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建榮
縮宮素常規于剖宮產手術胎兒娩出后應用,可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防止術后大出血的發生。但縮宮素可對剖宮產產婦的的血流動力學產生較明顯影響,使手術過程中產婦的生命體征發生劇烈變化,引起心血管副作用,不利于手術和麻醉的進行[1,2],有學者研究發現,縮宮素副作用的發生與應用劑量有關[3],筆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擇期進行剖宮產的16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對催產素不同給藥方法對剖宮產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探討,現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擇期進行剖宮產的產婦160例,年齡在25~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8歲;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為39.1周;身高在156~175 cm之間,平均身高為163.8 cm;體重在74~89 kg之間,平均體重為80.7 kg;心功能均為Ⅰ~Ⅱ級,無妊高癥及心臟病等合并癥,術前均經患者及其家屬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1.2 給藥方法 兩組產婦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動態心電監護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局麻下在橈動脈穿刺置管監測平均動脈壓,均于麻醉前輸入乳酸林格液,給予脊髓穿刺,使用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術中注意觀察血壓變化,在胎兒娩出1 min后,對照組給予5 IU縮宮素加入生理鹽水5 ml中60 s內單次靜脈推注給藥,觀察組給予5 IU縮宮素加入生理鹽水5 ml中靜脈勻速輸注給藥,輸注時間大于5 min。
1.3 監測方法 使用縮宮素前測定產婦的基礎值,之后每15 s觀察并記錄一次中心靜脈壓及心率,比較兩種不同給藥方法對產婦血流動力學的變化,觀察產婦術后失血量及有無心血管副作用,兩組間平均動脈壓相差大于10 mm Hg為差異具有臨床意義。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在縮宮素給藥后60 s出現快速并勻速增加,平均增加速度為(12.5±2.4)次/min,90 s時心率基本穩定,180 s時出現心率勻速下降,平均下降速度為(9.63±1.5)次/min,觀察組的心率增加及下降速度均較慢,平均增加速度為(5.02±1.2)次/min,平均下降速度為(3.56±1.0)次/min;對照組在縮宮素給藥后的30 s出現中心動脈壓下降,平均下降速度為(15.7±5.1)mm Hg,110 s時基本穩定,觀察組在整個觀察期間中心動脈壓呈緩慢勻速下降,平均下降速度為(4.9±1.5)mm Hg,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產婦術后出血量在320~390 ml之間,平均出血量為(375.4±15.48)ml,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在280~350 ml之間,平均出血量為(315.52±8.52)ml,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未出現低血壓、暈厥等副作用。
催產素可促進子宮收縮,防止因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的產后大出血,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催產素屬垂體后葉素的成分,除作用于子宮平滑肌以外,還可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作用[4],并且不同的給藥方法對產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不同。臨床上常用的給藥方法為剖宮產術胎兒娩出后靜脈注射,本文研究表明,靜脈注射給藥在縮宮素給藥后的30 s中心動脈壓的平均下降速度為(15.7±5.1)mm Hg,這樣的下降速度健康人可以耐受,但如果產婦發生嚴重失血或有心血管并發癥,則產婦難以耐受,易發生心血管并發癥。而給予靜脈輸注緩慢給藥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顯著小于靜脈推注給藥,給藥后的30 s平均下降速度僅為(4.9±1.5)mm Hg,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產婦容易耐受。并且麻醉后心率緩慢增加對手術的進行有利,減少心血管不穩定事件的發生率,也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本文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的術后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總之,靜脈輸注給藥并延長給藥時間有利于保持血流動脈血的穩定性,提高給藥的安全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劉中凱.縮宮素對擇期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泰山醫學院學報,2003,24(5):445.
[2]Gogarten W.Spinal anaesthesia for obstetrics.Best Pract Res ClinAnaesthesiol,2003,17(3):377-392.
[3]曹立群.催產素不同給藥方法對剖宮產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