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 馬曉莉 王鐘玲
乳腺癌是好發于女性的惡性腫瘤,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 ~10%,發病率約為23/10萬,多發生于40~60歲的女性,其中以更年期和絕經期前后的女性多見[1],近年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器官,患乳腺癌后需要手術切除乳房,而患者會害怕由此產生的身體外形障礙,甚至擔心失去乳房會對婚姻、家庭產生嚴重后果。因此,乳腺癌患者與其他惡性腫瘤患者相比較,更容易出現悲觀情緒,軀體和心理壓力都十分巨大。
做好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消除由于疾病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使患者在身、心兩方面均達到康復,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護理工作。本文收集了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95例患者的資料,回顧分析了對患者采取的術前、術后心理護理及出院后心理輔導等措施在乳腺癌治療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95例,均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年齡40~72歲,平均52歲,住院時間14~24 d,平均18 d,單側乳腺癌94例,雙側乳腺癌1例。
1.2 心理護理
1.2.1 術前護理 乳腺癌一旦確診,患者在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恐懼、悲觀、絕望、煩躁、易怒等不同程度的壓力,針對這些心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強心理疏導,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積極配合治療。
1.2.1.1 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 保持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促進病友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患者在輕松樂觀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避免各種不良環境因素刺激患者。
1.2.1.2 消除患者對術后結果的擔憂 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2],加強交流,關心并尊重患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可對他們進行撫摸,給予精神鼓勵。也可采用松弛療法,如聽音樂、看書、散步、深呼吸等,使患者能夠現實地評價自身狀況,接受失去乳房的現實,從而放松身心,配合治療。②根據患者的文化背景及性格,合理解釋病情,接受手術的必要性、手術過程、主刀醫生、術后效果,使患者充分理解和正確認識治療方法,幫助患者完成角色適應。③介紹乳腺癌治療的成功病例,講述一些有關整形、修飾彌補缺陷的方法及效果,并告知乳房重建的可能性,必要時請其與治療成功的病友交流經驗體會,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迎接手術。
1.2.1.3 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的心情受親屬的影響,需要親人的愛護、關懷、鼓勵和肯定,親人的支持是扭轉患者自卑心理的關鍵,尤其是配偶,更要體貼照顧、倍加疼愛,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照顧,這樣才能使患者充滿信心,保持穩定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1.2.2 術后護理
1.2.2.1 生命體征的觀察 給患者持續吸氧、心電監護,密切觀察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并注意有否胸膜損傷并發氣胸,隨時巡視病房,讓患者及家屬信任、放心。
1.2.2.2 體位及引流管護理 告知患者體位的重要性及翻身時的注意事項,鼓勵其說出感受,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壓、堵塞和牽拉,保持通暢,保持有效的負壓吸引,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做好記錄,做好答疑解惑,加深患者對治療進程的了解,患者“心中有數”了,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就會更加堅定。
1.2.2.3 疼痛的護理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3],患者有免于疼痛的權利,護理人員要相信患者疼痛存在的事實[4],盡量保持室內安靜,處置護理活動集中,鼓勵說出患者自己的疼痛,指導家屬關懷患者的疼痛,對患者的疼痛表示理解,應用止痛泵時觀察鎮痛效果,減少患者痛苦,指導患者在心理上增強耐受力,除外藥物鎮痛外,及時給予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等非藥物療法,如告訴患者手術很成功,增加治療信心,多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心情愉悅,減輕痛苦體驗。
1.2.2.4 飲食的護理 由于疾病已經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傷,術后身體更加虛弱,因此飲食的調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乳腺癌術后的飲食應該做到多樣化,營養均衡,指導選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烹調時多用蒸、煮、燉,盡量少吃油炸飲食,以利康復,能夠順暢、按部就班地進食,必然進一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5 傷口及患側上肢的護理 密切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觀察患側上肢遠端血液循環情況,保持胸帶包扎松緊適宜,指導患者保護患側上肢,平臥位時患肢下方用枕墊高10°~15°,肘關節輕度屈曲,側臥時屈肘90°放于胸前,需他人攙扶時只能扶健側肢體,以免腋窩皮瓣的滑動而影響愈合。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早期功能鍛練的重要性,為患者設計一個鍛煉計劃表,爭取上肢功能盡快恢復,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1.2.2.6 家屬的心理護理 發揮家屬對患者的影響,鼓勵家屬采取積極的態度面對患者病情,多與患者交流,關心體貼患者,態度上不能有絲毫的嫌棄感,同時鼓勵患者的親朋好友對患者進行探望讓他們多講一些克服困難、戰勝疾病、重返社會的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回歸社會的信心。
1.3 出院指導 保護患側上肢,不宜搬動、提拉重物,避免測血壓、靜脈穿刺,避免皮膚破損,以減少感染的發生。堅持術側上肢的康復訓練半年以上,如爬墻、轉繩運動等。告知患者術后五年內避免妊娠,鼓勵患者參加適當的活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社交,保持心情愉快。囑患者定期復查,堅持放療或化療,提高生命質量。
9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感到無比焦慮,從心理、生理上、生活上和工作上都帶來不便,因此提高護理人員圍手術的心理護理,使患者能改善基本轉歸、恢復健康,提高他們重歸社會活動的信心,從而提高生理和社會兩方面的生存質量。
[1]熊云新.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158.
[2]王瓊英,任澤娟.門診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5):2344.
[3]安永恒.腫瘤合理用藥.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0.
[4]鐘乙紅.心理護理對直腸癌患者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