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雙 鄭太雄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
非機類《工程圖學》教學改革探討
◆趙 雙 鄭太雄
(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
《工程圖學》是非機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工程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針對非機類專業開設該門課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加以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方法。
工程圖學 非機類專業 教學改革
《工程圖學》是非機類工科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繪圖和讀圖能力,掌握相關的國家標準,提高工程意識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我校目前開設該門課程的非機專業主要有通信與信息類、自動化與電氣工程類、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類等,一般學時安排為32~40個理論學時,8~16個實驗學時。講授內容主要包括投影與制圖基本知識、基本立體三視圖、圖形的表達方法以及計算機繪圖等。
《工程圖學》課程的實質是如何通過二維的平面圖形來表達三維空間的物體,即使學生建立空間立體感。該門課程為學習后面的相關課程以及從事工程項目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不是很高,學習動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有些同學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不夠,認為和自己的專業無關,用途不大,所以自然導致學習熱情不高;有些同學缺少空間想象能力和立體感,因此學的過程中感覺課程很難理解,也就逐步喪失了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認識以及學習的興趣,與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有著很大的關系。經常聽到有些學生說某某老師上課就像放催眠曲一樣,上課的時候只想睡覺。試想如果一個老師講課語氣平平,毫無吸引力,講課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沉悶,那么如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又將如何產生學習的興趣呢?因此,任課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講課水平,而講課水平和專業水平又有很大的關聯。專業素質高,知識淵博,講課時自然能做到思緒清楚,融會貫通,方能自如發揮,這樣講課時才不拘謹,更加自信。學生不僅對老師會產生欽佩,而且也會有更好的學習狀態,更愿意去學習這門課程。
以前按照培養方案,通信與信息類的《工程圖學》安排了40個理論學時,8個實驗學時。自動化與電氣工程類安排了48個理論學時,8個實驗學時。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類安排了32個理論學時,8個實驗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上機實踐操作比理論課更有興趣,學習效果也更好。我們經過討論,將非機類的《工程圖學》統一培養方案,理論學時安排32個學時,實驗課程安排16個學時。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上機操作可以多講一些內容,以前8個學時只能講一些二維CAD的基本操作,增加了實驗學時之后,可以進行零件圖和裝配圖以及專業工程圖的練習,這樣學生對工程制圖可以有更直觀、更深入的理解。還可以進行三維CAD繪圖練習,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立體感和空間想象能力,平時學習理論課時想不懂的模型就可以自己用三維CAD繪制出來,便于更好的理論學習。而32個理論學時,對于非機專業的學生來講,如果任課教師適時調整,重點教學,是可以達到培養目標的。
剛剛提到理論課時統一壓縮到32個學時,那么就更應該針對不同專業特點,調整理論教學內容。首先不管任何專業,國家標準教育都應該貫穿課程的始終,讓學生理解和會使用國家標準,養成嚴謹的學習和工作態度。比如圖線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有些學生粗實線和細實線區分不清。還有尺寸標注,文字的書寫方向要正確,標注的位置等問題都應該遵守國家標準;其次投影理論是工程圖學的基礎,只有基礎學好才能學好后續的知識,因此講課時要強調投影理論的基礎作用,尤其是三視圖的投影規律。還有點、線、面的投影,只有把基礎學好了才能更好的學習立體的投影;最后就是如何針對專業特點來教學。比如針對通信與信息類,可以舉一些相關的例子,如通信設備安裝工程圖、通信線路工程圖、通信網絡結構圖等。這些工程圖也可以在CAD上機操作環節請學生們練習,這樣就使這門課程和專業更好的結合在一起。而對于圖形的表達方法以及機械圖部分內容,可以簡要介紹,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適應學時以及培養目標需求。因此對于非機專業的學生,應該重點講解工程制圖的基礎理論和方法,輔以合適的工程實例,在32個學時之內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現在教師上課多使用多媒體課件,使用方便效率也高。如果在多媒體課件中能穿插一些三維模型圖,這樣就可以更生動地將三維實體模型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想象。比如在講立體表面交線中的截交線和相貫線時,很多同學想不懂截切以后的圖形是什么樣的,相貫以后的相貫線是什么樣的等,如果能夠用動畫的形式,將三維模型放映出來,效果要比只放課件好很多。如果能再輔以一些實體模型教具、板書教學等多方式教學,效果會更加理想。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三維CAD畫出立體模型,這樣也方便學生課后復習。
非機類《工程圖學》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基礎知識和繪圖讀圖的方法,由于該門課程內容和專業課程相關聯處相對較少,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培養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系列改革都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改革中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嘗試,努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1]盧振生.非機械類專業《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科技信息,2011,(3).
[2]曹兆熊.非機類工程制圖的教學思考與改進.價值工程,2010,(10).
[3]范富才,姚涵珍,鄭盛梓.非機類專業工程制圖教學的探討.中國輕工教育,2005,(2).
[4]印平.對非機類工程圖學教學的一些思考.中國科技信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