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玲 楊筑春 王繼紅
宮頸癌是婦科腫瘤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早期確診的腫瘤。早期宮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而放射治療是宮頸癌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隨著患者的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放療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1]。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6例宮頸癌患者,應用腔內照射配合體外照射,治療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16例,年齡29~78歲,平均53歲,根據FIGO(1985)國際臨床分期法:Ⅱb期25例,Ⅲa期85例,Ⅲb期79例,Ⅳ期27例。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其中鱗狀細胞癌126例,腺癌82例,腺鱗癌8例。
1.2 治療方法 全組病例盆腔野體外照射均采用Vavian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6 mV-X線,先行全盆腔大野前后對穿照射,單次劑量180~200 cGy,1次/d,5次/周,共23~25次。全盆照射15次,總量DT3000 cGy后全盆大野中間4 cm寬擋鉛,照射宮旁,總量至4500~5000 cGy。同期行腔內照射,采用192Ir后裝治療機,1次/周,一般500~700 cGy,總劑量3500~4200 cGy。腔內照射當日不行體外照射。
1.3 治療結果 本組216例患者接受體外加腔內放射治療,150順利完成治療,66例因骨髓抑制、直腸炎、膀胱炎等放療反應較重,而終止治療。本組病例出現輕中度放射性直腸炎18例;放射性膀胱炎22例;白細胞減少46例;放射區皮膚反應24例。經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對癥治療和使用藥物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轉出院,無交叉感染發生。
2.1 放療前的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多溝通了解其心理情況,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了解患者的治療時間和療程、放射種類、照射部位、患者的身體情況及放療的預期效果、這樣才能有效的為患者做好放療前的護理:多數患者對放射治療知識缺乏了解,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放療的知識,治療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方法需要配合的事項等。
2.1.2 患者營養狀況 一般狀態差者應設法調整,如糾正貧血、脫水以及水電解質紊亂等。向患者說明合理膳食,加強營養對促進組織的修復提高治療效果增強體質,減輕放療毒副作用。
2.1.3 放療前常規檢查 應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胸透;彩超查肝、脾、腎、胰腺及盆腔;監測生命體征,備皮,以防感染。對于術后補充放療的患者,應待其切口完全愈合后再行放療。
2.2 放療期間的護理 患者在放療期間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加強放療期間護理至關重要。
2.2.1 胃腸道反應 放療引起的惡心嘔吐、食后腹脹等。輕度反應可不做處理,反應重者應及時給予對癥治療。指導患者注意調節飲食,飲食宜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少食多餐,指導患者注意休息,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2.2.2 照射野皮膚護理 皮膚反應一般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干性皮膚為皮膚瘙、色素沉著脫皮,但無溢出物,能產生永久性淺褐色斑。濕性皮膚反應表現為濕疹、水泡、嚴重時可造成糜爛、破潰等。囑患者保護好照射野皮膚,勿抓撓,保持干燥清潔,穿柔軟棉質寬松內衣,勤換褲,不熱敷,不洗澡,不貼膠布,禁用肥皂水及碘酒、乙醇等消毒物品擦洗,以免加重皮膚反應。減少下床活動,避免局部摩擦,嚴重繼發感染者暫停放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促進愈合[2]。保持照射野標記清晰完整,以防照射誤差出現干性反應時,放療前可涂皮膚防護劑。若出現濕性反應,需停止放療 暴露皮膚于空氣中,遵醫及時給予對癥處理,防止繼發感染。
2.2.3 陰道護理 陰道包括在放射區域內,尤其腔內放療時,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黏膜沖血、水腫,堅持每日陰道沖洗是減輕放放射性陰道炎的有效方法。陰道沖洗是預防陰道,盆腔感染,預防陰道狹窄,粘連的發生減輕局部反應的方法。通過陰道沖洗可及時將陰道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沖洗干凈,還可以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治療效果。
2.2.4 放射性直腸炎 盆腹腔放射治療受影響最多的是小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臨床表現為肛門下墜疼痛,里急后重感,腹痛,腹瀉黏液便甚至血便等。指導患者放療前排空大便,以減輕對腸黏膜的刺激。注意飲食調節,飲食以少渣,低纖維為宜,避免產氣食品,如糖類,豆類,洋白菜,碳酸類飲料等。腹瀉嚴重時遵醫囑給予緩沖劑,藥物保留灌腸。
2.2.5 放射性膀胱炎 出現的時間比較晚,2/3患者在放療后1年~6年出現,因放療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出血,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難。晚期放射性泌尿系統并發癥以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見,表現為反復發生的血尿,可造成嚴重的貧血,消炎、止血、解痙、糾正貧血治療。其預防及護理措施:囑患者多飲水,在放療前,囑患者排空小便;腔內放療時,在陰道內填塞紗布,以增加放射源與膀胱間的距離,減少膀胱受累。
2.2.6 造血系統不良反應預防 放療可致骨髓抑制,血象下降,以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常見。每周查血常規1次,白細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0×109/L,應暫停放療,及時應用升血藥物,成分輸血治療,如臍帶血、臍血漿、機采血小板。白細胞<2.0×109/L時,應暫停放療,施行保護性隔離,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防止繼發感染。病室每日定時通風換氣,紫外線消毒,注意臥床休息,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防感冒。
3.1 指導患者心情愉快,合理飲食,增加營養。
3.2 告知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適當休息。
3.3 指導患者堅持陰道沖洗,教會患者陰道沖洗方法,包括沖洗液濃度、溫度及沖洗頭插入陰道深度,以保持會陰部清潔,1次/d,半年后改為1周2次,堅持2年以上為好。繼續做好照射野皮膚的護理。
3.4 性生活指導,半年內創面愈合前要避免性生活。保持生存質量
3.5 告知患者出院隨訪的重要性及隨訪時間。
[1]李愛萍.宮頸癌放射治療的護理.醫藥論壇雜志,2009,30(3):118.
[2]陶云霞.宮頸癌病人放射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護理.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6):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