7.
[7] 張連軍.淺析我國食品冷藏物流的現狀及對策[J].物流技術,2006(1):103-104.
[8] 張倩.國外農產品物流業現狀[J].世界農業,2004(11):11-13.
[9] 孫璐.食品行業冷鏈一體化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09.
[10] 彭麗霞.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