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慶,胡金風
(1.山東省寧陽八中,山東 泰安 271409;2.山東省泰安市蔣集中心小學,山東 泰安 271409)
新課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師,需要教師從傳統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需要教師形成新的課堂教學行為方式。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牢固樹立創新教育觀念,擯棄落后的教學方法,對所教的內容予以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創造性地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走上創新之路。教師角色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換位,而是一個不斷實踐、探究的反復實踐活動過程,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現教學關系的和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主導,絕不是指揮官。主要體現在3方面:一是環境中的“主導”,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幫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使整堂課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有一種意猶盡,興未了的感覺;二是教學中的“主導”,加強良好學法的傳授;三是訓練中的“主導”,加強練習的科學實效。教師通過編寫、選擇優質的練習題,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有目的地來訓練學生,指導他們如何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既有效地復習所學知識,又能極大地提高思維能力。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方法首先要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規律,并且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情感。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時刻注意抓住學生的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實現我們所倡導的寓教于樂。
教師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巧妙創設學習情境,制造懸念,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與教師講解引導之間的關系,通過復習舊知識或創設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的新知識,當學生思考受困時,教師可以加以引導;而當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加以分析講解,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通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讓學生有了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務實地偏重于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更注重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變得“會學”。這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如,教科書上有好多“議一議”、“想一想”的文字,在不喧賓奪主的情況下,我們要不失時機的提一些相關問題,然后告訴學生答案在課本上找,每當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分外地高漲。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目的、要求,相應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的確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教學內容的目的和要求經常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千篇一律會使學生很快的厭倦和麻木,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會讓他們學得更好。比如,在時事評述中我們可以采用讓學生寫論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
在學習上,不少學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個主要障礙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諸如學得不好不感興趣,遇到難題,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在教學活動中,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學得有成就感,則會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作業中的錯誤可以盡量避免打叉,用一個問號來代替,讓學生既感知到自己的錯誤又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精心的設問來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和創新,啟發學生多提問,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分析,并進行自我判定,以期在他們的自我探索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探索的喜悅,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多變的認識與實踐過程,設計評價體系時要著眼于教學全過程,以發展性教學評價的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來設計評價項目與要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評價重點,反映教學活動的實質性傾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勇于探索、實踐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發展,承認個體差異,使學生在教師真誠的評價中受到鼓勵,取得進步,達到全面發展。經常反思成為教師進步的有效方式。在傳統課程環境中,教師關注的往往是“我教了什么、我是如何去教的”,這樣教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一目標常常是知識性的)等問題.而失卻的是對學生的發展狀態的關照,如“學生學到了什么”.新課程呈現的是不確定的,動態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情景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中,都有賴于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景,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動。面對課堂中生成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擺脫自己教書匠的角色,把自己變成一個課堂教學的反思者與研究者.課堂只是教師教學實施的場所,但是走出教師并不意味著教師這堂課的教學就已經結束了,實際上,教師不僅需要進一步的反思:這堂課教給了學生什么?采取這種方式教合適嗎?還有沒有更為合理的其他方法?而且還要研究:課堂中有沒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自己又如何去處理?這樣處理合理嗎?教師要通過反思,尋求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創造性活動。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經驗,在當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合理地運用教材,研讀文本,還要注意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向同伴學習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作為教師這個職業,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有責任、有信心、有準備去接受社會給與我們的挑戰,做新課程推進的完善者和促進者.在這方面我還需更加努力,才能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需求。
[1]董海霞,朱成科.教師角色定位:質疑與詮釋[J].教學與管理,2006(12):24~25.
[2]洪開文.新課改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科學大眾,2006(9):39~41.
[3]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朱幕榮.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