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繼巖
輿論監督是指我國公民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實施的一種監督。它是新聞媒體的一項重要職能,輿論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將社會上的一些矛盾、問題和現象揭示出來,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引發輿論的譴責,從而降低其帶來的消極、負面的影響,以至于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保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那么,在輿論監督實踐中,如何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更加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呢?筆者認為,做為新聞工作者應該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方式,掌握正確的宣傳策略,講究輿論監督藝術,開展輿論監督。
勿庸諱言,輿論監督的內容當然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然而,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很多,而媒體的輿論監督也不可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碰到什么就監督什么。同時,在復雜的輿論環境下,并不是所有的問題和矛盾都適合曝光,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那些影響范圍廣,工作中亟待解決,群眾又最為關心的帶有普遍性意義的典型事例,以此為突破口,展開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報道的主要線索來源是群眾投訴或者是舉報,雖然說這些線索大都是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但是,在這些線索來源里面可以說是魚龍混雜,有時良莠難辯,記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這樣的新聞線索全部進行調查和報道,這就要求記者用辯證的思維對這些線索進行去偽存真,從中找出具有共性和代表的性的新聞線索。首先要選取那些群眾普遍關注的,也就是事件本身具有重要性或典型的代表性。其次,在輿論監督類報道中,記者還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對于一些看起來非常重大,也很可能產生轟動效應的新聞事件,不能一味地追求“轟動效應”,要充分考慮到報道后的社會意義以及報道后將產生的負面和消極的影響。再次,由于輿論監督多為批評性或問題性的報道,不僅要監督及時、到位,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切中要害,這樣才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最大程度地降低負面影響,取得良好的輿論監督效果。因此,要做好輿論監督就必須努力做到出發點和立足點正確,堅持用事實說話,選好事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報道典型。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報道效果,達到輿論監督的目的,就要對新聞線索進行認真的篩選,可以說報道題材的選取得是否恰當是做好輿論監督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新聞媒體做為黨和政府重要的的輿論工具,在國家政治建設和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呼聲反映出來,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知,給黨和政府制定政策、解決問題提供正確的依據,才能加速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客觀公正地去報道新聞事件,絕不是簡單地理解為傾聽各方面所反映的情況和群眾的聲音這么簡單,而是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有自己對事件的理性、科學的判斷,這樣才不會有偏激,在重視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同進也不能損害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雖然我們要求客觀公正,但很多事記者都會有自己的感悟的傾向性在其中,這就要求每一位記者在采訪過程,不能人云亦云,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深入實際進行采訪,獲得第一手的材料,要多一些冷靜,少一些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最后給出一個公正的結果,這是記者的職責和使命,也是輿論監督的根本目的所在。
2010年,記者接到吉林省榆樹市秀水鎮的一個村民打來熱線電話稱:他們屯里的一段水泥路由于鎮村組三級組織都沒有人給修,致使整個屯子的農副產品運不出村,不僅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記者接到線索后,先后兩次來到這個屯找到村民及村委會了解事實情況,得知,并不像他們們反映的那樣,而是在修路時村民不同意修而耽誤了下來,記者通過采訪后,采寫了報道《馬風屯的“鬧心路”》,并和村民進行溝通,和村委會及鎮政府進行協商,最后由鎮村組進行協商解決,最終修上了這條鬧心的路。
輿論監督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傷害到監督的對象。輿論監督的本身就在于找出那引起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它要抨擊的就是違反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的行為,有悖于科學發展觀的做法以及侵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行徑,幫助黨和政府及時發現問題,堵塞漏洞,改進工作,從而形成有利于社會進步的輿論氛圍。這樣,就需要我們記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改進的工作為最終目的,力求使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輿論監督工作者應該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協助各方,使采寫的問題報道后,得以迅速和圓滿的解決,避免產生產的不安定因素。
輿論監督作為社會公眾的壓力調節器和安全閥不能是單純為了揭露而揭露、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化解矛盾,平息事態,穩定局勢,它應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而不能與輿論監督的本來意愿背道而馳。我們更應該看到,輿論監督也不僅僅是批評報道,其關鍵是在于要借助新聞輿論的力量,引導社會形成一種輿論氛圍,使社會朝著積極的方面發展。
當今,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大事的民主參與意識日趨強烈,對新聞輿論監督的工作也更加重視,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要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提高輿論引導和監督水平,完善輿論監督的功能,使我們的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真正起到應該發揮的作用。
[1] 張春林.新聞輿論監督接受監督的路徑分析.南京社會科學,2012(2)34-35.
[2] 李素英.媒體的跨地區輿論監督.科技傳播,2011(9):77-78.
[3] 王崇飛,牛順榮,王超慧.構建新聞輿論監督新格局.新聞傳播,2011(7):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