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炯
(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 浙江 臨安 311300)
為了培養優秀的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高等學校不斷實踐探索,改革教育思想,拓展教育專業,改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方面, 實行公選課課程與必修課課程的主輔修制度,使學科朝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必修課程是學生所在專業必須選擇的課程,這些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而公選課是高校基于對社會的動態把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而開設的,這類課程由學生根據興趣進行選擇進而集中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 它的根本目的是在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前沿,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的競爭力。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的高校從不同的程度上面都開設了公選課,基本都是規定學生在畢業前修滿所需學分,這些課程由校教務處統一組織,通過學院申報,教務處審核再開放給全校學生。 由于學生的多樣性,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同一門課程,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內容以及要求都造成了不同的沖擊,面對不同專業,基礎不一的學生給老師上課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高校公選課尚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情況,結合本人的親身工作實踐,提出公選課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幾個改進措施。
1.1 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功利性。每個學校有其自身的特色,開設的課程不一, 但有一個都要求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導致學生片面追求學分, 把學習公選課當做畢業的一種途徑,而為真正去學習; 由于選課前未公布課程的教學內容等材料,致使學生選課無方向,只能根據課程的名稱來判斷,名字有吸引力的學生爆滿,其他的學生寥寥無幾。 有些學生專門挑選課程簡單,教師容易說話的來選,違背了開設公選課的初衷和目的。
1.2 課程開設不足,師資緊張。 學校規定學生必須按類修滿每一類的學分,但是由于學校教師資源的不足,導致部分類別課程開設不足,學生搶課現象嚴重。 學校對公選課課程的獎勵機制不夠完善,很難吸引有優秀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教授、學科帶頭人等來開設課程,大部分都是新來的教師,新教師對前沿知識把握不足, 對公選課的教學造成一定的拖累。
1.3 教學管理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教室資源的緊張,為了讓正常的課程能夠順利安排, 公選課一般都退居二線,排在晚上或者周末,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公選課未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方式來保證其教學質量。 這類課程基本無期末考試,學生只要按時來上課,一般都能過,最終演變成“學生混學分,教師混公分”。
2.1 完善管理機制,保證教學質量。 學校應該對現有的公選課進行評估, 對于不適合的或不符合上課要求的要求其整改,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評審,擬定一套適合學校自身發展的公選課課程。 鼓勵有科研成就的,教學豐富,實驗水平高超的教師開設公選課。 加強教學質量意識,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組織專家、校領導對公選課進行抽查。
2.2 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首先讓學生了解開設公選課的意義,并非簡單的要求其修滿畢業學分,旨在提高其能力,并設定一些獎勵措施,鼓勵在公選課課程學習中有特殊成績的學生,為提高教師與學生對公選課的認識,實行眼科的考試制度,加強平時成績的認定比重,體現公選課在平時教學中的重要性。
2.3 加強學生公選課的評估。 學生是上課的主題也是客體,讓學生對課程評價不僅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一種動力,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督過程。 但是由于公選課學生的復雜性,為了讓評教更真實、更客觀建議不同類別的學生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科交叉已屬常見,需要提高學生對不同專業領域知識的認知,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公選課課程教學體系已不能忽視, 需要不斷提高教學投入,完善教學監督,保證公選課的教學質量,完善公選課的管理體系。
[1]姚利民.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新高校教學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0(8).
[2]高萬學.學分制下高職數學選課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
[3]張慧.淺析高校教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0(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