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君
(華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職業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梁英君
(華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職業漢語屬于漢語教學,是應用漢語言學的分支。在高校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漢語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職業漢語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職業漢語教學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方法,追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和需求的和諧統一。
職業漢語教學 職業漢語教師 職業漢語教材
1.一些高校在思想上對職業漢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理論上講,職業漢語應與基礎漢語教學同等重要,但實際教學過程并非如此。河北省高校中只有少數學校開設了職業漢語課程,有的則沒有開設職業漢語課程。周學時數基本是兩節。開設周期的長短也不相同,任課教師的漢語水平和教學方法也各有差異。
總的來說,開設了職業漢語的班級和專業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甚至可以說令人擔憂。學生的學習動力明顯不足,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時間但并未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學生對職業漢語重視不夠。學校和學生對對外漢語和英語的學習都比較重視。學生認為拿到英語等級證書和對外漢語資格證更實用,更重要,學不學或學好學不好職業漢語都無關緊要。
職業漢語開設時間普遍少于漢語基礎課,而且在學生三、四年級的課程設置中,多數學生認為職業漢語是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從思想上不夠重視。
同時學生面臨畢業、擇業,根本無暇顧及職業漢語知識的學習。因此學習職業漢語的勁頭下降,學習動力不足,導致課堂氣氛沉悶,進而影響到教師授課情緒,久而久之,形成了職業漢語教學的惡性循環。
3.缺少既懂漢語知識又懂漢語應用技能的教師隊伍。職業漢語教學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漢語知識,又要懂得運用漢語的實踐職業技能,如商務知識、管理技能、文秘助理知識等等,并且了解職業漢語考試的流程和考核內容(一項考核職業漢語學習者的水平測試)。再有,出版社出版的職業漢語教材良莠不齊,要么過于簡單,體現不出漢語的職業實踐特征,要么專業性太強,超出學生地接受能力。
再者,大多數職業漢語教材依然沿用傳統的“課文-詞匯-注釋-練習-語法-閱讀材料”這一應試模式,因此現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學生學習職業漢語的積極性。
要擺脫目前職業漢語教學所面臨的困境,應該針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從思想認識、師資力量、教材改革三個方面著手加以解決,做到“教學、教師、教材”三管齊下。
1.從思想上提高對職業英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職業漢語是高等教育漢語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的漢語應用能力,是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所以,教學管理部門一定要從思想上提高對職業漢語教學的重要認識,加強對該部分教學的管理,規范課程設置,嚴格考查,及時研究和解決職業漢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還應加強對學生地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待職業漢語的學習,而職業漢語學習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通過職業漢語能力測試,要使學生相信,他們所學的這部分知識的適用性,即在將來的工作中一定有用。
2.靈活培養合格的職業漢語教師。由于目前沒有針對培養職業漢語師資力量的師范院校而且專業有限,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職業漢語教學還得依賴于學校內部的師資力量。一種辦法是部分專業課教師向職業漢語教師轉化,另一種方法是漢語教師向職業漢語教師轉化。而如何解決專業教師漢語實踐能力差,漢語教師專業弱實踐水平也低這一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首先,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統籌規劃,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職業漢語教師的培養。最理想的辦法就是選派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專業課教師,到國內知名院校進修漢語實踐課程,深入了解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的內容,或選派基礎漢語課教師到知名院校進修專業課程,以彌補各自的不足。
其次,在職業漢語專業師資緊張的情況下,也可在學校內部進行培養,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情況下,安排專業課教師和基礎漢語教師互相聽課,引導教師相互學習對方的專業知識,以彌補各自知識的不足,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討論、研究、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同時,鼓勵專業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彌補漢語知識的不足,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依靠自身能力,盡快轉化為合格的職業漢語教師。
第三,安排專業教師到專業對口的企事業進行培訓,通過合作研發、指導學生實習等多種形式,強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相信通過精心組織安排和靈活多樣的培養形式,一定會逐步建立一支專業知識和漢語能力過硬的相對穩定的職業漢語教師隊伍。
3.合理選用教材,改革教學方法。教材選擇要注重適用性及難易度,教材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選擇實用的教材是搞好職業漢語教學的前提。要依據教學大綱要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前提。鼓勵各學校有經驗的專業漢語教師,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水平以及周課時數編寫教材。
與普通漢語相比,職業漢語顯得單調、枯燥無味,只有把職業漢語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地學習熱情。職業漢語教學要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實訓活動,切實培養學生地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了各種計算機業務詞匯及服務用語之后,可以進行計算機情景漢語的實訓,如計算機軟件的命名與介紹、軟件的營銷談判,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實際的操作工作。只有把職業漢語教學內容與學生地專業知識緊密結合,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職業漢語的應用能力。
4.加強對職業漢語和對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的宣傳。要特別加深學校、社會、企業對職業漢語的了解,增加認同感,促進高校職業漢語教學適應社會的改革。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學、教師、教材三管齊下,形成立體的三位一體,才能扭轉目前大學職業漢語教學的局面,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能力,才能為高等院校迎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奠定良好的基礎。
[1]謝小慶.細說ZHC,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大綱[J].法律出版社,2011,30.
[2]周如俊.將教學反思深化到教師的心靈[J].教師教育研究,2007 (3):93-95.
[3]http://www.zhc.cn/.
本文系華北科技學院校級科研課題《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與提高大學生漢語交際及就業能力關系問題的研究》(課題編號:2011B059)的研究成果,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