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琴
(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
讓師愛的光輝照耀每一個學生
◆趙玉琴
(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
師愛是指教師對學生一種自覺、純潔而真摯的,普遍而持久的愛,是教師教育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總稱,它包括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關(guān)懷、理解、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等。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教育就是愛的事業(y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確,愛是這世上最偉大的力量。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關(guān)心的話語,都傳遞著愛的信息,它能激發(fā)人的信心和勇氣,使人奮發(fā),催人上進。陶先生就用自己的言行踐行愛的教育,讓我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當校長時,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園里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
放學后,王友早早地來到校長室門口準備挨訓。這時,陶行知走過來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愕地接過糖果。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不知所措。陶行知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說。這時男孩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說:“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這塊糖果值得獎給你。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沒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由此可見,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起死回生。而教師對學生的愛,更是一種大愛,是仁者之愛,是最圣潔、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guān)鍵,又是教師素質(zhì)的最好體現(xiàn)。
教育需要愛,教育呼喚愛。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陶行知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fā)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盡管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愛,是通向?qū)W生心靈的途徑,是教育的基礎。
我國老一輩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同樣,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些話,都精辟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極端重要性。
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白巖松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學了。一位外地來的年輕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他看見一位老人走過來,就迎上去說:“您能幫我看一下行李嗎?”老人爽快地答應了。那位學子就得以輕裝地去辦理各種入學手續(xù)。過了一個多小時,年輕人回來后看見老人仍在原地看著他的行李。年輕人大為感動,深深謝過,老人就離開了。開學典禮上,當主持人介紹在主席臺就座的校領導時,年輕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天給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就是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先生。白巖松在強烈的震撼中這樣評價到:人格魅力、高尚的師德,才是最高的學府。
可見,教師的高尚師德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撼人心魄的沖擊和輻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所有的學生,無論富裕還是貧困,無論生于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無論智商高還是低,無論是調(diào)皮還是聽話,都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guān)愛,教師奉獻出的愛心是照亮學生心靈的盞盞燭光,是引導和幫助學生上進的陽光雨露。
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yōu)秀的教師。不能想象,一個沒有良好師德和優(yōu)秀素質(zhì)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好學生。當教師的,誰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像季老一樣對學生產(chǎn)生深刻影響、受學生歡迎的優(yōu)秀教育者,但問題是,什么樣的教師是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經(jīng)在中學生中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是:像父親一樣嚴而有度的老師;像母親一樣慈愛的老師;實習老師;有寬容心的老師;熱愛學生的帥哥老師;溫柔的美女老師;風趣幽默的老師;充滿愛心的老師;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老師;真才實學的老師。
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十種老師:乏味型;照本宣科型;傲氣十足型;滔滔不絕型;天馬行空型;溝通障礙型;自戀型;方言型;邋遢型;鉆牛角尖型。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師之所以受歡迎,愛學生,善待學生,在教師素質(zhì)中占第一位。
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花了40年時間,曾收集9萬個學生所寫的信,內(nèi)容是關(guān)于他們心目中喜歡怎樣的老師,從中概括出成為好教師的12種素質(zhì):友善的態(tài)度——老師的課堂猶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尊重課堂里的每一個人——老師不會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戲弄;耐性——老師決不會放棄,直至你能做到為止;興趣廣泛——老師帶給我們課堂以外的觀點,并幫助我們?nèi)グ阉鶎W的知識用于生活;良好的儀表——老師的語調(diào)與笑容使我很舒暢;公正——老師會給予你應得到的,沒有絲毫偏差;幽默感——每天老師會帶來許多快樂,使課堂不致單調(diào);良好的品行——我相信老師也會發(fā)脾氣,但我從沒見過;對個人的關(guān)注——老師會幫助我去認識自己,并使我感到松弛;伸縮性——當老師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時,老師會說出來并會嘗試其他方法;寬容——老師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將來也是這樣;有方法——忽然間我會順利念完課本,竟沒有察覺,是因為老師的指導。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shù),都產(chǎn)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愛,當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學會愛,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做到這些,就能與我們的孩子心相通,情相連。
用心去愛學生吧,只有心存愛心的教師才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也只有會經(jīng)營愛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愛和理解。