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雅
(中鐵二十局技校〈陜西渭南〉)
談教師言行美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楊淑雅
(中鐵二十局技校〈陜西渭南〉)
在課堂上,教師以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形象來影響教育學生,用無形的力量去感染、滋潤每一位學生,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語言 行為美 語言美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還應注意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美和語言美。將教師的行為美、語言美與理論課的科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為全面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的行為美,能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從而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心理基礎,也能影響和激勵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其優良品質。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試圖傳授和接受某種價值觀念。對學生來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會被教師在人際關系、工作態度、教學風格等方面的榜樣作用無形地影響著。有的教師雖然沒有把時刻扮演道德榜樣作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為價值觀內涵在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在工作態度和教學風格上,目的明確,信心十足,認真備課,準時上課,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這些都會通過教師的表情、態度、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通過這些言行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進而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
行為美是心靈美的外在表現。心靈美包括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聰穎的智慧才能。而它的外在表現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能夠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課堂氣氛。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會積極地與環境互動,努力地去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并有所創新,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有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位老師,一般都會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而學習效果相對較好。反之,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對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和諧最突出地的表現是:師生之間有彼此了解的權利和義務,互相尊重,愿意溝通。行為美的老師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能做到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與學生相處時,信任、贊美、欣賞等態度多于厭惡、憎恨、歧視等態度;對學生以誠相待,關愛有加。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幫助教師樹立自己的威望,而且能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尤其在促進學生的團結合作方面能起到楷模作用。教師的這種為人處事的優秀品質不是靠說教管理給學生的,而是靠身體力行潛移默化感染學生,內化積淀為學生固有的品質,使得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態度粗暴,沒有愛心,無視學生的主動性,而且思想狹隘,遇困難退縮,見榮譽就爭的話。學生也會爭奪名利,忘記了做人的坦誠。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精神風貌,健全的人格是指各種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表現。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能幫助學生充分體驗生活的樂趣,挖掘他們的潛力,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名教師應懂得,獨立健全的人格使人一生各個階段均應有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必須尊重的。行為美的教師能以愉快而安詳、沉穩而冷靜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熱情、豁達、誠懇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和藹、真誠的語言解決師生之間出現的矛盾,時時處處使學生感到親切、溫暖,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這對培養學生的無私、互助、誠摯、謙虛、大度、頑強等優良品質起著重要作用。
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外衣,是人們用來交流信息,表情達意,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播,思維的引導,認識的提高,能力的培養,處處都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來實施。語言又是教師直接面對學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正如一位哲人說得那樣:如果所有的語言都蘊含著自己情感美的因素,那么,沒有哪一種語言能像教師的語言那樣動人心弦,令人神往,催人奮進,叫人求真。的確,教師的語言美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教師語言表達如何,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因為教學信息主要是靠教師的語言表達輸出。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準確科學,符合邏輯,遵循語法,通俗流暢,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師的語言應該簡明扼要,內容具體,生動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語言還要語音清晰,音量適中,有接觸感,才能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描述事物時,要生動形象,制造一種意境;講解概念和原理時,要嚴密準確,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規律時,要抓住要領,變成口訣,言簡意賅;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慢語速,適當重復;突出思想教育時,要富于感情,聲情并茂,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說幾句幽默,提醒注意。使整個課堂處于一種有張有弛、跌宕起伏、饒有興趣的良性運作狀態。
身體語言是無聲語言,它以其獨特的方式發揮著傳授信心的語言功能,它對有聲語言起著滋潤和加強作用。據國外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們獲取信心的渠道,只有11%是通過聽覺獲得的,83%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而精妙地表達一個信息,應該是7%的語言加38%的聲音加55%的表情。可見,無聲的身體語言比有聲的語言更耐人尋味。而毫無身體語言,會給人以平談拘謹、毫無生氣的呆板印象。身體語言包括表情、心情和眼神等。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動作表情,它是一種直觀印象的語言,讓人心領神會。親切的表情是與學生建立并保持“心靈接觸”的前提條件,是進入學生感情世界的“通行證”。教師心情是一種外露的心理語言,對學生有無形的感染力。不論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難,教師都不應該把煩躁的情緒帶給學生,因為情緒有極強的感染性,教師情緒的好壞會通過他的言行、舉止反映出來,影響到學生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最佳的心態去上好每一節課。眼神是最富有表現力的表情,教師的眼神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對學生來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如一位學生因一時緊張回答不出問題,當他抬頭看見老師那充滿慈愛、鼓勵的目光時,心情放松了,經過一番思考后,也能順利答題。真可謂:“想看不用語,心意眼中來”。當然,表情、心情、眼神必須同自身形象配合進行,才能增強教學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以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形象來影響教育學生,用無形的力量去感染、滋潤每一位學生,以嚴謹的行為教育學生——才無愧于教師這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