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齊 林樂娟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靜脈不正常地凝結。主要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麻木,為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后常見嚴重并發癥之一。對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后應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而縮短住院時間,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質量,減少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現將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宮頸癌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33例宮頸癌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年齡47~66歲,平均56.9歲,體質量51~67 kg,平均59 kg,患者入院后給予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生化、心電圖、盆腔CT、肝膽雙腎盆腔超聲、泌尿系靜脈造影等相關檢查,5~7 d后在氣管內麻醉下廣泛性子宮全切加雙附件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掃術。經彩色多普勒檢查確診,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術后5~14 d。其中左下肢24例,右下肢9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經積極抗凝、溶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0±3.6)d。
2.1 一般護理
2.1.1 休息與體位 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患肢抬高嚴格制動,切忌按摩、熱敷、理療,禁止有壓迫的檢查,避免突然改變體位。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導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2周極不穩定,極易脫落,故從發病開始,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2周,體位可采取床頭、床尾均抬高15°~20°,這樣可以控制血流,減輕下肢腫脹,防止脫落的栓子向上行。指導避免穿緊身衣服,避免咳嗽,防止靜脈壓、腹壓升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待腫脹及疼痛緩解后可逐漸下床活動,要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
2.1.2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多飲水,改善血液黏稠狀態,給予低鹽、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粗纖維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大便引起血栓脫落。
2.1.3 皮膚護理 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肢體限制活動,致患者發生褥瘡的機率增高。在護理上應保持床單元平整,清潔,加強巡視,建立床頭翻身卡,每2~4 h翻身一次,嚴格細致的交接皮膚,防止褥瘡的發生。
2.2 密切觀察病情 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全科護理人員對此類患者作為全科的護理重點,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護士應經常下病房,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密切觀察患肢的膚色、溫度、感覺,詢問有無腫脹、疼痛等異常癥狀,便于及早發現病情,及早采取治療措施。如發現患者有咳嗽、咯血、胸悶、發紺、煩躁等癥狀,首先考慮發生肺栓塞,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搶救。
2.3 藥物護理 使用抗凝、溶栓治療時護理上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及生活規律,掌握抗凝、溶栓藥物的用藥時間、方法、用量及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保證抗凝、溶栓的順利進行。溶栓期間觀察有無出血傾向,進行出血傾向評估,如皮膚黏膜、牙齦的自發性出血。觀察大小便的顏色,傷口有無滲血,平時操作時,注意注射部位有無淤血、血腫,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定期檢查凝血時間。觀察意識、瞳孔,有無頭痛、嘔吐、血壓升高等顱內出血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理。
2.4 靜脈穿刺的護理 發生下肢深靜脈栓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靜脈,因為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靠胸腔的負壓,小腿肌肉的收縮及靜脈瓣的防逆流作用[1],盡量選擇上肢靜脈穿刺。如果必須選擇下肢靜脈,須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在穿刺時,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復穿刺,要提高護士的穿刺水平,注意保護血管。研究認為[2],留置針按輸入的藥物、血液制品、輸液速度等要求,應盡量選擇較小的型號,以減少對血管內皮的損傷,降低機械性損傷和血栓的形成。如發生藥物外滲,應及時用黃柏、硫酸鎂外敷,持續靜脈輸液不超過48 h,以減少對血管內皮的損傷。
2.5 心理護理 患者因癌癥在心理上帶來嚴重的負擔,再加上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加重了患者的焦慮與緊張情緒。護理上應及時向其解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及治療措施,并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在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時,也應重視家人的心理狀態,向他們介紹成功病例,提高治療信心,使他們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
深靜脈血栓形成常見下肢,特別是左下肢。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壁的損傷,血流減慢,血液高凝狀態等。腹部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有27.8%[3]。婦科腫瘤患者,特別是惡性腫瘤術后患者是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4]。發生在宮頸癌術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手術的創傷,麻醉的作用,惡性腫瘤因子的刺激及術后的活動減少等因素促進血栓的形成,一旦發病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痛苦,如果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近來研究表示,婦科腫瘤手術后特別是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而因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發生率及死亡率也相對增高。本研究由于對疾病有預見性,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護理得當,藥物護理、飲食護理、血管護理、皮膚護理、心理護理等全方位的護理,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因此在護理宮頸癌術后患者時,護理人員本身應掌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護理措施,密切觀察病情做到及時發現、提高護理質量、及早治療,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辛邵偉,齊加欣.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及護理.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88-289.
[2]彭翠香.兩種型號留置針在普外科輸液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0,15(7):420-421;2003,19(11):1-2.
[3]張強.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防治.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