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上海市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古今中外的鋼琴教學,其傳統模式往往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而這門課程的特點是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從事音樂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鋼琴啟蒙的最佳年齡在4~6歲之間,不要超過7歲,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恰恰是具備了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活躍的特點,這和鋼琴課相對學生要求其安靜、坐穩、注意力集中形成了鮮明對比,似乎有背于兒童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作為一名專職鋼琴教師,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值得我們探究的。
我很注重上課時與學生一起營造良好的合作氣氛,尤其是教學的對象是幼兒的時候,我會用小孩喜歡的親切態度和詞匯與他們談音樂,并且根據其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創編一些音樂游戲,增加上課的樂趣,讓他們在“玩”中掌握本領。至于稍微年長的學生,我會把他們當作朋友般對待,用談心式的交流使課堂在和諧、互動和積極的氣氛下進行。當孩子喜歡上你了,那么我們的教學就事半功倍了。
“今天我可不希望再有小朋友因為不肯練琴被老師批評了!這樣被老師批評的小朋友會很不開心,老師也會很不開心的!”又到了上鋼琴啟蒙課的時間了,我望著康康、蔥蔥、曜曜等幾個不肯練琴的“老大難”打起了預防針,可望著這幾位孩子有點“無所謂”的表情,我不禁沉思起來:與其老是批評他們,孩子們也已經被批評的無所謂了,而老師又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生悶氣,不如改變一下策略,改批評為表揚呢?
想到這里,我就對孩子們說:“從今天起,老師呀不再批評你們了,老師表揚表現好的孩子,希望你們都能夠被老師表揚,只要被表揚到,就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真的嗎?”“當然嘍!老師說到做到!”話音剛落,我就開始表揚起來:“芳芳小朋友真棒,漂亮的手形已經放好了;靜靜小朋友真棒,大眼睛也已經看著小蝌蚪了,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明明小朋友今天的動作真快,已經把樂譜打開了!”等等,就在我不停的表揚聲中,康康、蔥蔥他們幾個已經叮叮咚咚彈開了。雖稚嫩但我聽起來卻是最優美的琴聲,我不禁驚訝于表揚之魅力無窮。
我想,我要在教學活動中逐漸減少批評孩子的次數。要讓孩子們都知道,王老師只要發現他們表現好的地方就會進行表揚,就能得到五角星。如果沒有被表揚到,那么就是自己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好,但是只要自己改正了,老師馬上就會表揚的!
其實,不要說是孩子了,就連我們做老師的,平時再辛苦,只要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家長的認可、領導的承認,那么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些都是對我們教師的表揚,所以,要記住——表揚永遠充滿魅力!
我發覺,大部分學生容易犯彈琴時手臂僵硬的毛病,所以我很注重初學者彈琴時能放松手臂。如果一開始就學習正確的彈琴方法,那么以后的學習就會輕松很多。
初學鋼琴且年紀很小的兒童,我會要求他們幻想“有只小鳥跌落水”這首兒歌的意思。并伴著“撲通”一聲,把手臂連帶手指想象成小鳥跌落水般很放松地隨意跌落到琴鍵上,彈奏自己喜歡的琴鍵。這樣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小朋友會主動自覺的將這個“落提”的枯燥動作在鍵盤上反復練習。初學鋼琴的小朋友我會盡量布置他們喜愛的樂曲或有趣味性的練習曲,甚至讓他們邊唱邊彈,讓他們愉快地循序漸進學習。老師要學會講故事,喜歡聽故事是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把一首首樂曲編成故事,讓孩子們傾聽,不僅能夠增進師生間的情感與交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對音樂的想象力、理解力、審美力。
老師要有耐心等候他們的技術慢慢進步,不要過早布置一些他們暫時技術上未能應付的樂曲,以免在學習上產生不必要的挫敗感。
不同的學生在技術上遇到的困難都不相同,尤其是那些不能夠有很多時間去大量練習的學生,我會選擇一些針對他們技術上弱點的輔助練習,使他們能較快地糾正弱點,克服彈奏樂曲時遇到的困難。例如,手指獨立活動、手腕穩定、手指橫向移動、三度、六度、八度的音階和琶音、和弦的彈奏技巧、踏板的運用,同時我非常著重在鋼琴上如何彈奏優美音色的研究和練習。當我教學生彈奏如歌的旋律時,要他們想象每一手指由手掌延伸至肩膀。每彈一個音力量就自然由肩膀經過手臂直通到手指,這時候最好用指腹觸鍵。用這種教法,多數學生很快便把握到彈旋律的要訣。但是這些輔助練習不能代替練習曲,因為練習曲除了可以鍛煉技巧和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之外,它本身亦是一種有音樂結構體裁的重要鋼琴文獻。
鋼琴課是個別課,所以選曲方面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由老師負責全部選擇,或由老師學生商量后決定,或根據學生為某種用途(比賽、考試、表演)而選擇。一般,我會針對學生的優缺點而選曲。例如,他音樂感強,但是節奏感和技巧較弱,我就會選擇一些節奏感強而技巧上有一定難度的樂曲讓他學習;如果學生手指力量很好但音樂感稍弱或彈不出輕重的層次感等,那么我就會布置一些音樂處理有豐富變化和層次的樂曲。我選曲多數是為配合學生本身的程度。但是,有些學生有一定的潛質,倘若我觀察到他有能力彈奏比本身程度較高的樂曲,我會鼓勵他去積極、刻苦地學習,盡量發揮他的才能。當然,這樣跳級選曲時老師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選曲太難,否則浪費了時間卻又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為了比賽或表演選曲的話,我會偏向選擇能夠發揮學生本身彈奏優點的樂曲,使他們能在演奏時表現出色。
鋼琴教學授課往往預設和生成有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鋼琴教師注重每節課后的教學反思。不但要總結自己的教學得與失,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我認為,學生是否會自己去研究學問,大概有下列成因及解決辦法:
1.對音樂缺乏濃厚的興趣。老師首先要注重培養他喜愛音樂,喜歡彈琴。
2.習慣了老師講,學生接受的被動教法。老師可以對學生多發問,引導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去思考。對于學生的回應或發問,老師要表示欣賞,樂意回答,并同時引導他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了解更多關于作曲家或創作樂曲的背景和原因等。
3.訓練學生聆聽美好的音樂、音色的鑒賞力。學生如果有良好的音樂品味,他憑著敏銳的聽覺,能辨別出自己彈奏的好壞,就不需要過分依賴老師提意見。
4.如果學生已經知道自己的彈奏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這時可以對學生的彈奏給予簡短但中肯的評語,其他細節部分由學生回家思索并想辦法練好,下次練琴時如果彈奏上有了進步,老師不要忘記適當的贊美。
我們要對孩子負責就要平等地欣賞、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沒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長孩子的自負或傷害孩子的自尊。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關愛有加,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樣健康成長。我們要像媽媽一樣呵護孩子,關愛孩子,幫助孩子。引導孩子明白道理,引發他們探索世界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