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珍 段玉香 張俊麗 李秀英
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生殖性疾病。常因細菌侵犯后尿道,經過前列腺管而入腺體引起發炎所致。臨床上有急慢之分。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是由“腎虛濕熱下注”而成,與脾、腎關系最為密切。一般臨床表現為腰骶部、會陰部和恥骨上區疼痛,并有尿頻、尿痛、尿急、排尿困難及直腸刺激癥狀。嚴重時可發生尿潴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本科至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前列腺患者(排除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7例,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收到顯著的療效。現就其治療方法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67例患者中,年齡31~62歲,平均43歲,病程1周到15年,癥狀輕重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41例患者有尿后滴瀝,腰酸會陰區有不適感;25例患者有尿頻尿痛,尿道外口有分泌物滲出,并伴有腰骶部、恥骨上區疼痛,直腸指檢,可捫及腫大發熱的前列腺和明顯的觸痛感。前列腺液檢查有大量的膿細胞。1例患者除有上述癥狀外還發生了急性尿潴留。
2.1 超短波治療 我們用的日本歐技技研公司(ERBOTHERM1100P)超短波治療儀。頻率40.68 mhz波長7.37 m。患者取仰臥位,將兩個30x45 cm的電機板分別置于患者恥骨上方和腰骶部痛區,微熱量,約27~42度,以患者耐受為宜,1次/d,每次30 min,10 d為一療程。
2.2 針刺療法 施治原則:以利水培元為主,取中極,關元,三陰交,腎俞,陰陵泉中強度刺激,留針30 min,1次/d,10 d為一療程。
3.1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消失,但仍有腰骶部,會陰部不適,尿頻尿痛明顯改善;無效:癥狀體征未見改變。
3.2 治療結果 治愈26例,顯效31例,無效10例,治愈顯效率為85.1%。
前列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男性生殖性疾病,好發于青壯年。1995年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NIH)將前列腺定義為四型:Ⅰ型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以反復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的慢性感染為特征);Ⅲ型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和性功能癥狀,且沒有感染證據);Ⅳ型為無癥狀性的前列腺炎。我們收治的患者為二型和三型的前列腺炎。細菌可以經尿道逆行或者感染尿液,排尿時反流入前列腺,或由血行播散的細菌或直腸內的細菌的直接蔓延均可能引起前列腺炎。還有因后尿道神經肌肉功能障礙,膀胱頸部位的功能紊亂和骨盆肌群痙攣,使前列腺尿道內的壓力增大,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引起化學刺激為Ⅲ型前列腺炎的主要發病因素。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尿濁'與本病慢性期有相似之處。
超短波對炎性過程的治療作用,在機體內電解質成分導電產生的位移電流,其作用深且均勻,使組織中的離子,偶極子,微粒之間的摩擦增加,使組織中的各種成分交換,運用中等劑量的超短波,可使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加速,組織供氧和細胞的通透性增強,代謝中的致痛物質及誘發炎癥化學物質排除加快,促進炎癥滲出物的吸收,起到消炎消腫的作用。而祖國醫學針灸是按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先取膀胱募穴中極,輔以三陰交會穴三陰交,以通利為主;關元為強壯要穴,以益腎氣,則小便自通;腎俞為腎臟之背俞穴,能疏散腎氣,通利水道;陰陵泉則清利濕熱,通經活絡,促使炎癥消散,(如有寒顫高熱,發生急性尿潴留者應考慮綜合治療)該法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