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馨 張 鑫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外語教研室)
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分析與策略
◆楊 馨 張 鑫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外語教研室)
隨著教學水平的發展,為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就顯的尤為重要。分析了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目前存在的制約因素和實施措施,從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的含義和影響因素來探討因材施教的方法,從而提出措施解決個性化教育實施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 個性化 因材施教 措施
個性化教學是對過去“填鴨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革。他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興趣愛好,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作為老師應該和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為每一個學生制定出相應的英語學習方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語言文化素質教育,側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英語語言文化,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就是以這個目標為出發點,通過分析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的一些障礙和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實施的阻礙因素,從而幫助學生制定相應對策,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下面就是影響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的一些影響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英語水平受到學生所在地教學水平的影響。因此,學生的英語基礎是有著地區性差異的,這就為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可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差異也對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產生了阻礙。另一方面,大學英語的學習模式改變,學生學習動機的不合理也制約著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的發展。例如,有的學生學習英語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還有些學生覺得在大學里,英語學習已經沒有動力,將來也沒有什么實際用處,所以就不能夠端正起態度來。但在大學,對英語的學習不再有強制性的要求,他們就覺得學習英語沒有什么用處。學習動機不明確,使學生容易對英語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惡英語的心理,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英語,重視幫助學生培養英語的學習動機和制定好的英語學習方法。
如果說學生是船的主體部分,那教師就是船帆。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學觀念和方式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有些老師對于英語教學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上,把培養學生的重點放在英語四六級考試而不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同時,個性化教育對于老師的自身素質要求也比較高。由于我國的實際情況,英語教育事業起步較晚,專業能力強的英語老師資源還很匱乏。多媒體教學在我國的興起時間也較短,一些老師不能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這些都增加了個性化教學實施的難度。
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不能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還有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問題。因為教育資源的有限,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難以滿足學生對個性化教學的需求,統一教學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會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從而打擊了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所以說,這是一個不能確定的變量,主要是我國的師資力量有限,導致了教學質量的管理受到了限制,影響了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的實施。
經過一些分析,我們知道了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的問題出在哪,那我們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法來改善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的現狀,真正的對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對癥下藥。針對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情況,大學個性化教育的實施,主要有以下的措施。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以老師為主,老師講,學生聽。但是,這種老師單方面傳授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方式,并沒有顧及到學生是否全部接受,是否每個學生能夠合理的吸收老師上課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而個性化教學則不同,它和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質的轉變,它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差異性來進行因材施教。這種主體互換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更好的和老師互動,從而達到教師授業解惑的目的。例如: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好壞進行分班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不同的英語選修課等。這樣可以很好的將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再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和積極性,并且來實現英語的運用能力的模式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學生學習語言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學習語言的潛力方面,還體現在對語言的興趣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激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在個性化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工具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觀看原聲英文電影;讓學生給英文短劇配音;針對同一個話題,讓學生自導自演英文短劇,然后在課堂上評比。這些都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真正是為了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而去學習英語。
對于過去應試化教育的中國,學生只是注重培養自己的筆試能力,而忽視了英語溝通運用的能力,當然,教師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中轉變過來,引導學生正確豎立學習英語的動機,讓學生了解學好英語是為了用英語更好地交流溝通,而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教師應該突出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這樣的多元化評價模式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擺正學習英語的動機,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個性化人才的需求。
確定了評價標準,就能有針對的制定出培養計劃。按照學生的英語基礎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計劃分開培養。對于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可選用比較基礎的教材,同時選用一些難度較小,比較流行的英語小說作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即減輕他們的學習難度,也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步加大教材和課外讀物的難度,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對于基礎比較扎實的同學,可為他們增開提高班。如商務寫作,高級閱讀與翻譯,口譯等。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此外,學校可開設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
隨著教學水平的發展以及學生個性化差異的明顯體現,以往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類教育模式的缺陷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尤其明顯。綜上所述,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社會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學環境相對自由,大學英語的個性化教育顯現的尤為重要。為了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我們更應該堅信大學英語個性化教育的實施是有著較大價值的。為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就顯得尤為重要。
[1]李如密,劉玉靜.個性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1):37.
[2]康氓.英語個性化教學探討[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53.
[3]王曉.英語的個性學習影響因素及教學策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5,(02):77-79.
[4]盧卓.關于實施個性化英語教學的思考[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