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青 凌玉芳 黃秋環 黃梅雪
直腸癌是包括齒狀線至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1],直腸癌在我國占消化道癌腫的第3位,對低位直腸癌行Mile's術,作永久結腸造口是目前公認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2]。該手術切除范圍廣,創傷大,術后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改變,使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而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手術期,恢復健康,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對43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健康教育,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共收治低位直腸癌患者43例,直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19~79歲,平均53歲。病程2~10個月,術前電子結腸鏡檢查、取活檢病理檢查確診。其中27例為中等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5例粘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直腸患者除了對腫瘤有恐懼心理外,對Mile's手術將排糞口移至左下腹壁,引起的大便習慣改變、異味、自卑感更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本組資料中,在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情況下,焦慮的發生率為97.67%。這些不良情緒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及預后。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有計劃地給予綜合性心理干預。干預內容:①應激處理干預: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滿足患者的知情需求[3],在征得家屬同意后將病情告知患者,同時幫助患者接受并面對現實,配合治療、護理。②認知教育干預:根據患者不同的文化層次和對疾病認知程度,向患者、家屬傳授直腸癌相關知識,教育內容包括病因、治療方法及效果,目前手術治療水平,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預防方法,術后造口對生活各方面的影響等。③心理支持干預:責任護士要熱情、和藹、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使患者增強治病信心。同時,讓患者家屬共同參與,給予更多的照顧與關愛,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為患者給予周到的生活照顧讓患者感到滿意。
1.2.2 術前造口健康教育 術前1~3 d給每位患者發放一本《腸造口護理手冊》,該手冊從造口基本常識、造口護理用品、發生這種情況時怎么辦、為了充滿信心的生活及灌洗排便法等五個方面對造口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給予解惑答疑。責任護士結合圖片、模型、實物向患者介紹造口的部位、功能及有關知識。同時反復多次強調腸造口術雖然會給患者在生活護理上增添一些麻煩,但只要患者對造口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一定能應對自如,術后重返工作崗位及日常生活社交圈子,使患者同意接受永久性人工肛門的治療方案。
1.2.3 術前造口體表位置評估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術前選擇造口的最佳位置是提高患者造口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3]。并選擇恰當時間告知患者選擇造口位置是根據疾病、手術方式、個體差異而定。醫生將在術前1 d備皮、洗澡后,讓患者取平臥位,選擇患者自我護理方便和醫護人員都認為最佳位置,用耐擦、耐水的油性記號筆在造口處作好體表標識。讓患者在取不同體位:半臥位、坐位、站立位、蹲位,患者都能看清造口。
1.2.4 術后引流管的健康教育
1.2.4.1 術后留置尿管的健康教育 由于手術切除范圍廣、創傷大,往往都有不同程度地損傷盆腔內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盆神經和陰部神經,引起術后膀胱排尿功能障礙[4]。責任護士告知患者術后將留置尿管1~2周,期間注意膀胱排尿功能的訓練,在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每2~3 h夾管排尿,術后第二、三天讓患者自覺有尿意時給予開放尿管排尿,同時囑患者收緊腹肌以增加腹壓做排尿動作,排尿完畢夾畢尿管以訓練膀胱充盈能力,當患者自覺有尿意排放尿量為300~350 ml時給予拔除尿管,經訓練本組病例一般術后7~10 d拔除尿管,除2例拔除管后重新留置尿管1周外,其他均能自行解小便。
1.2.4.2 骶前腔引流管的健康教育 骶前腔是直腸癌根治術遺留的殘腔,創面大,滲血液多,容易感染。行直腸癌Miles術后常規放置骶前引流管預防骶前腔感染,促進傷口的愈合?;颊呋胤亢髴咨乒潭ㄒ鞴?,經常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術后6 h血壓平穩后取低坡臥位利于引流,防止受壓、堵塞、脫落,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等,以便早期發現出血和感染。為防止切口感染,術后5~6 d指導患者予1:5000高錳酸鉀溶液作溫水坐浴,1~2次/d,以減輕會陰、肛門部的充血、炎癥和疼痛,有利于促進傷口愈合。
1.2.5 結腸造口的健康教育
1.2.5.1 保持造口周圍皮膚清潔結腸造口一般術后2~3 d開放,開放早期大便呈水樣或稀糊狀便,次數較多,使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再用脫脂吸水敷料擦干后,使用一次性一片式透明造口袋,下方為開口型,當腸內容物、分泌腸液或氣體積存到2/3滿時,從造口袋的下部開口處將排泄物放出,防止皮膚長期受腸內容物、分泌腸液的侵漬而造成皮炎、皮膚糜爛。護士在每次更換人工肛造口袋時進行敘述操作步驟,讓患者觀看及復述,患者體力恢復后在護士指導下進行造口袋自我護理操作訓練。
1.2.5.2 結腸造口黏膜的觀察 術后24~48 h應注意局部黏膜的顏色,造瘺口黏膜正常顏色呈肌肉樣紅,表示造口健康成活,若造口處疼痛明顯并伴有造口黏膜變暗、發紫、發黑等改變,則提示黏膜血供障礙,考慮是否有腸缺血、腸壞死情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相應處理措施。
1.2.5.3 結腸造口狹窄的觀察 腹壁切口太小,腸端血供給不足,傷口感染后形成瘢痕是造成狹窄的因素,一般術后10 d開始給予擴肛。方法:食指戴指套用伸入肛門內4 cm左右,1~2 min/次,每日擴肛一次,責任護士示范2~3次后指導患者自我操作,并告知插入手指時,切勿粗暴過深,防止腸穿孔。
1.2.6 出院指導
1.2.6.1 保持生活、飲食規律,注意飲食衛生,以防腹瀉,進易消化少渣的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進食過稀和含粗纖維過多的食物,以豆制品、蛋、魚為好。
1.2.6.2 堅持擴肛,每周1~2次,持續2~3個月;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一個月后逐漸恢復日常活動,3個內避免使腹內壓的因素,如劇烈咳嗽、提重物等,以防人工肛的結腸黏膜脫出。
1.2.6.3 定期復查囑患者每個月回院復查,半年后每3~6個復查一次,若有腹痛、腹脹及人工肛排便異常,應按出院隨防卡的聯系方式,及時與主管醫生、護士聯系或就診檢查、處理。
通過綜合性心理干預,使患者緩解或消除了焦慮不良心理,情緒穩定,接受直腸癌Miles術永久性人工肛門的治療方案。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術后及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導,使患者主動參與到治療、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出院前患者及家屬對造口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自我護理方法。經過精心的治療及護理,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1]王偉,章志堅,梁衛東,等.低位腸癌保肛手術后吻合口漏的防治.中國全科醫學,2009,12:815.
[2]安慧玲,劉玉芳,王蓓蓓,等.臨床護理路徑對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健康教育的應用研究.河北醫藥,2010,32(14):1962.
[3]Basse L,Jahobsen D H,Billesbolle P,et al.Colostomy closure after hartmann's procedure with fast-track rehabilitation.Dis Colon Rec-tum,2002,45(12):1661-1664.
[4]邱英,張玉.直腸癌Miles術后膀胱功能恢復.職業與健康,2006,22(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