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近年來,通過給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發現肥胖人群越來越多,初步統計本轄區居民達到25.6%。據2004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報道,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其中大城市成人超重率為30.0%,成人肥胖率為7.1%其中大城市成人肥胖率為12.3%;大城市的兒童肥胖率為8.1%。目前將肥胖認為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與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等密切相關,肥胖已被預測為21世紀的流行病和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肥胖是個僅次于吸煙之后的第二個可以預防的危險因素[1],與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為世界性四大醫學社會問題。
1.1 肥胖是指體內脂肪堆積過多,超過了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所需,表現為體重增加。
1.2 肥胖的判斷的方法很多,如標準體重法、體脂含量法、體脂分布法等,常用的體重指數。
1.2.1 理想體重(kg)=[身高(cm)-100]×0.9(男性)或0.85(女性)或【身高(cm)-105】。
1.2.2 胖的判斷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
1.2.3 BMI計算的方法BMI=體重(kg)/身高2-(m2)。
1.2.4 腰圍或腰/臀比 世界標準BMI在18.5~24.9時屬于正常范圍,BMI>25為超重,BMI>30為肥胖,這是歐美國家的基準制定。而專家認為亞洲的肥胖標準是BMI在18.5~22.9時為正常水平,BMI>23為超重,BMI>30為肥胖。但在2003年《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建議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2]。
2.1 提高對健康知識的認識。要破除傳統上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肥胖決不是健康,更不是福。
2.2 健康教育。比如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渠道宣傳,也可以通過舉辦學習班的形式對患病人群進行教育。
2.3 合理膳食,少吃零食。(比如:油炸食品、冰淇淋、糖果、甜點、乙醇、巧克力等)各種甜點、糖果、巧克力。由蔗糖或果糖配制的飲料等含糖量很高,其他營養素是含量相對較少,則熱能就很高。油炸食品、冰淇淋是高糖、高脂肪食物;乙醇是純熱能食品,而各種酒類均含有不同比例的乙醇,長期飲酒極容易導致肥胖。
2.4 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引起食欲的下降、還會減少瘦體組織喪失等。如果你每周安排踢足球、散步或游泳等適當有規律的運動,并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可以預防肥胖的發生或肥胖患者體重減輕。
[1]景遠,孫二堂,關曉萍.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性的分析.中華內科雜志,1993,32(10):656.
[2]程樺.肥胖癥,第五章.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