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清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壞死。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減少或中斷而使相應心肌嚴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壞死,從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其起病急,病情變化迅速,常因并發心源性休克而死亡[1]。目前,全球每年1700萬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盡早給予院前急救護理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現將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32歲,平均年齡53.5歲,其中前壁梗死18例,下壁梗死12例,后下壁梗死14例,側壁梗死10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8例,前壁合并側壁梗死6例。
1.2 結果 68例患者中66得到了急救護理和治療,轉危為安,平均住院28 d左右痊愈出院,2例由于發病急驟,梗死面大,疼痛不典型,有嚴重惡心、嘔吐、家屬沒有及時向120撥打急救報告,延誤最佳搶救時間,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心臟驟停,搶救無效臨床死亡,急救護理成功率為97%。
2.1 急救物品準備 急診科內急救儀器即“五機”“八包”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急救藥品定期檢查有無缺失或失效,如抗心律失常藥、升壓藥、冠狀血管擴張藥、呼吸興奮藥、溶栓藥物等要保持完好齊全。出診車、出診箱內急救物品準備齊全,定品種、定數量、定期檢查、補充、維修,要求用后及時補充,當日出診班在出診前再次檢查補充,并根據急救電話記錄,補充急需的急救物品。
2.2 急救電話記錄內容全面 設計120急救電話接診記錄卡,內容包括:① 性別、年齡、患者發病情況,特別詢問患者的意識情況。②患者所處的位置:問清患者所處確切位置,如不能確切應說清大體方位、附近標志性的建筑者,最好有人在路邊處等侯。③聯系方法:問清聯系方法,家里人員情況,以便及時聯系。④問清患者的特殊要求,叮囑患者在救護人員未到之前盡量靜臥休息,控制情緒,并告訴救護人員大致可以到達的時間。做好接診記錄。
2.3 出診及時 120急救中心設在我院急診科,出診人員及司機在24 h醫院待命,接到急救電話后,5 min內出車。并帶上接診記錄卡,在路上隨時與家屬聯系。
3.1 準確評估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見的心血管急癥,應在最快的時間內描記心電圖,對患者進行詳細查體,測量生命體征,確定診斷,明確梗部位、范圍,評估此次發病有無明顯的誘因,胸痛發作的特征,尤其是起病的時間、疼痛劇烈程度、是否進行性加重,有無惡心、嘔吐、乏力、頭暈、呼吸困難等伴隨癥狀,是否有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表現。如發現心跳驟停,立即行心肺復蘇。
3.2 吸氧 采用面罩吸氧4~6 L/min,合并左心衰時可在濕化瓶內加入20%~30%乙醇高流量吸氧,吸氧可提升血氧飽和度,使心肌缺氧狀態改善,緩解心絞痛,阻止心肌的進一步損害,縮小心肌梗死范圍,改善預后,減少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發生[2]。
3.3 止痛護理 心肌梗死引發的胸痛嚴重而持久,可導致患者情緒煩躁、大汗、呼吸急促等,導致患者冠狀動脈痙攣加劇加重心肌缺血而引起梗死面積的擴大,因此,迅速止痛尤為重要,護士立即遵醫囑給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或速效救心丸10~15粒,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供,阻止梗死面積進一步擴大,如不緩解可給予嗎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給予硝酸脂類藥物時應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維持收縮壓在100 mm Hg以上。
3.4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采用淺靜脈穿刺的方法進行靜脈穿刺留置,遵醫囑應用溶栓藥物。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患者在急救過程中病情隨時會發生變化,如血壓下降、出現各種心律失常,溶栓治療還可出現出血、過敏反應、再梗死等并發癥,建立靜脈通路后,能保證治療藥物隨時可以進入患者體內。
3.5 溶栓治療的護理 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因此,溶栓治療必須即刻實施[3]。使用溶栓藥物前,詢問患者是否有腦血管病史、活動性出血或出血傾向、嚴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壓、近期大手術或外傷史等溶栓禁忌證,診斷明確后立即嚼服腸溶阿斯匹林片300 mg,然后根據病情進一步用藥治療。早期原則上用藥時間越早越好,溶栓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死亡率降低越明顯。一般在起病后6 h內尿激酶100×106U~15×106U,用5%葡萄糖20 ml溶解后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30 min內靜脈輸注。
醫護人員在轉運之前應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患者現在病情及轉入院內治療的必要性,并告知在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取得配合,并在有關文書上簽字。患者轉入院內后,接診護士應和病區護士一道送患者至床旁,向病區護士交清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以及院前急救情況,并在有關文書上簽字后方可離開。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焦慮情緒多來自于對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擔心,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并指導患者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情,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告訴家屬對患者要積極配合和支持,并創造良好的身心修養環境,生活中避免對其施加壓力,當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或煩躁等不良情緒時,應予理解并設法進行疏導,必要時爭取患者工作單位和領導的支持[4]。
起病后4~12 h內給予流質飲食,以減輕胃擴張,隨后過渡到低脂、低膽固醇清淡飲食,提倡少量多餐。發病12 h內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病房環境安靜,限制探視,并告知患者和家屬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經興奮性,有利于緩解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現的最突出的癥狀時疼痛,疼痛的性質部位與心絞痛相似,所以應及早識別,除積極治療外,周密的護理也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步驟之一。加強護士急救意識培養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是急救成功的基礎,護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洞察力和冷靜處事力,熟練掌握各種血管活性藥物的作用機理和臨床效應,不斷地提高護理搶救隊伍業務素質,對保證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工作順利進行和提高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1]陳灝珠.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47-249.
[2]朱潔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搶救護理體會.內科,2007,2(6):1032-1033.
[3]殷彩玲,熊麗艷,田秀君.急性心肌梗死反復室顫一例護理體會.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9):707-708.
[4]李玉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護理.護理研究,2008,22(4 c):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