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偉 鐘 旗 汪永勝
(1.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廣播電影電視學校 江西 南昌 330029;3.江西現代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2)
在5-6歲兒童足球啟蒙教育的課堂當中,由于孩子年齡比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因此,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是這一年齡兒童足球啟蒙教育的重要環節。
麥克利蘭成就需要理論認為,具有強烈成就需要的人喜歡一定的成就情境,這種成就情境的特點在于 “難度”和 “風險”。提高兒童成就的需要、成就的欲望,是兒童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重要動力。在5-6歲兒童足球啟蒙教學中,合理利用成就激勵原理,對于培養孩子的足球興趣和良好的課堂紀律的保持有比較大的作用。
控制好滾動中的球,是兒童足球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沒有學習過足球的孩子,在玩耍足球時,常常是追著足球跑,球離身體很遠,不能控制好球。兒童一旦能控制好滾動的球,容易獲得成就感。運控球有推、拉、撥、扣和挑五個動作。我們對20名5-6歲兒童進行分組教學實驗,每組各10名孩子。一組教“推”和“扣”兩個動作,一組教“拉”和“撥”的動作。通過10個課時的教學,結果發現,教授“推”和“扣”動作一組的孩子由于能較快的控制好運動的球,容易產生成就感,而表現出對運控球練習的興趣,而另外一組孩子由于不能較快控制好球,而對運控球練習興趣不大,甚至不太愿意進行練習。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5-6歲兒童的身體力量決定了孩子運動中,能夠比較輕松做出“推”和“扣”兩個動作,而不容易做出拉和挑的動作。另一方面,這一年齡孩子的意志力決定了孩子對于相對容易做成功的事情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因此,推和扣動作的難度特點,動作難度適宜于兒童學習當中克服這一難度,容易使孩子學習當中產生動作成功的成就情景。
教會孩子“推”和“扣”兩個動作,能讓孩子比較從容地控制住滾動的球,從而使孩子產生控球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具體的教授方法:教孩子控球可以采用實用的“推、推、扣”組合動作,這里的扣球動作,首先是教轉身180°扣球動作,當孩子熟練掌握了轉身180°扣球動作,可以教授其它角度的扣球變向動作。在孩子進行練習“推、推、扣”組合動作時,可以用語言提示:推、推、扣。孩子聽到語言提示,能很快的做出這一組合動作,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
通過對20名5-6歲兒童32課時教學,每課時15分鐘的踢球教學實驗發現,孩子對于采用直線助跑,朝與身體正面面對的方向做發力踢的動作獲得的效果有比較大的興趣,在學習當中,容易產生動作完成成功帶來喜悅,容易產生動作成功的成就情景。
5-6歲兒童的腳比較小,在踢球時腳接觸球時不需要明確用腳的哪個部位進行踢球。這一年齡兒童學習踢球技術時,不需要具體教授用腳的哪一部位進行踢球。教孩子采用直線助跑朝與身體正面面對的方向做發力踢的動作,孩子容易掌握這一踢的動作,也容易培養孩子的踢球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生踢球技術時,按通常的教學順序,教師一般會先教腳內側踢球,但5-6歲兒童的力量發展特點決定了這一年齡孩子不容易做出腿部外旋90°的動作,難做出這一踢球動作,孩子不容易對這一踢球動作產生興趣。
在5-6歲兒童踢球教學中,利用踢球射小門練習踢球動作,容易使孩子獲得成就感。在對20名這一年齡兒童進行的10課時踢球教學實踐中,采用排隊練習射小門練習,孩子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而且每射門成功一次,表現出了一定的射門成功的成就感。
在對30名5-6歲兒童30課時教學,每課時采用15-20分鐘的小場地比賽的教學實驗,發現,這一年齡的孩子對于小場地比賽興趣與成人對比賽的興趣沒有明顯差異。在每次課當中,孩子都渴望最后的小場地比賽。而且,在小場地比賽中,孩子對于踢球射門得分,產生的喜悅與成人也沒有明顯差異,對于勝利的渴望同樣無異于成人。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潛在競爭意識所起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對于小場地比賽的興趣,,作為教學激勵條件。比如,當孩子不愿做教師設計的練習時,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時,或者注意力分散時,可以對孩子說:“要做好了老師布置的練習,才能參加小比賽”。在我們的教學實驗中,運用這一激勵條件,對教學產生了一定的促進效果。日常教學中,對抗性游戲激勵可以作為激勵教學法之一加以運用。
幼兒園教師在對孩子遵守紀律或者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通常會采用發貼紙的方式進行獎勵,而且這種方法被幼兒教師廣泛運用。我們發現,這種激勵方式,對于孩子起到激勵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對于孩子下一次遵守紀律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能產生效果。我們在對30名5-6歲兒童進行10課時的教學實驗,采用發貼紙作為孩子完成教師設計練習任務的激勵,發現孩子對于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對孩子在保持注意力集中方面起到了明顯效果。
另外,通過對30名5-6歲兒童進行30課時教學實驗:采用口頭語言表揚形式和頂呱呱動作表揚形式和采用每練習成功一次加10分或者100分的激勵形式,對于激勵孩子集中注意力做教師設置的練習,效果明顯。
因此,我們在5-6歲兒童足球啟蒙教育教學當中,可以采用發貼紙的物質激勵、分數激勵和表揚激勵等外在激勵方式激勵兒童進行足球技術學習。發帶各種圖案的貼紙,是形式簡單且兒童比較喜歡的物質獎勵方式。比如,發兒童喜歡的卡通形象貼紙、標有優秀字樣的貼紙、星星圖案貼紙或者各種兒童喜愛的動物貼紙和植物果實貼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激勵方式要結合使用,經常采用一種激勵方式,激勵作用效果會降低和減弱。多種激勵方式結合使用,是激勵效果能始終保持的關鍵。
在5-6歲兒童足球啟蒙教育中設置適合兒童掌握的動作進行教學,容易使兒童獲得成就感。兒童在進行足球活動時,采用物質獎勵、分數激勵、表揚激勵的外在激勵方式,能合理引導孩子進行練習。這些外在激勵方式能使孩子按照教師設計的方式進行活動,能有效解決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容易組織練習的問題。多種激勵方式結合使用,是激勵效果能始終保持的關鍵。
[1]石春.激勵源于把握兒童的需要[J].教育導刊,2006,11:28.
[2]付明忠.小足球踢球技術的教學程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9(專輯):62.
[3]穆欣娜.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王民亨,吳金貴.現代歐美足球訓練理念與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