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俠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中學)
古人講究飲食文化,其中的精致、悅目、濃郁折射出極其深刻的內涵,通俗來講就是色、香、味的簡單概括。如果一道菜肴讓人食而無味,就如同嚼蠟。同樣道理,如果一節課索然寡味,死氣沉沉,就會讓人感覺枯燥和無聊。所以,課堂要加多道“調味劑”,以便增色增味,錦上添花。課堂教學的調味劑要靠教師來掌控,加哪些來優化課堂,教師的“情不自禁”就決定了課堂的精彩與否。教育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田,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滿陽光。”所以,教師自身得以積極的情感融入到課堂,聲情并茂地開展教學,并從頭至尾保持這種狀態,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力爭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那如何讓英語課堂達到聲情并茂、情陷其中的完美效果呢?我就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用我的經驗,來和大家共享與共勉。
魯迅先生說過:“語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教學語言是一種有聲語言,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媒介,它自然要求美不勝收。能夠表達優美的語言,就好似一個技藝高超的鋼琴家,彈奏出悅耳動聽的曲子。教學語言要求達到語音準確、條理清晰、繪聲繪色。教學用語的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能夠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教師的激情飛揚、魅力四射能夠讓學生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教師使用變換無窮的語音和語調,能夠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必要時可以搭配變換無窮的表情來修飾。例如,表達愉悅時,神采奕奕,眉開眼笑;表達憤怒時,睜大雙目,橫眉冷對;表達憂傷時,容顏凄戚、淚流滿面。學生也會緊隨老師的步調,仿佛置身于某一真實情境,陶醉其中、難以自拔。比如,在教牛津高一英語必修三unit3中的Lost civilization一文中,出現了多處感嘆句:How amazing!I am so excited to be here!What a pity!How unfortunate! 教師在朗讀時,運用不同的語音語氣,投入真情去做示范,就會撥動學生情感之弦,他們會伴隨著老師時而興奮,時而悲傷,時而遺憾,時而自豪。師生之間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情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課堂變成了有生命的課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鮮花和掌聲包圍著。掌聲是對一個人的一種激勵、鞭策和鼓舞。他會讓人信心倍增,從而更加勤奮地學習和工作。掌聲對人的心理具有微妙的催化功能,它就像和風細雨一樣潤物無聲。在一首歌中曾經唱到:“經過多少失敗,經過多少等待,告訴自己要忍耐。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你的愛將與我同在。”的確,掌聲的意義不可小看,它能給受挫的人撫慰心靈的創傷;能讓失敗的人恢復勇氣和力量;能讓成功的人快馬加鞭,所向披靡。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適當運用掌聲,讓掌聲響起來,讓學生的心跟著飛揚。
我在教學中就善于運用掌聲。比如,學生每節課前進行的Daily report和My speech,就某一話題進行即興演講,學生表演完,都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全部積極參與,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掌聲里,有學習的自信,有成功的喜悅!
歌聲幾乎是伴隨著人的一生,從搖籃曲到婚禮進行曲,最后到生命終結的凄楚哀樂。人們成功時唱,失敗時也唱;勞動時唱,閑暇時也唱。一節好課本身就如一首優美的歌曲。我們把歌聲引人課堂,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唱歌的同時感悟文字精華,感受韻律魅力,追求充滿靈氣與趣味的課堂境界。如果每一節課,我們都能夠呈現歌聲飛揚的現象該多好啊!這需要教師的悉心發現,尋找恰適的課堂引入點,找到相關歌曲或詩歌等,作為課堂修飾也或導入,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比如,每年的圣誕節那一天,上課前,我都帶領學生哼唱一首經典曲目“Jingle bell”。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歡快、優美的圣誕歌曲。一是為了以活躍特課堂氣氛,二是擴展學生英語知識的積累。在高二牛津英語必修6的第二單元,話題就是What is happiness to you?我在教課文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時,我想到有一首悅耳的英文歌曲If you are happy,clap(幸福拍手歌),我就讓學生們大聲的唱出來,唱出你的幸福,課堂上洋溢著幸福的氛圍,露出了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每天都演唱。總之,孩子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收獲的感受與日俱增。讓歡快的歌聲一路飛揚進課堂,蕩漾在教室的每個角落吧。
有一句至理名言:一節成功的課,至少要讓學生大笑三次。怎樣讓學生開懷大笑啊?教師要激發和喚醒學生笑的細胞。笑聲不僅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疲勞。教師可以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改變沉悶的課堂和緊張的師生關系。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它猶如一根神奇的魔術棒,能瞬間迸發出五彩斑斕的火花,閃耀出道道智慧之光,能賦予學生力量,和諧師生關系。課堂中,教師要把真摯的感情投向教學活動,把暖心的話語灑向學生心間,把會心的微笑送給學生。教師的微笑如一縷春風,能讓學生輕松自由地享受每一堂課。由此可見,只有把微笑、鼓勵、民主帶入課堂,課堂才能充滿瑯瑯的笑聲。
我在日常教學中常以抖擻的精神和真誠的微笑,來消除對老師的距離感。我上課時盡量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使學生產生快樂的情緒。高中牛津英語必修6的第一單元的標題就是Laughter is good to you.(笑聲對你有益處),我利用了好聽好看的小品和戲劇作為導入,講解了文章Stand–up for your health,學生對于stand—up理解得很透徹,學習得很輕松,而且喜歡的不得了。幾節課都是笑聲連綿不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更能積極地拓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笑聲更加渲染了和諧的氛圍。和諧能產生美,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順利發展的根源,和諧的教學過程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個人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創造性的發揮,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課堂不應該是一道難以下咽和消化的菜肴,而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珍饈美味。它不僅要色香味濃,讓人垂涎欲滴,還要在享用之后,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作為教師,我們要精心為學生烹飪好每道佳肴,不但講究營養豐富,還要膾炙人口。我相信,在我們的悉心呵護下,學生一定汲取更多的知識營養,展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從而孕育出桃李芬芳。
[1]肖川著.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岳麓書社出版社.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
[3]孟繁華.賞識你的學生.海南出版社.
[4]李玲惠.教室里也有春天.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