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鄭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芻議“學科綜合教學法”在中職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
◆朱麗娟
(鄭州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課程改革隨之日益推進,“提倡學科綜合教學法”這一課改新理念在教學中的運用也在逐步加深。音樂欣賞課作為中職學生的藝術輔修科目,在教學中對于“學科綜合教學法”這一理念運用的是否恰當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增進教學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舊式教學模式影響下的教學效果甚微
在中職學校,舊式的音樂欣賞課逃脫不了形式教學的模式和套路,教師先介紹作品相關知識,然后深入研究音樂特點,按此套路,音樂欣賞課不僅把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體裁等介紹得非常具體,還特別對作品的重點之處如曲式結構、速度、力度、各種記號甚至和聲效果等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所收到的教學效果甚微。
結合中職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現中職與專業音樂教學類型的諸多差異。首先,學生基礎的差異。中職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專業的音樂知識,教學中過多的音樂專業知識的講解導致課堂顯得枯燥、乏味,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其次,培養方向的差異。音樂院校是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院校,專業性極強,對于作品的理解需要深刻細致;而中職的音樂欣賞課,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音樂欣賞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第三,教學內容的差異。音樂院校的教學內容是通過音樂發展的歷史,重點了解古今中外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重要作曲家、重要作品、創作思潮、創作特點、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等等諸多方面,而中職的音樂欣賞課內容比較單一。重點是熟悉幾個時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由此看來,中職的音樂欣賞課與音樂院校純粹的作品分析課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將二者混為一談顯然是教學上的誤區。
2.興趣指引下的教學動力要求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要求“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中職的音樂欣賞課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具備一定的知識面(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美術等),對于各種事物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觀點。在教學時,如果照搬照抄原來的老方法,把音樂欣賞課上成枯燥的“作品分析課”,是絕對行不通的,因此,需要在音樂欣賞的內容和含意上進行更為寬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欣賞更貼近學生已有的文學、歷史、地理知識,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感受、分析、理解作品。
新課標指出在學科綜合的實施過程中要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也可以說,只有把幾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人文化”。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
第一,音樂學習領域的綜合運用。
音樂學習領域分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部分,這四項學習領域各自具有特定的學習內容,從形式上看他們都是獨立的學習領域,而在音樂欣賞課中完全可以將之綜合起來。對于音樂文化知識的教學,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創作、演唱、演奏、欣賞的實踐中進行講解,而音樂欣賞內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來加深體驗,進而加深理解,達到更高層次的教學需求。
第二,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
RFID技術被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對無線電訊號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將已編碼的條形碼附著于目標物,并使用專用的掃描讀寫器利用光信號將信息由條形磁傳送到專門的信息數據讀取終端,使其對要進行檢測的物品進行識別和實時監控,對物品的生產制作現狀進行及時掌握,使質量得到保證。
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可以使學生把課程與藝術聯系起來,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視野得到開闊,思維不斷提升,綜合藝術審美能力得以提高。
1.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藝術與文學表面上是兩種完全不相連的兩種藝術形式,但是從本質上講,二者都是藝術家基于自身的審美體驗運用藝術的方式進行的創造性活動。音樂中蘊含著文學的藝術,而文學中同樣蘊含著音樂的藝術,二者相輔相成,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以將柴可夫斯基改變的同名交響曲一同學習欣賞,將文學與交響樂進行綜合教學,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也充分理解了文學作品的內涵。
在欣賞歌曲《沁園春·雪》時,通過簡單介紹,使學生先了解詩詞表達的內容,進而在欣賞過程中對比相同詩句在唱法和朗誦時的處理差異,這種做法使學生們的提高了參與熱情,成就感和學習興趣陡然提升。
2.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對于姊妹藝術音樂與美術而言,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為“凝固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
進行《伏爾加船夫曲》教學時,可以展示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可以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與其他非藝術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把音樂與有關的學科綜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文化修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音樂與歷史
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與當時的社會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系。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在了解歷史背景的前提下,掌握音樂知識,提高欣賞能力和水平。
欣賞作品《十面埋伏》,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歷史知識,在課堂上將講述歷史故事與欣賞作品相結合,使學生理解作品各部分表現的內容的同時明確不同樂器在樂曲中的作用。
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抗日戰爭的歷史事件,進而對比《黃水謠》《保衛黃河》《河邊對口曲》等作品,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音樂與地理 民歌藝術離不開各地的地理特點,因此,進行民歌教學時,注意地理知識的運用。北方地區具有石山崢嶸、溝壑縱橫的特點,天地廣闊,氣候寒冷,人高強悍,所以北方民歌的音調高亢、簡潔、嘹亮、爽朗、樸實;而南方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景觀秀麗,小橋流水,楊柳垂岸,人長的玲瓏秀氣,所以音樂風格抒情、細膩。
在教學中,綜合歷史、地理、美術、政治、文學、戲劇、影視等學科的知識進行教學,音樂課堂會更加生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第三,學科綜合的量度把握。
將“學科綜合”與音樂教學相結合,自然會打亂原來完整的音樂體系,這將不利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因此,倡導學科綜合,要把握好音樂與其他學科進行綜合的量和度。讓交叉學科的內容更好的為音樂服務,突出音樂的主體作用才是我們的教學根本和重點。當然,綜合的內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選擇的不能因“綜合”丟掉“以音樂為本”,否則將失去綜合的真正意義。
總而言之,音樂是促進人類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在中職的音樂教育中采用“學科綜合教學法”正體現了其優勢性和重要性,綜合學科也發揮著顯而易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