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香 杜秀珍 高春香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件,而骨科患者多臥床時間長,行走不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患者越來越多,是住院患者發生意外跌倒較為多見的臨床科室。患者在醫院內跌倒,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給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同時也影響醫院的信譽度,防范住院患者意外跌倒是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解決跌倒的最好辦法就是注重細節管理,注重細節可有效地避免由于護理缺陷、差錯、事故而引發的護理糾紛。我科從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發生的2例跌倒病例,護理人員對存在的問題及跌倒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在工作中注重細節管理,把骨科患者高危跌倒的發生率降到最低,收到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對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患者跌倒事件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住院患者共364例,年齡5~86歲,男232例,女132例。高危跌倒患者263例,發生跌倒2例,均為男性。例1,男72歲,股骨粗隆骨折,住院3個月后在扶拐行走時,由于腳步不協調,平衡掌握的不好發生跌倒,致顏面部擦傷。例2,男55歲,上臂碾挫傷,在住院10 d后上廁所時感頭暈,跌倒于衛生間,當時陪護人員未在場。自2011年2月實施細節管理后,2011年2~8月252例住院患者無一例跌倒。護理細節管理增強了護士的風險意識,讓護士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重視風險的防范,嚴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預見性的護理。
2.1 疾病原因 骨折患者臥床時間長,四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肌力下降,拐杖使用掌握不好,不協調等,使患者身體和精神儲備功能下降而易跌倒。
2.2 年齡 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約1/3的人會發生跌倒,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2.3 環境因素 患者入住病區后,由于環境陌生,光線不足,地面積水,行走時稍不慎極易跌倒。
2.4 藥物因素 很多藥物可影響意識、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增加了跌倒的發生率,如鎮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抗高血壓藥。
2.5 陪護因素 陪護人員不重視跌倒的預防,防范措施不到位,有時擅自離開,夜間陪護人員熟睡不易呼醒。
2.6 護理工作方面 護理人員對跌倒危險因素預測不足,在平時的工作中沒有加強預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未引起患者和陪護人員的警覺,護理人員高危跌倒知識培訓不到位,夜間人力資源不足,巡視不及時。
3.1 及時準確評估是降低跌倒危險因素的重要手段。①患者入院由責任護士進行跌倒/墜床危險性評估,以確定是否為高危患者,評估項目包括年齡、有無跌倒史、意識、視力、體能、肢體活動情況、藥物因素、有無陪護人員等,責任護士對每位患者進行量化評分。總分、4分時,列為高危跌倒/墜床患者,發放跌倒告知書,及時對患者、家屬、陪護做好安全宣教,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同時采用床欄、約束帶等預見性的防護措施,床尾掛醒目警示標志,以便引起護理人員及陪護的警惕,列入重點交班內容,嚴格交接班,并在晨會中告知。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②患者住院期間要隨時評估患者的跌倒/墜床的危險性,跌倒評估是一個連續性的工作,它貫穿于住院的始終,護士可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隨時評估跌倒的危險因素,對住院時間較長的患者,半個月或一個月發放一次防跌倒告知書,再次對患者、家屬陪護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對病情發生變化或服用影響意識、活動的藥物時應及時給予再次評估,加強防范措施,對長期臥床、體能虛弱的患者,經過加強營養后要有預見性思維,及時告知家屬及陪護人員,防止意外起床導致跌倒的發生。③及時評估環境的安全性,指導全科護士參與到防患者跌倒的管理中來,如評估病房的光線是否充足,地面是否潮濕,病房有無障礙物,高危患者有無床欄,有無陪護人員,病房家具有無破損。④責任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時了解患者對跌倒高危因素的認識,對于因害怕跌倒引起的跌倒高風險患者,注意降低病床的高度,對存在不愿意麻煩他人心理的患者,護士及陪護人員應主動給予幫助,對個性好強,不能對自己的活動能力做出正確判斷的患者,需反復教育,并嚴加看護。
3.2 加強對年輕護士的培訓,是預防跌倒的有效保障。目前護理人員趨向年輕化,工作經驗相對較少,加強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的培訓尤為重要,重點掌握骨科疾病的特點,醫生用藥情況及相應的不良反應,患者的跌倒風險評估等,提高對跌倒的干預意識,增強責任心。
3.3 護士長加強監管,是防跌倒的關鍵。責任護士對自己分管的患者及時進行評估,對高危患者加強防范措施,做好安全教育,認真記錄,同時護士長對高危患者進行再次評估,檢查評估是否正確,預防措施是否落實,患者及陪護的自我防范技巧掌握情況,與患者及陪護做好溝通,加強安全宣教力度,病情變化時,檢查是否及時評估,跌倒防范措施是否落實,做到層層把關。
3.4 糾紛防范 為減少骨折患者跌倒的發生,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下床活動時,陪護人員必須在場,并要限量活動,縮小活動范圍,循序漸進,對缺乏依從性的患者應要求其簽署跌倒發生危險的知情同意書,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護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