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靚
(永城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河南商丘476600)
惡性腫瘤發生骨轉移預示著疾病已經進入晚期階段,骨轉移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機制復雜,其治療方法的選擇也存在一定的爭議[1]。以往骨轉移癌一般采取截肢手術進行治療,其雖能徹底清除病灶,但也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術前新輔助化療的應用及手術方法的改進,越來越多的患者采取了保肢手術,同樣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組選擇我院收治的59例采用保肢手術治療的骨轉移癌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為保肢手術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一般資料 入組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骨轉移癌患者5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齡15~65歲,中位年齡36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病理學確診。其原發腫瘤分別為:肺癌25例,乳腺癌18例,甲狀腺癌3例,肝癌5例,結直腸癌4例,前列腺癌4例;發生骨轉移的位置:股骨29例,肱骨18例,肋骨3例,腓骨3例,脛骨2例,尺骨2例,橈骨2例。59例患者中,有13例合并了病理性骨折。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術后輔助化療,其中39例同時接受了術前新輔助化療,化療方案一般根據原發腫瘤的情況進行選擇,一般術前新輔助化療2~6周期,術后輔助化療3~5周期。保肢手術主要分為瘤段骨切除、骨缺損的修復和重建記憶軟組織的修復和重建,具體操作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一般骨缺損的修復和重建過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骨替代,骨水泥填充17例,同種大塊異體骨移植21例,自體瘤段骨滅火后移植9例,自體腓骨移植8例,單純切除未進行移植者4例。
1.2 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四肢骨轉移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評估內容包括保肢手術的臨床效果、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等。術后功能參考Enneking肌肉骨骼系統腫瘤外科治療重建手術后功能評定標準[2]。隨訪結束以電話隨訪、門診隨訪等為主。
2.1 隨訪情況 隨訪截至2011年10月,全組59例患者隨訪10~65個月,中位隨訪時間41個月。
2.2 臨床療效 保肢手術后,59例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明顯提高;疼痛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出現疼痛的41例患者中,35例患者疼痛明顯緩解,6例疼痛有所減輕;根據Enneking肌肉骨骼系統腫瘤外科治療重建手術后功能評定標準,優22例,良23例,可11例,差3例,優良率為76.27%;術后存活<6個月者18例,6~<12個月者17例,12~<36個月者18例,其余6例隨訪期內尚存活。
骨轉移常發生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發病比較隱蔽,早期通常無明顯臨床癥狀,一旦出現骨骼疼痛,骨轉移的程度已經非常嚴重[1]。骨轉移多發生難以控制的骨痛,并伴有功能障礙,甚至發生病理骨折,極大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往,通常采取截肢手術治療惡性腫瘤的骨轉移,目的在于徹底清除轉移骨瘤段,但是這也給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傷害,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近年來,隨著腫瘤治療學的進展,特別是新輔助化療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骨轉移癌的治療方法也有了明顯改進,骨轉移癌治療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多數學者[3-4]認為應當盡可能保留患者的肢體,因此越來越多的骨轉移癌患者采用保肢手術進行治療,這明顯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本組觀察結果顯示,出現疼痛的41例患者中,35例患者疼痛明顯緩解,6例疼痛有所減輕,與前述研究相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根據Enneking評價標準,59例患者的優良率可達76.27%;且術后存活時間也明顯延長,隨訪結束時仍有6例存活。
綜上所述,術前給予新輔助化療,嚴格掌握保肢手術的適應證以及正確選擇手術方式有助于四肢骨轉移癌患者的手術成功。
[1]李會杰,張英澤,扈文海,等.肢體惡性骨腫瘤及骨轉移癌保肢治療[J].中國骨傷,2006,19(9):546 -549.
[2]Enneking WF,Dunham W,Gebhardt MC,et al.A system for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umor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86):241 -246.
[3]譚程,楊燕光,朱琪偉.不同分割方式放療配合帕米膦酸二鈉治療骨轉移瘤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1,24(4):342-343.
[4]劉貴秋,王玉學,郝克強,等.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07,15(4):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