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張明霞
為有針對性地幫助新兵適應部隊生活,為部隊選拔、訓練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更好地開展部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部從2009年起每年在新兵中開展心理普查(SCL-90),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1.1 一般資料 空軍某部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間入伍的新兵共計643名,均為男性,平均年齡(19.83±2.72)歲;文化程度:初中71名,高中或中專491名,大專77名,本科在讀4名;婚姻:未婚627名,已婚16名。
1.2 方法
1.2.1 資料處理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量表由90個項目分出9個因子,包括軀體化(So)、強迫(Ob)、人際關系敏感(Is)、抑郁(D)、焦慮(A)、敵對(H)、恐怖(Ph)、偏執(Pa)、精神病性(Ps)及附加項目(ad)。進行匿名自填問卷調查,調查內容為一般社會人口學資料和SCL-90癥狀自評量表,在專業心理工作者指導下團體測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分別于入伍后第1周末和第3個月末測試。癥狀自評量表總分<95分或漏項5項以上視為無效問卷,共第一次收到有效問卷587份,有效率91.2%(587/643);第二次收到有效問卷604份,有效率93.9%(604/643)。
1.2.2 數據處理 有效資料應用SPSS 13.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陽性檢出標準是至少1個因子分>2分,說明被試可能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如果1個因子分≥3分,說明被試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
2.1 與中國新兵常模的比較 按照中度以上心理問題判斷標準,我部新兵心理問題初查時陽性人數為43人,陽性檢出率為7.62%(49/643);復查時,陽性人數為36人,陽性檢出率為5.75%(37/643)。采用單樣本t檢驗,將新兵SCL-90統計指標與中國新兵常模進行比較。對照發現,初查時陽性項目數、軀體化等2項分值高于新兵常模(P<0.05);總分、人際關系敏感、憂郁、敵對等6項分值略高于新兵常模,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等因子的3項分值均低于常模(P<0.05);復查時除陽性項目數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項因子均低于新兵常模,其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其中,總分初查時為137.37分,復查時為129.25分,均低于新兵常模的139.73分,說明這批新兵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結果顯示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如少數新兵SCL-90的陽性項目數偏高,個別已明顯超出正常范圍,表明不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面對壓力引起了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
2.2 新兵SCL-90前后2次測查結果對照 本研究運用SCL-90和軍人心理適應性量表對入伍新兵集訓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適應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復查時總分、陽性項目數、軀體化等因子分值均呈顯著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總分由137.37分下降到129.25分,陽性項目數由32.12分下降到28.76分。
心理健康水平受社會、生活和工作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與職業、環境關系密切。與以往某些相關研究結果相比,我們所調查的643名新兵從總體心理健康問題查出率方面雖然沒有顯示明顯超過已有某些相關研究的現象,但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和恐怖因子方面的陽性檢出率都明顯偏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主要是由于入伍新兵多為應屆畢業生,入伍初期由于軍事訓練量大、飲食睡眠不習慣、氣候不適應等,使得新兵需要面對許多生活事件,此時產生情緒波動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
新兵意志品質的培養意志品質是軍人心理品質的核心,也是戰斗精神形成的基礎,在心理教育與疏導工作中,培養新兵意志品質是重點內容。新兵訓練初期我們應該在適應部隊生活、調節心理狀態方面多做工作,要及時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引導其從單一的家庭生活的小圈子轉向集體軍營生活的大環境,這樣可以明顯提高戰士的心理素質。訓練前及訓練中加強心理教育及心理測驗,對個別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可提高戰士的心理耐受能力。
[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