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華 曹騎豹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以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為例
◆崔立華 曹騎豹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簡稱五年制高職)是指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育涵蓋三年普通高中階段和兩年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兩個學習階段。它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投入較低教育成本,而教育效益和回報較高。它整體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統籌安排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用五年時間,既保證高職教育的文化素質要求,又符合國際培養同類人才專業技術課程有效學時三年的要求。在專業設置上,它以經濟與社會需求為導向,充分體現適用、新興、現代、復合等特征,因此深受社會歡迎。
五年制高職設立英語教學的初衷是為社會培養急需的既懂專業知識又懂英語的實用型人才培養,然而執行之間,出現很多問題,下邊以我院的五年制高職為例進行分析、探討。
眾所周知,五年制高職院校生源是高中招錄后所剩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落后。尤其是對于英語這門學科,更是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詞匯貧乏,語法知識不清.語音語調不準確,聽力、口語更是一塌糊涂。像我們學校2011級五年制實際招生452人,英語單科成績60分以下就有272人,占60%以上,其英語基礎可想而知。且由于五年制學生入學時年齡一般在15、16歲左右,相對于高中大專班學生,他們玩心較重,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調皮本性更是明顯。由于他們對前途、職業規劃、未來就業之類的事情較少思考,沒有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因此也就沒有努力學習的動力。而且很多學生認為,以后也不再升學,又不想出國,所從事的工作可能和英語關系也不大,學英語又有何用?加之英語基礎薄弱,學生對英語存在著明顯的厭學和棄學現象。
無論是三年制還是五年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要符合社會需求,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英語課程內容也應緊隨行業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做好基礎,而目前五年制英語教材前兩年是PETS1級,后三年是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課程內容還是強調基礎語法、單詞的學習,為學生過級而服務,內容缺乏實用性和針對學生就業與專業的聯系。教學的目標的要求是針對高職大專的全國高校英語A、B級考試,對語言應用能力培養不夠,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因此高職教育英語教學的目標除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外,還必須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應用英語的能力。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是一所年輕的民辦高職院校,至今才成立20年,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特別是英語教師更是年輕一代,他們多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無論從教學方法上還是實踐技能上,經驗都還缺乏對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的特殊性認識不足。他們所沿襲的還是他們讀書時候老師對他們的英語學習要求:比較關注“語音、詞匯和語法”這三大要素,上課多依據教材講解單詞、翻譯課文、講解語法。與學生的互動也就是要求學生讀讀課文,做做練習。很多英語教師每周課時量在16節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節,造成教師疲于應付教學,難以沉下心來思考。“雙師型”教師少,絕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公共英語教學尚可,缺乏專業英語教師,難以勝任高等職業教育對技能培訓的要求。
當下的英語教學還是用學生英語A/B級考試、四級考試的過關率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這種評價無疑引導了高職英語應試教育教學的傾向,造成教師還是會把考試內容、形式、樣題、真題模擬和所謂應試技巧搬進了課堂,這種教學壓制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影響了學生實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歪曲了高職英語學習的本意。這種以過級率為導向的評價既不能正確評價英語教師的教學,也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高職院校的英語考試不同于中、高考的英語考試,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這種評價即壓制教師教學中的課堂權利,又忽略了語言的實踐性,學生的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專業技能和英語能力兼備的高技能人才。
首先,對于五年制的學生,教師要有愛心和包容心。畢竟他們還是心智不很成熟的大孩子,要多引導教育、讓他們明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在他們以后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中,英語都是提高他們本身技能的有力工具,尤其是昆明作為西南地區的“橋頭堡”,“東盟”的重要城市,以后的發展中會經常和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進行貿易往來,而作為人們交流的首要工具——語言,英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次,學校和教師要嚴格管理這些大孩子,嚴抓他們的出勤率,首先要保證他們都到教室,才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利用男生的哥們義氣,要求他們給老師面子,或者小物質獎勵來吸引學生上課盡量遵守紀律。同時發揮教師的教育智慧,多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教師的上課要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使用多媒體教學,減少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多說、多講、慢慢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年制學生的英語成績參差不齊,而他們又無法逃避社會和將來對他們英語能力的要求,那么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在一個大專業下按照他們的英語成績進行分層教學。這樣,老師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也會學的更有信心。對于水平好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適當擴展知識量,增加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聯專業英語材料;對于水平低的學生則要把初中所學知識進行認真梳理,甚至是從26個英語字母和簡單的對話教起,以此彌補他們的不足,夯實英語基礎,為下一步的英語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精神,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應實現“三個一”,即打好一個基礎——語言基礎;掌握基本英語語言和一定的語法知識;培養一種技能——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提高一種能力——使用英語處理日常韻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即在日常和業務活動中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能力。具體說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也就是說高職英語課作為一門工具課程,有著明顯的針對性、實用性。它必須適應我國杜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的需要,培養學生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必須轉變觀念,不能只為過級考試而教,學生不能只為考試而學。要改革課程內容,增加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開設英語基礎課、英語專業課和英語選修課,增加學生英語課程中的聽力和口語學習。可在前兩年設置英語基礎課,后二年設置英語專業課和英語選修課。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和培養工學結合技能人才的保證。但是由于專業英語的特殊性,即使企業里面也難以找出合適的專業英語教師,因此,學校應大力培養自己的專業英語教師,可以要求英語教師到建筑工地實習、調研、熟悉工程的各個環節和建筑材料的名稱。鼓勵教師進跨國的大型集團建筑公司做翻譯等各項工作,以此提高自己的專業英語能力。另外,英語教師應該和專業課教師一起探討學生的專業以及他們的專業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師會學到相關專業知識,在英語授課中就可以向學生滲透。可以要求每位英語教師經常思考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1)你知道你所在的專業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嗎?
(2)你知道這個專業的人應該具備哪些職業崗位能力嗎?
(3)你知道你擔任的課程能讓學生掌握哪些職業崗位能力嗎?
(4)你本人能夠完成要學生將要完成的崗位工作任務嗎?
(5)你的課堂有吸引力嗎?
五年制高職的英語教學也是為培養社會需要高技能人才服務,既要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要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評價教師教學時應以其教學態度、是否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是否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能力提高,注重探究和創新情況;評價學生的學時,也要分層次評價,要注重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已經提高。要注重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在學習、探究與創新中的表現,注重學生在職業場景中實際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不及格率,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克服恐懼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順利完成評估任務,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決心,形成外語學習的良性循環,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五年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優化高職英語教學的結構,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我們作為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尋找更適合更能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事業尋求更多的更好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為提高高職英語教學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1]李金玲.關于分級教學模式的構想[C].大學英語教學論叢(1999年卷),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60-162.
[2]胡燕,吳群.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前沿,2006,(6):6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