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學院,山東淄博255130)
“創造性人格”是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和使用的一個概念。一般認為,創造性人格是指個體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創造性的發展起到促進和保證作用的、統合而穩定的人格特征[1]。幼兒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通常被看作是促進創造力發展的至關重要的時期[2]。探究幼兒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已成為當前許多研究者關注的問題。
幼兒創造性人格類型大致分為三類:合作型、科學型和藝術型[3]。每種類型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表現特點。1、合作型。這類幼兒在班級中相對比較活躍,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觀察力較好,善于與人交往,很受同伴的歡迎,有責任心、敢于承擔,能較好地表現自己。2、科學型。他們好奇心較強,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喜歡探索新領域,尋求不同的觀點,能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具有較強的成就感,自信心強,具有幽默感。3、藝術型。這類幼兒表現出超常的藝術才能,具有強烈的審美意識,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取向,與人交往率真,但有時情緒不穩,表現出焦慮,強調自我的獨立與自主。
3~6歲幼兒都具有創造潛能。我國幼兒的創造性人格發展趨勢呈波浪式,4歲是幼兒創造性人格發展的轉折點。男生創造性人格的發展呈逐漸上升趨勢,女生創造性人格的發展在5歲時稍有下降,但總體依然呈上升趨勢[4]。
研究發現,幼兒創造心理發展存在性別差異,總體上女生創造性人格得分要高于男生[5]。這與幼兒期男女兒童在言語能力上存在差異有關。女孩在言語能力上占優勢,而語言能力的發展與許多心理因素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借助語言,人們不僅能直接感知具體的事物,形成感知覺和表象,促進自身觀察力的發展,而且還能間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展[6](P134-140)。創造性人格是相對穩定的。斯契夫爾,霍爾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創造性人格是相對穩定的,具有良好的時間一致性[7]。
創造性人格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影響幼兒創造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可概括為: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
創造性人格受到動機、氣質、情感等個人因素的影響。而動機、氣質和情感都與生理變化有關,自然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Prabhu(2008)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與創造力的發展關系密切,而外在動機對自我效能與創造性以及堅定性與創造性的關系的影響是消極的[8]。Rogers(1959)指出,富于創造的人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創造氣質[9]。中國學者董奇指出幼兒創造性人格包括情緒情感這一因素。
家庭教養方式、家庭互動以及家庭社會地位、家庭結構等因素對兒童創造性人格形成有重要影響。劉文(2007)從創造性人格發展的角度看,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有助于兒童創造性人格的形成。Nichols(1978)對母親撫養態度的調查,發現母親專斷性撫養態度,與兒童的獨創性和創造力呈負相關。韋伯斯格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在兒童創造力發展上起的作用有所不同。父親對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影響比母親的影響大得多,創造力高的兒童同父親接觸較多,父子關系與兒童的創造能力高低有較高的正相關,母親的強制行為同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負相關[10]。
學校是兒童家庭之外的重要成長環境。學校教育制度、同伴、教師等都對兒童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聶衍剛和鄭雪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創造性傾向水平在各個學段都存在差異,并存在不同的發展趨勢,其中重點學校學生創造性人格傾向的變化方向是向下的,其顯著的下降發生在初高中之間[11]。對兒童來說,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于消除孤獨和自卑等負性情緒,并增強創造力方面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力。
創造性人格是創造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兒童期是創造性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培養幼兒創造性人格的有效策略。
幼兒創造性人格發展的規律及相應的年齡特征,是對幼兒創造性人格進行培養的前提。只有依據其發展特點和關鍵期進行培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從認知因素入手,向幼兒教師及家長普及有關幼兒心理及創造性發展規律的知識,使其正確認識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年齡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有效開發幼兒創造能力的技巧,制定培養策略。具體做法包括:1、定期舉辦知識講座,向教師和家長普及幼兒心理和發展特點的知識,引起教育者對幼兒成長的關注。2、研究提出有效的培養技巧,使教育者能及時、有效地促進幼兒創造性人格的發展。
從行為因素考慮,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人格,教育者的具體做法有:1、幼兒園和教師提供支持性措施,通過設計活動或游戲,促進幼兒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創造性人格發展有效途徑,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創造性人格,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2、做好個別化教育。幼兒期是兒童人格初步形成時期,表現出明顯的個別差異,并具有明顯的受情境制約的特點。[12]我們應依據幼兒的創造性人格的發展特點,注重不同幼兒間的差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3、創設有利于幼兒創造人格發展的家園環境。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必須使其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教育者要主動與幼兒進行交流,給幼兒積極的反饋,注重給兒童創設民主寬松的環境。4、教育者要重視自我創造性人格的完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苯逃叩娜烁裉刭|會對受教育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家長、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重視自身創造性人格的完善,用自己的興趣、意志、情感,調動幼兒良好的興趣、積極地情感和堅強的意志。5、重視情感教育。情緒智力理論認為除智力因素外,情感智慧是影響人創造性發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兒童情緒發展日趨穩定,是個體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家長、老師要充分重視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利用家庭氛圍、課堂氛圍,通過談心、接觸,了解兒童情感需求,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創造力和人格特征的關系是心理學研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創造力強的人具有某些突出的人格特征。兒童期是創造性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和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兒童創造性人格的發展,在樹立科學教育理念的同時,利用各方面力量,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與活動,有效地培養兒童創造性人格,從而達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最終目標。
[1][4] 劉文,李明.兒童創造性人格的研究新進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5).
[2][9] 劉文,齊璐.3-5歲幼兒創造性人格結構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5] 齊璐.3-5歲幼兒創造性人格的結構-發展特點與類型[Ms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5).
[6] 董奇.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4~140.
[7] Kristen M.Kemple and Gigi M David.Preschooler Creativity,Shyness and Self-Esteem[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6,9(4).
[8] Prabhu V.Sutton C.Sause W.et al.Creativity and Certain Personality Traits:Understandi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rinsic Motivation[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8,20(1).
[10] 韋楠舟.廣西少數民族高中生創造性人格的研究[Ms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11] 聶衍剛,鄭雪.兒童青少年的創造性人格發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2).
[12] 楊麗珠,宋芳.幼兒健全人格培養的意義與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